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

更新时间:2024-11-21 浏览次数: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 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2024九下·子洲模拟) 6月3日,是我国每年“禁毒宣传月”的开始,历史上的这一天,中国人民在广州虎门开始销毁收缴的鸦片。领导这次斗争的民族英雄是(     )
    A . 林则徐 B . 关天培 C . 左宗棠 D . 邓世昌
  • 2. (2024八上·荔湾期中) 《南京条约》中开放通商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意在(     )
    A . 打开中国市场 B . 掠夺中国劳动力 C . 向中国大量投资 D . 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 3. (2023八上·大同期末) 《沙俄侵华史》中写道:“……沙俄确实是中国人民最凶恶、最危险的敌人……沙俄掠取的侵略权益最广。”材料中的“侵略权益最广”是指沙俄( )
    A . 出兵侵占伊犁地区 B . 在中国东北攫取筑路权 C . 获得最多战争赔款 D . 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 4. (2024八上·荔湾期中) 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 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B . 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C .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 . 第二次鸦片战争又增开天津为商埠
  • 5. (2024八上·荔湾期中) 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的描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来源

    内容

    太平天国方面

    躯长大……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

    清廷方面

    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

    民国前后革命党人

    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治《春秋》《汉书》

    A . 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 B . 洪秀全具有丰富多元的形象 C . 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 D . 历史研究存在虚无主义倾向
  • 6. (2024八上·福田月考) 如图是太平天国颁发给农民的田契,内有某人“自置”、“田一十八亩”、“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纳米银,不得违误”。这则材料说明太平天国(     )

    A . 实现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的理想 B . 反映了《资政新篇》中土地措施的局限性 C . 实现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强烈愿望 D . 《天朝田亩制度》在实践中难以实施
  • 7. (2024八上·江门月考) 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鞭子,使中国一些开明的地主阶级开始了“自强”“求富”的运动。该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 . 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B . 师夷长技以制夷 C . 开辟资本主义道路 D . 改善与西方列强的关系
  • 8. (2024八上·荔湾期中)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记载,1871-1880年,江南制造总局刊印译书98种235册,译成未印者45种140余册;这些译书绝大多数是西方自然科学书籍,对当时的知识界,尤其是后来的维新变法骨干人物产生了启发和影响。据此可知,这些“西书”的翻译出版(    )
    A . 开启了传播西方自然科学之门 B . 抵制了西方列强的军事文化侵略 C . 推动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演变 D . 直接促使维新变法提上议事日程
  • 9. (2024八上·昌平期中) 关于镇南关之役的结果,冯子材奏报:“毙匪(法军)千余,斩首数百。”法国加尔新记载:“所有(法国侵略者)军官和士兵都被围住”,“在半点钟以后,仅第111队中主力,则已倒落四分之一……或死或伤损失该数中之275人”。据此可知(     )
    A . 清军过于夸大战役成就,不足采信 B . 法军掩盖战役失败真相,不足采信 C . 法军在战役中伤亡较大,可以印证 D . 清朝与法国的记载相异,无法辩证
  • 10. (2024八上·荔湾期中) 诗歌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下列诗歌推断其反映的是(     )

    《悲平壤》(节选)黄遵完

    大东喜舞小东怨,每每倒戈飞暗箭。长矛短剑磨铁枪,不堪狼藉委道旁。一夕狂驰三百里,敌军便渡鸭绿水。一将囚拘一将诛,万五千人作降奴。

    《哀威海卫》(节选) 袁昶

    我军左威右馏岛,形胜天然鬼工造增台巨炮震九地,火弩水雷环百道。堡坞却作偃月形,杀气飞鸟不敢停。如何黑云朝压至,壮士夕化虫沙井。

    A . 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B . 甲午中日战争 C .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 . 八国联军侵华
  • 11. (2024八上·荔湾期中) 陈化成的“丹心未报千秋恨,白发惟余一剑知”,左宗棠的“抬棺出征复新 疆”,邓世昌的“誓与军舰共存亡”。这些铮铮誓言和壮举展现的时代主题是(     )
    A .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B . 国家分裂,民族交融 C . 百年屈辱,英勇抗争 D . 中央集权,逐步加强
  • 12. (2024八上·荔湾期中) 观察图表,此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汪敬虞《近代中国工业史资料》

    A . 黄海大战爆发 B . 《马关条约》签订 C . 洋务运动破产 D . 东学党起义发生
  • 13. (2024八上·荔湾期中) “1895年清政府割让台湾后……台湾军民与日军进行了大小100余次战斗,抗击日本3个近代化师团和1支海军舰队,先后打死打伤日军3.2万多人。”材料描述的是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     )
    A . 原因 B . 目的 C . 经过 D . 影响
  • 14. (2024八上·荔湾期中) 甲午战争后的十年里,梁启超等人为“中国”一词注入国民、民族、国家等 新内涵,并引入新式“历史”概念,将“中国”置于“世界”和“历史”交织而成的新型时空结构。他们的做法(     )
    A . 彻底否定了传统文化 B . 强化了天朝上国的观念 C . 缘于严重的民族危机 D . 旨在抵御西方文化入侵
  • 15. (2024八上·荔湾期中) 报刊是我们了解时政热点的重要渠道。右图所示的报刊中,最有可能看到的内容是(     )

    A .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C .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D .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 16. (2024八上·荔湾期中) 分析下表内容,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共同点是(     )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1862年,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 美国人华尔。

    1900年,义和团在廊坊阻击八国联军,毙伤多人,迫使联军退回天津。

    A . 都反对清朝的统治 B . 都提出了运动口号 C . 都制定了革命纲领 D . 都反抗了外来侵略
  • 17. (2024八上·荔湾期中) 清政府被迫承诺“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的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由此可见,《辛丑条约》的签订导致(     )
    A . 中国人民更加贫困 B . 清政府军事实力更加强劲 C . 封建制度瓦解加速 D . 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 18. (2024八上·荔湾期中) 下图呈现了一位民主革命先行者的早期革命历程。这位“先行者”是(     )

    A . 张之洞 B . 孙中山 C . 康有为 D . 陈独秀
  • 19. (2024八上·荔湾期中) 20世纪初,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进步书籍报刊纷纷涌现(如下图),他们宣传的主流思想应当是(     )

    A .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B . 维新变法的思想 C .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D . 忠君爱国的思想
  • 20. (2024九下·罗庄模拟) 1894年,兴中会创立时,首先参加兴中会的20多人都是华侨,后来华侨竟占参会成员的60%以上;1911年黄花岗起义,“仅仅从新加坡、槟榔屿、缅甸回国参加起义的华侨就不下500人”,英勇就义的72位烈士中有1/3是华侨。这反映出(    )
    A . 华侨助推近代社会变革 B . 华侨反清情绪普遍高涨 C . 革命党人缺乏资金支持 D . 清朝统治逐渐土崩瓦解
  • 21. (2024八上·荔湾期中) 漫画《望风而起》描绘了1911年的中国时局。画面中的“风”指的是(     )

    A . 萍浏醴起义 B . 安庆起义 C . 广西起义 D . 武昌起义
  • 22. (2024八上·荔湾期中)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总揽 政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上述规定(     )
    A . 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原则 B . 强化了关心百姓的治国理念 C . 标志着封建主义的彻底结束 D . 反映了驱除鞑虏的革命理想
  • 23. (2023八上·平桥期末) 从1912年开始,以袁世凯为首的北京政府陆续颁布一系列尊孔复古的法令,1914年又颁布法令规定商会对地方官厅行文一律用“呈”“禀”,地方官厅对商会则用“令”“批”。这些法令一经颁布就遭到学界和商界的强烈反对。这说明当时 ( )
    A . 北洋政府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B . 北洋政府重视工商业发展 C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 D . 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的冲突
  • 24. (2024八上·荔湾期中)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宣布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同时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这些措施(     )
    A . 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彻底改变 B . 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C . 消除了中国城乡之间的差距 D . 使中国社会风俗发生了新的变化
  • 25. (2024八上·荔湾期中) 某班同学梳理了20世纪初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反映了这一时期(     )

    1912年

    清帝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1913年

    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1914年

    袁世凯解散国会,修改总统任期,总统可指定继承人

    A . 西方列强肆意干涉 B . 社会政治秩序重建艰巨 C . 内阁制度趋于成熟 D . 资产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题,共40分。
  • 26. (2024八上·荔湾期中)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

    材料一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全世界47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座博物馆中,光记录在案的中国文物就高达167万件,没有记录在案的文物数量约为记录在案的10倍。

    金瓯永固杯


    清代皇帝每年元旦举行开笔仪式时专用的酒杯,祈 求江山社稷平安永固。1860年,英法联军冲入圆明 园,将其掠走,现藏于伦敦的华莱士收藏馆。

    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瓶通身施蓝釉,腹部白釉飞龙,为元代特点。此瓶 仅存三尊,其中一尊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流失 海外,现藏于法国巴黎市吉美博物馆。

    材料二 部分海外文物回归情况

    ①2003年,爱国企业家捐赠600万购得圆明园猪首。

    ②挪威一博物馆收藏了7根圆明园流失的汉白玉石柱。在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政府、高校、机构、社会力量通力合作,历 经十年,最终在2023年3月至6月,挪威向中方捐赠这批石柱文物。

    ③ 2023年10月25日,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接收5件流失文物。其中三件为澳方在海关入境截获,另有两件为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和澳大利亚友人捐赠。

    材料三   2014年,考古人员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初步探明,为中日甲午海战沉没战舰,由于对其具体身份尚不十分明确,故将其 暂命名为“丹东一号”。

    多个方形舷窗

    (资料显示,这种方形舷窗只安装在致远舰上)

    出水的日用瓷器

    (上有“致远”和“CHIHYU AN”字样)

    大副陈金揆的望远镜

    (陈金揆,致远舰大副, 当日和致远舰一同阵亡)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文物流失海外的主要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流失文物的回归祖国的途径。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沉船“丹东一号”是北洋水师致远舰的依据。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中国近代文物的流向有何认识。
  • 27. (2024八上·荔湾期中) 回顾历史,广东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材料一

    材料二   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吞噬颠覆,国家民族处境险恶。一些知识分子曾 通过变法救国图存,但爱国愿望破灭。清廷也感到按照日本模式改革,不失为遏 止民主革命发展的最佳途径,于是派学生赴洋。但留日学生在学习日本和西方的 过程中进一步觉醒,走上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路。

    ——摘编自丁焕章《试论留日学生运动》等

    1. (1) 根据材料一,任选一组,概括这一时期教育发展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留日学生走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路” 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因素。
  • 28. (2024八上·荔湾期中)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

    ①清帝退位诏书

    ②湖北军政府旧址

    ③中国同盟会合影

    ④《先行者之歌》

    (辛亥革命时期歌曲200首)

    ⑤辛亥革命十八星旗

    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里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辛亥革命对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地创新及实践。但辛亥革命成功后没有建立起权威政府,没有也不愿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政治中来,短暂的繁华后权力被北洋军阀政府夺走了。

    ——摘编自杨光《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启示》

    1. (1) 史料按表现形式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和图像史料等。请对材料一的史料进行分类(只填序号)。属于文献史料: ;属于实物史料:属于图像史料: 。(答题卡中按顺序填写)
    2. (2) 根据材料二,以“辛亥革命”为主题,提炼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