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

更新时间:2024-11-14 浏览次数: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2024八上·张家口月考) 它的签订改变了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中国长期独立发展的历史从此结束,被迫融入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张的潮流之中。“它”指的是( )
    A . 《南京条约》 B . 《马关条约》 C . 《辛丑条约》 D . 《九国公约》
  • 2. (2024·山西)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中国人认真地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作出反应,并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体现这种“社会思潮”的主张是(   )
    A . “师夷长技以自强” B .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C .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D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3. (2024八上·潮南月考) 陈独秀曾撰文写道:“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此时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作一国一国的,此疆彼界,各不相下。”这表明(  )
    A . 甲午战争促使国家意识觉醒 B . 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C . 封建愚民政策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 D . 中国近代化开始于甲午战后
  • 4. (2024八上·张家口月考) 在围剿太平军的过程中,清政府给了地方极大的权力,军政大权不断下移。李鸿章等官员在这十数年间,通过战争为自己积累了巨大的权力和人脉。材料意在强调太平天国运动(     )
    A . 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B . 削弱了清朝中央权力 C . 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 D . 提升了农民社会地位
  • 5. (2024·广东模拟) 晚清时期,不少进步人士积极利用国际法谴责列强侵夺。如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四川举人王昌麟提出:“闻《万国公法》割地而不赔费,赔费则不割地,今倭约兼而有之”。该现象反映了   (     )
    A . 近代西方外交理念传入 B . 日本扩张受到遏制 C . 清廷重视维护国家利益 D . 清朝统治摇摇欲坠
  • 6. (2024八上·潮南月考) 1902 年,英美烟草公司在上海建厂后,在没有任何条约根据的情况下,深入到中国广大农村,为农民免费提供烟种、肥料、传授技术等服务,并收购烟叶。据此判断,当时( )
    A . 列强侵略开始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B . 英美两国已成为侵华的主要国家 C . 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 . 帝国主义加深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7. (2024八上·汝阳期末) 洋务运动期间的某些企业,在运行中一般都计算成本,吸纳民间资本,其产品主要销售于国内市场,追逐利润。下列属于这类企业的是(    )
    A . 安庆内军械所 B . 福州船政局 C . 江南制造总局 D . 湖北织布局
  • 8. (2024八上·张家口月考) “晚清政府就是一棵结满果实的大树,英法联军使劲地摇晃这棵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人给拾走了。”材料中的被拾走的“果子”最有可能指的是(     )
    A . 割占香港九龙司地方一区 B . 增开汉口、南京等地为通商口岸 C . 割占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 D . 通过条约攫取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 9. (2023八上·博罗期末)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很多民间地理学者,涌现出大批边疆史的著作,如曹廷杰的《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东偏纪要》,姚文栋的《云南勘界筹边记》,薛福成的《滇缅划界图说》等等。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 . 官方关注边疆危机 B . 地理学研究兴起 C . 民族意识日益增强 D . 热衷于边疆军事
  • 10. (2024九下·澄海模拟) 如图为《1842—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单位:万英镑),该图所示现象(     )

    A . 表明自然经济结构未发生变化 B . 导致列强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C . 引发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D . 表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 11. (2024·宜宾)  1879年,《纽约时报》报道称,洋务派“已经获得皇帝陛下的许可,在上海办中国第一家机器纺织厂——上海织布局”。该报道说明,洋务运动( )
    A . 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B . 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浪潮 C . 引起了西方社会的关注 D .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12. (2024八上·张家口月考) 在汇报过程中,报告人展示的如下大事年表反映出(     )

    时间

    事件

    19世纪60年代

    美国派军队进攻台湾

    1872年

    日本宣布清政府的藩属国琉球,成为其藩属国

    1874年

    日本派军队进攻台湾

    1879年

    日本派兵占领琉球

    A . 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 . 清朝面临严重的海疆危机 C . 中国的经济主权遭到威胁 D . 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 13. (2024八上·张家口月考) 清道光二十五年(道光元年是1821年),英国商人在厦门城内首先设立德记、和记两家洋行,随后又陆续开设汇丰、宝顺、协隆、广顺、德建、新钦兴等20家,还有屈臣氏、主利两家药房。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清政府(     )
    A . 被迫开放沿海五地为通商口岸 B . 准许外国商船在各口岸通行 C . 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 改设外务部促进了洋行发展
  • 14. (2024九下·潮阳期中) 历史学家蒋廷黻曾说,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些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认为,治外法权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是最方便、最省事的方法;而协定关税,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载于条约,可以省去争执。这说明“当时的人”(       )
    A . 懂得维护国家利益 B . 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C . 具备近代法治思维 D . 近代外交平等观念强化
  • 15. (2024九下·驻马店模拟)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企图在维护中国腐朽的封建主义社会制度和伦理原则的前提下引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而这两者是不相容的。”材料叙述了洋务运动的(     )
    A . 兴起背景 B . 发展过程 C . 破产原因 D . 历史影响
二、非选择题(共2题,第16题16分,第17题14分,共30分)
  • 16. (2024八上·张家口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

    重大事件

    1840—1842年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战后,先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和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56—1860年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871年

    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

    1874年

    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

    1883—1885年

    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

    1888—1889年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西藏的战争

    1894—1895年

    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

    19世纪90年代

    列强加紧在中国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出现“瓜分危机”

    1900—1901年

    英美等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材料二   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1. (1) 根据所学,比较材料一中《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内容有何相同之处。
    2. (2) 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列强侵华的主要特点。
    3. (3) 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据材料归纳引起上述变化的原因。
  • 17. (2024八上·张家口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的实业清单

    1865年

    在上海创办中国最大的军火工厂——江南制造总局

    1866年

    在福州船政局附设海军军官学校

    1872年

    建中国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上海轮船招商局

    1876年

    派福建船政生出洋学习,1877—1890年共派三批海军学员赴英国学习

    1878年

    筹建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厂——上海机器织布局

    1880年

    在天津创立北洋水师学堂

    1888年

    北洋舰队正式成立

    材料二   轮船招商局成立近十年间,将中国航运权成功收回五分之三,已有“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的美誉。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外流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破除了西方人的封锁垄断。

    材料三   李鸿章明确提出铁路乃自强根本,是修筑铁路的积极主张者。19世纪70年代,他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说:“我曾拜谒过恭亲王(奕䜣),向他说明修筑铁路的好处,他也深以为然,但却说没有人敢牵头主持修路事宜。我又恳请他向两宫皇太后(慈安、慈禧)禀明,他说她们受到的压力很大,也不能决定是否该支持修筑铁路,自此就再也没有下文了。”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的实业活动。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轮船招商局在经济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3. (3) 据材料三,李鸿章主张修筑铁路的目的是什么?概括材料所反映的时代特点。
    4. (4) 综合上述材料,从近代化的角度简要评价李鸿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