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

更新时间:2024-11-16 浏览次数:3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 1. (2024七上·南宁期中) 百色盆地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陆续出土了不少的石器,其中以打制石手斧为代表,出土的百色手斧经测定距今约80.3万年,这证实了(     )
    A . 广西拥有悠久的人类史 B . 人类起源于百色盆地 C . 广西有我国已知最早的古人类 D . 广西在约80万年前进入新石器时代
  • 2. (2024七上·南宁期中) 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把史前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下列工具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是(     )
    A . B . C . D .
  • 3. (2024七上·南宁期中) 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向文明社会过渡的重要里程碑。下列属于我国南方地区原始农业时期所种植的农作物是(     )
    A . B . C . D . 玉米
  • 4. (2024七上·南宁期中) 山西陶寺遗址发掘出1300余座墓葬,有的大型墓随葬品丰富精致,有彩绘龙盘等重要礼器;而占墓葬总数90%的小墓陪葬品一无所有。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     )
    A . 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B . 社会已经出现明显阶级分化 C . 农业生产非常发达 D . 陶寺村先民崇尚祭祀文化
  • 5. (2024七上·南宁期中) 制作流程图有利于理解历史的发展。请给下面流程图补充一个标题,最恰当的是(     )

    A . 华夏民族的形成 B . 禅让制的实行 C . 世袭制的确立 D . 炎黄部落的联盟
  • 6. (2024七上·南宁期中) 商朝的陵墓中,使用大量的人和牲畜殉葬,殉葬者少则数十,多则一二百人,被称为“人牲”,残忍至极。这表明(     )
    A . 商朝已经出现成熟的文字 B . 商朝在政治上施行严刑峻法 C . 商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D . 商朝奴隶制下奴隶的处境极其悲惨
  • 7. (2024七上·南宁期中) 周武王继位后,于公元前1046年统率各路联军,在牧野与商军展开决战,大获全胜。按照公元纪年法,武王伐纣所处的时间是公元前(     )
    A . 11世纪40年代 B . 10世纪40年代 C . 9世纪40年代 D . 11世纪50年代
  • 8. (2024七上·南宁期中) “克盉”记载:(周成王)命克(召公长子)做“匽”(燕即北京)的诸侯……克进驻匽(燕)地,接收了土地,平息了动乱。这反映了诸侯(     )
    A . 管理封地 B . 协同作战 C . 缴纳贡赋 D . 朝觐述职
  • 9. (2024七上·墨玉月考) 《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从这段材料中能够得出的信息是(   )
    A .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B . 各诸侯国都“尊王攘夷” C .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 . 楚国是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
  • 10. (2024九下·茂名期末) “华夏”,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后逐渐演化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这种华夏认同观念(     )
    A . 扩大了战争规模 B . 产生了阶级分化 C . 促进了民族交融 D . 巩固了分封制度
  • 11. (2024七上·南宁期中) 春秋时期,农业和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产品的增加,各诸侯国统治者对经济活动提供一定鼓励和保护,金属货币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 . 民族交融 B . 经济发展 C . 社会安定 D . 国家统一
  • 12. (2024九下·北京市模拟) 都江堰在修建过程中,李冰等经过精心设计,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这说明都江堰的修建(     )
    A . 加快了经济重心南移 B . 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 C . 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 . 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 13. (2024七上·南宁期中)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以二十四节气为倒计时的创意惊艳世界。二十四节气既是中国古人对时间的理解,又蕴含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中国智慧。下列观点与这一思想相似的是(     )
    A . 道法自然 B . 民贵君轻 C . 仁者爱人 D . 以法治国
  • 14. (2024七上·南宁期中)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
    A . 举一反三 B . 温故知新 C . 有教无类 D . 为政以德
  • 15. (2023七上·封开期中) 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微,不能养活百官。于是有专门知识、技术的士和百工流散到民间,有的著书,有的招徒,有的讲学。这种情况的出现(       )
    A . 巩固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B . 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加剧 C . 加快了铁犁牛耕的出现 D . 扩大了文化传播的范围
  • 16. (2024七上·南宁期中) 中医理论是博大精深的,至今一直被中医所沿用的“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发明者是(     )
    A . 炎帝 B . 黄帝 C . 孟子 D . 扁鹊
  • 17. (2024七上·南宁期中) 学习历史应学会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 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 B . 陶寺古城存在于距今约4300-4000年 C . 诸侯争霸客观上促进了局部统一 D . 长平之战是在秦赵两国之间展开的
  • 18. (2024七上·南宁期中) 在某展厅,小明读到了“从分封到县郡”“从青铜器到铁器”“从贵族到士人”的导览内容。据此判断本展厅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 . 原始农业的发展 B . 中华文明的起源 C . 奴隶制王朝更替 D . 向封建社会过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9分)
  • 19. (2024七上·南宁期中)

    考古学的不断进步,使我们得以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研人员利用从考古遗迹和古生物化石标本中获取古生物遗传物质并进行生物学分析的方法,发现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农业人群是汉藏人群遗传学上的主要祖先人群。

    ——摘编自王传超《2022年中国古人DNA研究代表性成果及其进展评述》

    (1)材料一中科研人员对远古先民的研究利用的是什么技术?该研究有何重要发现?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农业人群。

    材料二   遥感技术能够从空中视角观察考古遗址。

    该古城是世界上同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市系统之一,内外的结构层次分明、布局有序,核心区由内而外分别是宫城、王城、外郭城,城外还有多条水坝构成的大型水利系统。建造这样一座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的古城,需要高度集权、精细规划、统筹组织、长期营建才能完成。

    ——摘编自宋姝、刘斌《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实证之城》

    古城遗址及外围水利系统图

    (2)根据材料二,判断该遗址属于哪一古城?思考当时修建如此大规模的城市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时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什么阶段?

    材料三   二里头遗址通过考古挖掘,先后发现许多带有龙形纹样的陶器和用绿松石片粘嵌的龙形器。在文献上,夏王族对龙的崇拜十分突出,在没有本朝文字记载的情况下,将二里头考古挖掘成果与后世文献记载相联系之后,完全可以作为二里头是夏代王都的一个强有力的佐证。

    ——摘编自王震中《论二里头乃夏朝后期王都及“夏”与“中国”》

    (3)请根据材料三提取一个历史信息。材料三中所使用的确认历史事实的方法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夏朝的历史地位?

    材料四   中国彩陶的出现在时间上不晚于公元前6000年,在空间分布上中原仰韶文化、山东大汶口文化、长江中游大溪文化、燕辽红山文化、甘青马家窑文化乃至广东咸头岭文化等都有发达的彩陶。研究人员对出土彩陶进行了物理化学测试,注意到甘肃马家窑黄褐色彩陶具有较高的氧化钙含量,明显不同于黄河流域中下游出土的仰韶红色彩陶陶片。

    ——摘编自郁永彬《科技考古实证中华陶器源远流长》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史前彩陶文化的特点。这些特点能够折射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什么特征?

    (5)综合上述材料,说明科学技术与考古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 20. (2024七上·南宁期中)

    社会发展总是不断推陈出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治理新制度】

    材料一   西周的分封制对我国早期国家向成熟国家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它使中央王朝对地方的统治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周王室将自己的亲戚子弟派到各地区做诸侯,他们是周王室的亲属,与周王朝的关系,非夏商外服诸侯可比……在整个西周,这些诸侯未发生商代土著方国那样时叛时服的情况。

    ——摘编自沈长云《中国历史·先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封制的意义。

    【经济发展新标志】

    材料二

    图1新石器时代石锛

    图2春秋战国的铁犁铧

    (2)根据材料二,概括从原始社会到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工具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发展状况?

    【社会动荡新现象】

    材料三   考古发掘的战国时期部分墓葬信息表

    墓葬名称

    墓主身份

    墓葬面积(m2)

    陪葬坑/墓数量

    金村V号墓

    周天子

    148.6

    2座

    胡庄韩王陵

    韩王

    954

    24座

    邯郸二号陵

    赵王

    1600

    28座

    (3)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解读图表信息。材料三反映出战国时期周王室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结合表格数据加以论证。(史论结合)

    【政治变革新格局】

    材料四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①,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摘编自《战国策·秦策三》

    ①阡陌:田间小路,此处指西周以来实施的土地制度井田制。

    (4)材料四中的“商君”是谁?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君变法的内容、指出商君变法的影响。

  • 21. (2024七上·南宁期中)

    南宁市某校学生策划了“考察商周时期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加。

    【任务一文化成就】

    材料一   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摘编自李一《甲骨文与青铜纹样再利用的探索》

    (1)根据材料一,指出甲骨文在汉字演变过程的地位,以及“下启”的文字形态名称。

    【任务二科技成就】

    材料二

    鼎中王者——后母戊,封印着商代密码与故事的国之重器。殷商国力强盛,工匠们铸造了832.84公斤的青铜器,这项大型工程在当时堪称尖端科技。

    凝重雄奇的造型内记录了周成王的功绩以及对何的告诫。铭文中“宅兹中国”,是关于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尊里的中国所指的是当时天下的中心。

    ——摘编自《如果国宝会说话》

    (2)请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个青铜器,参照示例撰写解说词。

    【示例】西周青铜器利簋,器内底铸铭文记载的武王伐纣内容与文献的记载一致,佐证了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的过程,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任务三思想成就】

    材料三   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摘编自《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三

    (3)根据材料三,写出“诸子各派争鸣辩论”形成的局面,并说出他们争论的共同问题。

    【任务四感悟成就】

    材料四   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取舍,而不能一股脑都拿到今天来照用。

    ——摘编自习近平著《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4)综合以上材料,请谈谈你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