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镇江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

更新时间:2024-11-21 浏览次数: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2023八上·莲池期中) 清道光十六年(1838年),少卿许乃济针对鸦片问题上书道光帝,建议“准令夷商将鸦片照药材纳税……听任民间吸食……内地得随处种植”。道光帝令各地对其进行讨论,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等对此连连叫好,广东等地官员对此激烈反对和抨击。据此可知当时(       )
    A . 个别清朝官员已被英国收买 B . 道光皇帝有意放弃禁烟政策 C . 战争失败使清政府自甘堕落 D . 林则徐面临的局势复杂艰难
  • 2. (2024八上·高州月考) (1939年)《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这对英国是很有利的,因为这终于可以使我们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儿的“有利”主要指(     )
    A . 打开中国市场 B . 扩大鸦片输入 C . 中英协定关税 D . 开辟通商口岸
  • 3. (2024八上·高州月考) 1840年,英国政府借口“保护通商”,发动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
    A . 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B . 大力发展教育,维护传统文化 C . 加强军队建设,实现富国强兵 D . 抗击外来侵略,保护传统经济
  • 4. (2024八上·高州月考) 档案是第一手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一份藏于英国国家档案馆的档案展示的是中国近代史上某不平等条约的签字页,上面书有“大清咸丰十年九月十一日”和“大英一千八百六十年十月二十四日”的字样。下列史实与这份档案紧密相关的是(       )
    A . 中国被迫接受协定关税及开放五口通商 B . 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C . 西方传教士可到中国租买土地兴建教堂 D .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 5. (2024·吉安模拟) 1855年,美国公使称:“从遥远的地方无法驾驭中国政府,到了它的身边,它就会变得驯服多了。”首先使美国实现这一意图的条约是(   )
    A . 《天津条约》 B . 《虎门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6. (2023·期中) 作家冯骥才说:“从历史角度看,天津小洋楼是西方入侵的一目了然的证据;从文化角度看,它却是本土文化一个奇异的创造。进而说,是在被动历史背景下主动的文化创造。”在“西方入侵”过程中把天津开为商埠的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北京条约》 D . 《马关条约》
  • 7. (2024九下·禹州模拟) 鸦片战争后,英国人本以为“倾全国工厂的生产,也不够供应中国一省的衣料”,而现实却是“和中国开放贸易十年后,其消费能力竟不及荷兰的一半”“甚至落在巴西和土耳其之后”。材料中的这一现象(     )
    A . 成为列强再次扩大侵华的原因 B . 说明闭关锁国政策依旧在实施 C . 表明传统自然经济未发生变化 D . 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良好
  • 8. (2024八上·高州月考) 2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后,一位网友作诗:“巴黎悲失火,怎比百年前。圣母犹能圣,圆明不复园。”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       )
    A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 . 充分说明了西方侵略者残暴野蛮的本质 D . 英法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 9. (2024八上·高州月考) 曾国藩在日记中写到:“接恭亲王咨文,敬悉銮舆已出巡热河,(夷)氛逼近京城仅二十里,为之悲泣,不知所以为计。”材料中的“(夷)氛逼近京城”所指的事件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0. (2024八上·高州月考)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侵略中国的最主要方式是(       )
    A . 勒索大量赔款 B . 窃取军事情报 C . 开设通商口岸 D . 割占大片领土
  • 11. (2023八上·期末)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叶岛在内的约40完平方千米的领土(   )
    A . 中俄《瑷珲条约》 B . 中俄《北京条约》 C . 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 D . 中俄《改订条约》
  • 12. (2024八上·四会期末) “东交民巷从1860年开始就是外国使馆所在地,几个大国的使馆都在这里……(大学士)徐桐居于东交民巷,并在自家大门上贴了这样一副对联:‘望洋兴叹,与鬼为邻’。”该对联的寓意是指中国(     )
    A . 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 B .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 . 内地已经遭受外国侵略势力的控制 D .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3. (2023八上·莲池期中) 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材料表明
    A . 鸦片战争持续时间长 B . 俄国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C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 . 列强侵略中国不断深入
  • 14. (2024八上·高州月考)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女,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该材料出自于(     )
    A . 《中华民国约法》 B . 《青年杂志》 C . 《天朝田亩制度》 D . 《资政新篇》
  • 15. (2024八上·高州月考) 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农民起义都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这一“新情况”是指(       )
    A . 失去农民的支持 B . 内部叛乱削弱了实力 C . 地主武装的镇压 D . 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
  • 16. (2024八上·高州月考) 构建思维导图是历史学习的一种方法。与下面图示相符的标题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义和团运动 D . 五四运动
  • 17. (2024八下·和平期末) 有历史学家指出:“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其分析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     )
    A . 爆发原因 B . 经过 C . 结果 D . 失败原因
  • 18. (2024八上·高州月考) “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的过程。”能够印证“始而言技”的史实是(     )
    A . 戊戌变法 B . 辛亥革命 C . 新文化运动 D . 洋务运动
  • 19. (2024八上·高州月考) 1877~1889年,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与轮船招商局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旗昌公司破产。太古、怡和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达成协议: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这反映了洋务派创办的企业(     )
    A . 无力与外国的企业抗衡 B . 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C . 完成了中国近代社会工业化 D . 在某种程度上抵制了外来资本入侵
  • 20. (2023八上·乐平期中) 他是中国近代著名人物,他镇压太平天国,他创办福州船政局,他被称赞为民族英雄。称他民族英雄的依据是( )
    A . 虎门销烟 B . 虎门战役牺牲 C . 出使俄国,收回伊犁 D . 痛击阿古柏,收复新疆
  • 21. (2024八上·高州月考) 洋务运动期间学堂应运而生并逐步遍及全国,下列学堂出现,说明了洋务派(     )

    A . 加强海防建设 B . 推动教育近代化 C . 发展民族工业 D . 只学习先进技术
  • 22. (2024八上·高州月考) 中国海疆辽阔,可是一直有疆无防。但是19世纪70年代后,清政府制定了“海防”和“塞防”并重的国防战略,并最终形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这一变化主要基于(       )
    A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教训 B . 八国联军侵华的巨大冲击 C . 甲午中日战争的深刻反思 D . 洋务运动新式海军的发展
  • 23. (2024九下·湖北模拟) 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取胜刺激了列强的侵华野心,随后帝国主义列强就发出了“干净利落地解决中国问题,由欧洲有关的几个主要国家加以瓜分”的声明。他们不仅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而且以做中国债主,夺取路权、矿权和开办工厂等方式,在中国投资,扩大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势力。以上材料说明(     )
    A . 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腹地 B .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 .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 .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 24. (2024八上·高州月考) 这一时期留学日本的中国人非常多,从1898年开始,无论是未成年的孩子,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或者是青年乃至整个家族,甚至是出家的僧人,都赶趟儿到东洋留学。与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相关的是(     )
    A . 八国联军侵华 B . 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25. (2024九下·赣榆模拟) “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海师,何以施展?”这是晚清重臣张之洞对某次战争失利后所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哀叹。“某次战争”指的是(       )
    A . 八国联军侵华 B . 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中法战争
  • 26. (2023八下·黄陂开学考) 《甲午战争图志》记载:日本在甲午战争时绘制的包括朝鲜、中国东北、山东半岛在内的军用地形详图中,对这些地区的每一条道路、每一座小山、每一个村庄,都标示得清楚无误。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
    A . 日军已经占领了朝鲜、中国东北、山东半岛 B . 日本制图技术高超 C . 朝鲜、中国东北、山东半岛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D . 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 27. (2022七下·东阿期末) “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对于以上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 . 材料反映的是《马关条约》的内容 B . 材料体现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 . 材料所述是由“关税协商”造成 D . 材料反映列强侵略中国进入到资本输出阶段
  • 28. (2024八上·高州月考) 康有为曾向皇帝上折道:“今天下治之不举,由教学之不修也。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基于这一观点,维新派在戊戌变法中的实践是(     )
    A . 裁撤冗官冗员 B . 开办新式学堂 C . 训练新式军队 D . 发展农、工、商业
  • 29. (2024八上·高州月考) 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以下图片。据此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洋务运动 C . 戊戌变法 D . 辛亥革命
  • 30. (2024八上·高州月考) 下表中的近代仁人志士认为制度变革的最初使命是(     )

    人物

    著作

    观点

    康有为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梁启超

    《立宪会议》

    “中国究竟必与地球文明国同归于立宪,无可疑也。”

    张謇

    《张謇全集》

    “亦以为非此(宪法)不可救亡也。”

    A . 依法治国 B . 完善法治体系 C . 立宪强国 D . 实行民主共和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共40分)
  • 31. (2024八上·高州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率先提出修改条约,扩大中国市场,开辟通商口岸。法美等国积极响应。但是列强修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断然拒绝。修约交涉失败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领土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

    材料四   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涌现了许多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 (2) 材料二,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左图)变为断壁残垣(右图)与哪一战争有关?罪魁祸首是谁?你有何感想?
    3. (3) 根据材料三,说说版图的变化与哪国关系最大?
    4. (4) 根据材料四,请列举两例抗击外来侵略的典型事例。
  • 32. (2024八上·高州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材料二:保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材料三:“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涉及哪几位历史人物?

    (2)请写出三位历史人物的相关历史事件

    (3)如果将上述材料中涉及的历史人物纳入同一学习主题,请你拟定这个学习主题名称。

    (4)结合所学知识,上述三则材料涉及的历史人物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 33. (2024八上·高州月考) 对于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派别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方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女,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三:《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在最初的失望和震怒之后,“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1. (1) 材料一出自哪一纲领文件?它反映了哪个阶级的愿望主张?
    2. (2) 材料二中李鸿章认为中国落后于西方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3. (3) 依据材料三,指出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4) 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运动,中国的近代化探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