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江门市恩平市圣堂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10月...

更新时间:2024-11-15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滨州) 道光十一年(1831年)白银外流量为684万银元,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激增到1388万银元,道光十九年(1839年)又锐减到219万银元。导致白银外流量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 . 闭关锁国和政治腐败 B . 鸦片走私和林则徐禁烟 C . 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 D . 《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
  • 2. (2024八上·惠东期末) 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基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由材料可知英国进行“决斗”的目的是( )
    A .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B . 英国想和中国公开交易 C . 为了割占香港岛 D . 为了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 3. (2024八上·永定期末) 林则徐禁烟的消息传到了英国,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及鸦片贸易集团立刻发出一片战争喧嚣,纷纷致书英国政府:“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 . 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借口 B . 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 C . 林则徐禁烟的历史进步性 D . 鸦片战争的巨大危害
  • 4. (2024九下·襄阳期中) 下表内容反映出近代以来(    )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马关条约》

    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A . 中国完全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B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D . 外国侵略势力逐渐深入中国腹地
  • 5. 《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在制定新的关税则例时应秉以“公平”原则,制定权和公布权完全属于清政府;但中美《望厦条约》提出,中国变更税例,须与美国商定。此即中国近代史上“协定关税”之由来。据此可知,协定关税使中国(    )
    A .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 领土完整遭到了破坏 C . 民主共和思潮兴起 D . 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 6. (2024八上·恩平月考) 历史学家蒋廷黻曾说,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些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认为,治外法权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是最方便、最省事的方法;而协定关税,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载于条约,可以省去争执。这说明“当时的人”(     )
    A . 已有契约意识 B . 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C . 具备法治思维 D . 平等外交观念强化
  • 7. (2024八上·恩平月考) 1825年,歇夫列里提出了黑色火药的最佳化学反应方程式,据此可知,最佳火药配方的硝酸碳配比应为74.84%、11.84%、11.32%,但关天培的火药配方仍是8:1:1,也无法像英国一样在工厂中生产高纯度硝和硫,使原本就落后的枪、炮实战效能更减。这说明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时(     )
    A . 制度腐败 B . 指挥不当 C . 经济迟缓 D . 科技落后
  • 8. (2024八上·恩平月考) 19世纪50年代初,在与英、法、美等国进行“修约”的谈判中,清政府对于英、美公使提出的公使驻京、到内地自由游历、经商等要求极力反对,而对于免交欠税、废除广东茶税每担多交二钱等要求,虽然旧约中没有却表示仍可相商。这说明(     )
    A . 中外交往在协商中趋向平等 B . 清政府极力维护传统外交体制 C . 西方列强侵华方式发生转变 D . 清政府拒绝“修约”有其合理性
  • 9. (2024八上·黄陂月考) 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商品在中国的销售并没有像西方资产阶级所期待的那样迅速上升,甚至还有所下降。据此可以判断出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 . 谋求鸦片贸易合法化 B . 进一步修改殖民条约 C .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 . 割占更多的中国领土
  • 10. (2024九下·忻州模拟) 2023年12月23日,“盛世回归—圆明园国宝兽首暨清宫珍宝展”在鄂尔多斯市博物院举行,展出鼠首、牛首、虎首、兔首、猴首、马首、猪首等圆明园兽首。圆明园兽首被抢流失海外发生在(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1. (2024八上·潮南月考) 1856年英国炮轰广州城,广州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把上岸的侵略者赶跑。1858年广州牛栏冈一带群众协力迫使英法联军狼狈逃回城里。据此可知,当时(    )
    A . 群众有反侵略的意识 B . 义和团运动开始兴起 C . 清政府坚决抵抗英军 D . 广州城尚未开埠通商
  • 12. (2024八上·恩平月考) “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
    A . 英军攻陷浙江定海 B . 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 C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 .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 13. (2024八上·恩平月考) 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领土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这一时期中国版图的变化主要与哪国有关(     )
    A . 美国 B . 日本 C . 英国 D . 沙俄
  • 14. (2023八上·浈江期中) 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在基本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 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虎门销烟 B . 1858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C . 1860年前后,俄国侵占我国I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D .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15. (2024九下·德庆月考) 在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被攻陷,广东籍的户部侍郎罗惇衍说:“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为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这说明(   )
    A . 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B . 战争推动洋务思想发展 C . 古代华夷观念彻底崩溃 D . 清朝外交方针发生转变
  • 16. (2023八上·广德期末) 1856年秋,太平天国内部东王杨秀清逼天王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最终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这一变故( )
    A .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 . 使农民革命政权初步建立 C . 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D . 宣告这场农民起义的失败
  • 17. (2024八上·江岸期末) 太平军根据产量多寡将田地分成九等,所分的田地不成为得地人的财产,他只是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超过个人需要的剩余产品必须上缴到国库,积蓄和私人财产是被禁止的。这说明《天朝田亩制度》(     )
    A . 顺应了近代化要求 B . 力图维护私有制 C . 具有一定的空想性 D . 提出向西方学习
  • 18. (2024九下·新乡县模拟) 下图为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的一些信息,由此推断该事件(     )

    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以反清革命作为斗争目标。

    A . 直接导致了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B . 开启了近代思想解放的闸门 C . 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 D . 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制
  • 19. (2024九下·攀枝花月考) “曾国藩对洪秀全采取大包围的战略,同时,英美法三国也给了曾、李、左不少的帮助。同治三年,湘军在曾国藩领导之下打进南京,洪秀全自杀,太平天国就此亡了。”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
    A . 领导集团的腐败和内讧 B .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C . 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D . 革命纲领不切合中国实际
  • 20. (2024九下·哈密模拟) 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正是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凶恶的敌人,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这样的敌人,就不能不失败。该观点旨在表明太平天国( )
    A . 把反侵略作为的侧重点 B . 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C . 肩负起了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使命 D . 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
  • 21. (2023八上·潮南期末) 自强工业化运动首要关心的是国防。因此,国防和军火工业的发展首先受到关注,紧接着是直接支持军备制造的重工业(煤炭、重机械),纺织厂及其他生产消费商品的轻工业则较晚出现。以上论述反映中国洋务运动(       )
    A . 借鉴了西方先进工业化国家的经验 B . 使近代民族工业中的轻工业基础薄弱 C . 是“内忧外患”形势下的主动自救 D . 保护了国内消费市场免受外国渗透
  • 22. (2024八上·江门月考) 从左宗棠的“抬棺出征复新疆”,到邓世昌的“誓与军舰共存亡”,再到张自忠的“吾一日不死,必尽吾一日杀敌之责;敌一日不去,吾必以忠贞至死而已”。这些铮铮誓言和壮举展现的时代主题是(    )
    A .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B . 国家分裂,民族交融 C . 百年屈辱,英勇抗争 D . 中央集权,逐步加强
  • 23. (2024九下·夏津模拟) 2023年7月,一场舰艇编队救护所医疗队海上实战化演训在某海域展开。在这次演训中,全军唯一一艘国防动员训练舰邓世昌舰发挥了重要作用。该舰所纪念的民族英雄是在下列哪场战役中以身殉国的?(     )
    A . 1894年平壤战役 B . 1895年威海卫战役 C . 1894年黄海海战 D . 1894年丰岛海战
  • 24. (2024八上·泉港期末) 甲午战争中中国惨败,日本借机从我国获得了诸多权益,其中要求: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由此可以得出(     )
    A . 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 .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 . 《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 . 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 25. (2024八上·江门月考) 人们从危局中看到了清朝的积弱和国力的衰微,从而认识到要救亡必先自强,要自强必须改革旧制,于是,在全国上下出现了“言变法者乃纷纷”的局面。“危局”指的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6. 《吴玉章文集》中写道:“甲午之前,在我的头脑中占主导地位的还是传统的忠孝节义的思想。甲午战争的失败,更激发了我的救国热忱,我需要找寻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材料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后知识分子的价值观的变化为(  )
    A . 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B . 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国家发展与自身紧密联系起来 C . 推行“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 D . 团结贫苦农民,沉重打击清王朝的统治
  • 27. (2024九下·宁强模拟) 它最初的目的主要是在当时列强纷纷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情况下,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为美国工商业打开中国的市场,保护美国商品和投资在中国的平等待遇,从而赢得最大的利益。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 . 片面最惠国待遇 B . “门户开放”政策 C . 划分“势力范围” D . 各国领事裁判权
  • 28. (2024八上·江门月考) 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并能真实反映事件的材料,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以下可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一手史料”是( )
    A . 影视剧中“公车上书”的片段 B . 光绪帝的“明定国是”诏书 C . 历史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 D . 后世学者编写的相关专著
  • 29. (2024九下·苏州模拟)  戊戌维新期间,光绪降谕,令各省“振兴商务”,“设厂兴工”,以“暗塞漏卮,不致利权外溢”。这表明,光绪帝(    )
    A . 支持进行民主革命 B . 赞同改革政治制度 C . 最先提倡实业救国 D . 具有一定主权意识
  • 30. (2024八上·恩平月考) “维新变法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这强调了戊戌变法(     )
    A . 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 B . 在思想上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C .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 是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二、综合题(31小题17分,32小题13分,33小题10分,共40分)
  • 31. (2024八上·恩平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的“运动”指的是哪一事件?在这场运动中哪些内容是“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写出两点即可)被这场运动所“忽略”的西方文明中“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是指什么?

    材料二:中华民族的觉醒由1300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中宣告于世……公车上书是民族危机刺激下的集群,他们的共识更多地来自对民族前途的思考,并且把抵御外辱与改革内政合为一体,就其反映的时代意义来说是前代人们所不可比拟的。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2)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引发“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依据材料二,概括出公车上书者们超越“前代人们”的原因。材料中作者分析的“公车上书”事件在当时起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领导“公车上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写两位)

    材料三: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

    ——改编自部编版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

    (4)据材料三,概括出光绪帝实行变法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概括光绪帝实行变法的根本目的。
    (5)通过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 32. (2024八上·恩平月考) 19世纪中后期清朝政府派遣幼童赴美留学,成为后世中国人赴外留学的起源,也对中国近代历史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阅读以下相关材料,回答问题。(共24分)

    材料一   挑选120名幼童留学美国,时间是1872年8月。距第一次鸦片战争已是30多年了,距第二次鸦片战争已经是10多年了,距太平天国暴力革命失败已经8年了,清朝的中外战争都已经结束了。……西方的各种商品,包括坚船利炮、机器制造、甚至铁路电报通过通商口岸,已传到中国;西方的宗教、科技文化书籍,新闻报刊在上海、广东等东南沿海大量刊印发行,西方列强在中国取得的权益暂时得到满足,中外关系处于相对平静时期。洋务派开创的近代化企业,江南机器制造局、天津枪炮制造局、福州船政局,规模都在逐渐扩大。

    ——《容闳——中国留学第一人中国影响到底有多大?》

    材料二   幼童在美国接受西方的教育,过美国式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幼童不愿穿中式服装,经常是一身美式打扮,甚至不少幼童索性把脑后的长辫子剪掉。一些幼童受美国宗教文化的影响,渐渐地信奉了基督教。幼童学习西方教材,不但学到了许多新的自然科学知识,而且也接触了较多的资产阶级启蒙时期的人文社会科学文化。这使他们渐渐地对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失去了兴趣,对烦琐的封建礼节不大遵守,反而对个人权利、自由、民主之类的东西十分迷恋。

    ——百度百科《留学幼童公案》词条

    材料三   第一批回国留学生职业走向统计表

    外资

    煤矿

    铁路

    海军

    电报

    医疗

    教育

    海关

    从政

    私企

    返美

    13人

    6人

    14人

    17人

    15人

    4人

    5人

    2人

    12

    10

    5人

    ——整理自《中国第一批百位留美幼童在美国,1872—1881》

    材料四   留美幼童在美国的学习和生活从一开始就受到大清洋务派和保守派势力争斗的巨大影响。……确保他们忠于清廷,留洋而不“变色”;……留美幼童在海外的生活开始充满变数。慢慢长大的留美幼童们,剪辫子、着洋装,进一步引起了清政府的不满。与此同时……美国多地出现了排华运动。1875年美国联邦法律《佩奇法》出台,1880年《北京续修条约》的签订,美国开始严格限制华人入境,在美中国留学生也相应的受到影响。……以大清江南道监察御史李文斌为代表的官员开始弹劾留美幼童的留学活动。1881年6月,恭亲王奕䜣,代表清廷宣布了对留美学生的处置办法:所有留美幼童撤离回国。

    ——《清末留美幼童:中美最初交往亲历者》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成行的历史背景有哪些?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幼童赴美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3. (3) 根据材料三表格分析归国幼童的职业走向有哪些特征?
    4. (4)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留美幼童项目为何被终结?
    5. (5) 结合以上材料,从中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 33. (2024八上·蓬江期末) 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深刻改变了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

    1895年

    公车上书

    1900年

    义和团运动

    1900-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1. (1) 根据材料,指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事件和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事件。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自拟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语句通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