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江门市怡福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 1. (2024八上·江门月考) “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将烟土切碎抛入石池,泡以盐卤,烂以石灰,统俟我化成渣,于退潮时,送出大海。”材料中将夷烟土销毁历史人物是(     )
    A . 林则徐 B . 关天培 C . 左宗棠 D . 邓世昌
  • 2. (2023八上·潮南期末) “在中国近代史上,茶叶出口贸易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鸦片战争实质上是一场鸦片与茶叶的战争”。该研究视角意在强调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
    A . 使中国丧失完整独立的主权 B . 具有罪恶性并期望打开中国市场 C . 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D . 使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受破坏
  • 3. (2024八上·江门月考) 下图是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其中部分字迹印刷不清。这部分字迹应是(     )

    鸦片战争爆发的

    1.西方资本主义高速发展,而清政府却闭关锁国,做天朝上国梦。

    ——战前的中国与世界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鸦片的输入

    3.虎门销烟。            ——林则徐赴粤禁烟

    A . 背景 B . 过程 C . 结果 D . 影响
  • 4. (2024八上·江门月考) 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清朝出现了从事贸易为主的外资商行,1864年约有150家,19世纪末增至552家,分布于25个通商口岸,尤以上海、广州、天津和汉口为多。外资商行迅速增多是由于( )
    A . 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B . 《辛丑条约》的危害 C .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D .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 5. (2023八上·仁化期中) 下面是小刘同学制作的时间坐标轴,据此分析学习的主题是(     )

    A . 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B . 清朝阶级矛盾的加剧 C . 中国领土主权的丧失 D . 列强野蛮的经济掠夺
  • 6. (2024八上·江门月考) 用口诀记忆历史内容,效率高而且印象深刻,如:“公使进北京,内地可游历;军舰长江行,赔款且不论,搜刮老百姓,天津事没完,接着占北京。”该口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条约是(     )
    A .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 C . 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 D .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
  • 7. (2024八上·江门月考) “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了耻辱的印记。我没有到过圆明园,但我听到你在哭泣”。与材料反映的史实相关的战争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8. (2024八上·江门月考)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这一文件的空想性质和当时阶级斗争的残酷程度都决定了其用心规划的土地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它的价值为近代思想史提供了一种农民的大同模式。”“这一文件”指(     )
    A . 《天朝田亩制度》 B . 《资政新篇》 C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 《变法通议》
  • 9. (2024八上·江门月考)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    )
    A . 北伐失利 B . 永安建制 C . 天京事变 D . 天京陷落
  • 10. (2024八上·江门月考) 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而之后的《资政新篇》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这一变化(     )
    A . 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B . 挽救了太平天国危机 C . 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 D . 适应了农民阶级需要
  • 11. (2023八上·期末) 有学者记载,太平天国的许多官员以显示威风、讲究排场为能事。至于基层乡官,出门也前呼后拥,出尽风头。甚至在平时用餐时,也需鸣锣击鼓,奏乐助兴。这(    )
    A . 表明太平天国政策的空想性 B . 说明太平天国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C . 反映出清政府对农民的污蔑 D . 预示了太平天国失败的必然结局
  • 12. (2024八上·江门月考) 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鞭子,使中国一些开明的地主阶级开始了“自强”“求富”的运动。该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 . 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B . 师夷长技以制夷 C . 开辟资本主义道路 D . 改善与西方列强的关系
  • 13. 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资金,原料和运输问题急需解决,洋务派认识到“必先求富而后能强”,下列举措属于洋务派“求富”的是( )
    A . 开设安庆内军械所 B . 设立江南制造总局 C . 创建福州船政局 D . 成立轮船招商局
  • 14. (2024八上·江门月考)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新式的国防比旧式的费用要高几倍……所以李鸿章要办招商局来经营沿江沿海的运输,创立制布厂来挽回权利,开煤矿金矿来增加收入。”材料旨在表明洋务派(    )
    A . 注重进行近代国防建设 B . 兴办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 C . 注重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D . 兴办军事工业以推动民用企业
  • 15. (2024八上·江门月考) 19世纪60年代派军队进攻台湾,遭到台湾人民坚决抵抗,大败而归的国家是(     )
    A . 美国 B . 英国 C . 法国 D . 俄国
  • 16. (2024八上·江门月考) 从左宗棠的“抬棺出征复新疆”,到邓世昌的“誓与军舰共存亡”,再到张自忠的“吾一日不死,必尽吾一日杀敌之责;敌一日不去,吾必以忠贞至死而已”。这些铮铮誓言和壮举展现的时代主题是(    )
    A .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B . 国家分裂,民族交融 C . 百年屈辱,英勇抗争 D . 中央集权,逐步加强
  • 17. (2024八上·江门月考) 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个被认为是外资兴业的时代。此前帝国主义在华投资总共不过2、3亿美元,此后到1902年,各国对华投资总额达到15亿美元。据此判断,当时( )
    A . 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B .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 C . 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 . 美国和日本成为侵华的主要国家
  • 18. (2024八上·江门月考) 《马关条约》签订后,将领刘永福表示“万死不辞”,“愿合众志成城”,反对日本侵略暴行。这里的“暴行”包括(     )
    A . 占领紫禁城 B . 割占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C . 镇压义和团 D . 开放广州、厦门等城市为通商口岸
  • 19. (2024九下·襄阳期中) 下表内容反映出近代以来(    )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马关条约》

    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A . 中国完全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B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D . 外国侵略势力逐渐深入中国腹地
  • 20. (2024八上·江门月考) 下图《时局图》,表现出了当时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在(     )

    A .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 甲午中日战争后 D . 《辛丑条约》签订后
  • 21. (2024八上·江门月考) 人们从危局中看到了清朝的积弱和国力的衰微,从而认识到要救亡必先自强,要自强必须改革旧制,于是,在全国上下出现了“言变法者乃纷纷”的局面。“危局”指的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2. (2018八下·大庆月考) 甲午战争后,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观点的启蒙思想家是(    )

    A . 魏源 B . 严复 C . 鲁迅 D . 陈独秀
  • 23. 据《清实录》记载,1898年5月光绪帝将维新派人士的部分著作刊印,让京官对其可行不可行提出意见,以此测验官员对变法的态度,其中在体现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252条意见,认为不可行的有189条,认为可行的只有63条。这表明( )
    A .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 . 维新变法阻力很大 C . 近代民用工业出现 D . “实业救国”成为共识
  • 24. (2024八上·江门月考) 学者陈旭麓指出:“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这说明戊戌变法运动(     )
    A . 挽救了清朝的统治危机 B . 在思想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C .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 .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 25. (2024八上·江门月考) 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并能真实反映事件的材料,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以下可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一手史料”是( )
    A . 影视剧中“公车上书”的片段 B . 光绪帝的“明定国是”诏书 C . 历史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 D . 后世学者编写的相关专著
  • 26. (2024九下·龙江模拟) 庚子年( 1900年),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时序中,旧式小农发起的一场爱国反帝的狂飙让帝国主义惊叹:“中国尚含有无限勃勃生气”。这里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 . 三元里人民抗英 B . 太平天国运动 C . 义和团运动 D . 黄花岗起义
  • 27. (2024八上·从江月考) 《辛丑条约》第十款规定: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这一规定标志着清政府( )
    A . 加强了对老百姓财富的搜刮 B . 丧失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 C . 削弱了中国军队整体的实力 D . 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28. (2024八上·江门月考) 以下史实反映了晚清政府外交的历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A . ①③②④ B . ③①②④ C . ③②④① D . ②③①④
  • 29. (2024八上·江门月考) 在中国逐渐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进程中,下列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②外国商人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③库页岛被俄国割占   ④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等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A . ④③②① B . ①②③④ C . ④①③② D . ③②①④
  • 30. (2023八上·鹤壁期末) 下面是统编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某单元的目录。该目录所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第4课洋务运动 20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24

    第6课戊戌变法 28

    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32

    A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 .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D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31题14分,32题12分,33题14分,共40分)
  • 31. (2024八上·江门月考) 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反抗史。阅读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英国大机器生产的产品远超需求,英国在寻求新的销售市场时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

    材料二:

    材料三: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

    材料四: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攻心

    ——慈禧太后

    1. (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英国“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引发的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在这场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的条约,其中哪个内容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2. (2) 根据材料二的图一、图二相比较,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有何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闻一多先生呐喊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4. (4) 材料四中图三签署的条约有什么特点?慈禧太后的言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 32. (2024八上·江门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法国)维克多·雨果

    材料二:“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材料三: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侵略战争的劫掠景象?主凶是哪些国家?
    2. (2) 材料二是太平天国革命纲领的内容,该纲领是什么?该纲领有什么积极意义?
    3. (3) 材料三中这次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4. (4) 中国在1861年和1898年分别在经济与政治方面作出了什么反应而迈开近代化的步伐?
  • 33. (2024八上·江门月考) 面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抗争,前仆后继。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寻求民族独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

    材料一: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赔款

    2100万银元

    2亿两白银

    割地

    割让香港岛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开放口岸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关于经济方面的规定

    中国海关关税应与英国商定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书》,蒋廷黻《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缉要》

    材料三: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自此开展自上而下地全方位的政治改良,中国近代文教事业的各门类兴起……开出晚期清思想界之革命,所关尤重。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马关条约》通商口岸地域分布呈现出的新变化和列强经济侵略方式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李鸿章认为中国在什么方面落后于西方以及“中国欲自强”的主张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方位的政治改良”是什么历史事件?并分析其作用。
    4. (4) 指出材料一中哪部分史料与材料三形成了因果关系,并说明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