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装置 | 药品 | 温度 |
甲 | 水、葡萄糖、酵母菌 | 25℃ | |
乙 | 水、酵母菌 | 25℃ | |
丙 | 水、葡萄糖 | 25℃ | |
丁 | 水、葡萄糖、酵母菌 | 0℃ |
装置 | 处理方法及培养环境 | 实验现象 |
甲 | 不给馒头洒水,置于19~25℃的室内 | 馒头没有发霉 |
乙 | 将馒头洒水湿润,置于19~25℃的室内 | 馒头上长满了霉 |
丙 | 将馒头洒水湿润,置于冰箱冷藏室(4℃) | 馒头没有发霉 |
米酒、葡萄酒制作工艺的原料和菌种 | ||
产品 | 米酒 | 葡萄酒 |
原料 | 糯米(富含淀粉,几乎无葡萄糖) | 葡萄汁(富含葡萄糖) |
菌种 | 根霉菌(产淀粉酶、酒化酶) | 酵母菌(产酒化酶) |
a.分析可知,以糯米为原料制作米酒时(填“需要”或“不需要”)根霉菌参与。
b.酵母菌不能单独利用糯米制作米酒,从酶的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是酵母菌不产(填“淀粉酶”或“酒化酶”)。
1928年9月的一天,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在英国伦敦圣玛丽医院的一间实验室里,发现一个培养葡萄球菌的培养皿中长了一团青霉菌,在青霉菌的周围,有一小圈空白的区域,原来生长的葡萄球菌消失了(如图),可见青霉菌具有强烈的杀菌作用,而且其培养液也有较好的杀菌能力。于是他推论,真正的杀菌物质一定是青霉菌生长过程的代谢物,并将青霉菌分泌的“杀菌物质”称为青霉素。二战期间,青霉素在治疗细菌性感染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因为产量少,价格比黄金还贵。近十多年来,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科学家将控制青霉素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转移到青霉素生产菌中,大大提高青霉素的产量。
中国菌草全球“圈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药)用菌生产、消费国。作为菌物培养基的林木被大量砍伐,造成了林木资源紧缺、林地退化等问题。针对这一突出问题,20世纪80年代,福建农林大学林占熺教授团队利用玉米、芦苇等野草作为主要栽培原料,替代椴木培育香菇、木耳等食(药)用菌并获得成功。此后他从野草和人工栽培的草本植物中筛选、培育出菌草 45种,适用菌草栽培的食(药)用菌55种。菌草技术解决了“菌林矛盾”这一世界性难题。香菇素有“山珍之王”之称,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野生香菇主要生长在温暖潮湿的森林枯木上。采用菌草栽培香菇,首先需要选择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的菌草切碎,作为培养料装入袋中制成菌包,随后进行高温灭菌。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菌种后,将菌包搬入到大棚中培养。仅“以草代木”栽培香菇一项,全国每年就可少砍树2000万立方米。利用菌草栽培食(药)用菌采收后剩下的废弃培养料,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优质的饲料,实现了“植物—菌物—动物”的现代循环农业模式。此外,菌草的太阳能转化率为阔叶树的4~6倍,根量为一般农作物的3~5 倍,维系土壤能力比农作物高15倍。菌草含硫量低、灰渣量少,烟尘及二氧化硫排放量均较燃煤减少90%以上,最适宜作为生物燃料,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环保效益。20多年来,通过林教授团队的不懈努力,菌草种菇技术被推广至全国31个省份,成千上万农民提高了收入。神奇的“中国草”还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在100多个国家扎根,播撒希望和友谊,传递信心和力量,助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