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精准联盟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

更新时间:2024-11-21 浏览次数: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2024九上·浙江期中) 生活处处是科学,在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天然气燃烧 B . 铜器锈蚀 C . 胆矾研碎 D . 葡萄酿酒
  • 2. (2024九上·浙江期中) 在做有关酸的性质实验中,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
    A . 滴加盐酸 B . 稀释浓硫酸 C . 倾倒盐酸 D . 测盐酸的pH
  • 3. (2024九上·瓯海期中) 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 . 若不慎将稀硫酸溅入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立即用水冲洗 B . 若不慎将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C . 若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D . 若不慎将稀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 4. (2024九上·柯城期中) 如图所示,将一定量的液体滴入烧瓶中,若使小气球鼓起(液体的体积忽略不计),则液体和固体不可能是(  )

    A . 水,生石灰 B . 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C . 水,硝酸铵 D . 稀盐酸,碳酸钠
  • 5. (2024九上·浙江期中) 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常温下,pH<7 的溶液显酸性,因此pH<7 的雨水一定都是酸雨 B .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因此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 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 . 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 6. (2024九上·浙江期中) 烧杯中盛有 x 溶液,逐滴加入(或通入)y 物质,烧杯内液体的 pH 值变化如图所示。则符合该变化的一组物质是(       )

    x

    y

    A

    NaOH 溶液

    稀 HCl(过量)

    B

    稀 H2SO4

    BaCl2溶液(少量)

    C

    Ca(OH)2

    CO2(适量)

    D

    稀 H2SO4

    H2O

    A . A B . B C . C D . D
  • 7. (2024九上·浙江期中) 下列四组实验中,不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
    A . B . C . D .
  • 8. (2024九上·浙江期中) 向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不可能使溶液的pH有明显改变的是(       )
    A . 通入C02 B . 加入H2SO4 C . 加入盐酸 D . 加入Na2CO3溶液
  • 9. (2024九上·浙江期中) 判断物质之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需要证据支持。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后,能证明两者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 . B . C . D .
  • 10. (2024九上·浙江期中) 向MgSO4溶液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溶液总质量与滴入NaOH溶液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Na2SO4 B . b点时溶液的pH=7 C . 原溶液中MgSO4的质量分数为7.5% D . a点时锥形瓶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2.4%
  • 11. (2024九上·浙江期中) 为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操作方法可行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方法

    A

    氧化铜

    氯化钠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氧气

    水蒸气

    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C

    铁粉

    铜粉

    加入过量稀盐酸溶液,过滤

    D

    硝酸钾

    碳酸钾

    加适量氯化钙反应、过滤、蒸发结晶

    A . A B . B C . C D . D
  • 12. (2024九上·浙江期中) 盐酸是实验室的重要物质,能与许多物质反应。如图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X可能是H2O B . Y可能是硝酸钡 C . 若W呈无色,指示剂可能是酚酞 D . 碱可以是可溶性碱,也可以是难溶性碱
  • 13. (2024九上·浙江期中) 小宁分别将不同质量的锌粉加入一定量的Cu(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以下是在不同情况下对滤渣或滤液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滤渣一定含有Ag、Cu,可能含有Zn B . 当滤液含两种溶质时,滤渣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一定不含Zn C . 若滤渣中有红色固体,滤液一定含有Zn(NO3)2 , 一定不含Cu(NO3)2 D . 若向所得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滤渣一定只含有Ag
  • 14. (2024九上·浙江期中) 向三个烧杯中分别放入足量的Mg、Al、Fe粉末,同时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100g稀盐酸,充分反应。反应的有关图像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 15. (2024九上·浙江期中) 某化学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做了一个实验:在甲试管中装入固体物质,乙试管中装入液体试剂,按如图所示组装好仪器(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同时打开止水夹,看到乙试管液体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发现乙中液面上升,溶液变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

    A . KNO3、BaCl2 B . Na2CO3、NaOH C . Zn、Ba(NO32 D . KNO3、Na2CO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 16. (2024九上·慈溪期中) 实验室里儿种物质在向同学们做“自我介绍”,请把内容补充完整。

    (1)浓硫酸:因为我有性,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我的质量增加了。

    (2)烧碱固体:我暴露在空气中会吸收变质了。

    (3)浓盐酸:因为我有挥发性,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我的质量分数

    (4)铁:因为我有性,生活中常用来做炊具。

  • 17. (2024九上·浙江期中) 中国古代科学历史悠久、成就卓越,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1. (1) 《天工开物》记载: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用以砌墙。文中讲述了通过反应制取氧化钙,此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 (2) 《蜀都赋》中有“火井沈荧于幽谷,高焰飞煽于天垂。”描写的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燃烧时的现象,这体现了CH4具有(填化学性质)。
  • 18. (2024九上·浙江期中) 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象叫价类图.如图为硫的价类图,请分析该图后填空:

    1. (1) E点表示氧化物的物质化学式是
    2. (2) A点表示的物质类别是
    3. (3) 写出由B点表示的氧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 (2024九上·浙江期中) 根据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装置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2)要获得一瓶干燥的氧气,图甲装置中导管的连接顺序为a→

    (3)下列关于硫燃烧实验(如图乙)的相关描述合理的有(填序号)。

    ①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②硫燃烧是剧烈氧化的现象

    ③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不同

    ④集气瓶底留有水可以减少燃烧产物对空气的污染

  • 20. (2024九上·浙江期中)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实验小组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所加试剂均足量,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1)白色沉淀A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白色沉淀C的化学式为。       

    (3)这包白色固体是由(填化学式)组成的。

  • 21. (2024九上·浙江期中) 小科同学用如下图总结NaOH的四类化学性质(即NaOH能够与四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为验证性质④,他选择了二氧化碳与其反应,为探究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小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实验进行验证。

    (1)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

    (2)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若想看到B中同样的现象,也可将滴管和集气瓶内的物质改为

    A.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B.石灰石和稀盐酸

    C.食盐和水

    D.硝酸铵和水

  • 22. (2024九上·浙江期中) 氧化物、酸、碱、盐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初中科学中重要学习内容之一。现有如图所示的转换关系: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2)与A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 23. (2024九上·浙江期中) 实验课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实验桌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橡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依次开展了以下探究,请完成其中的三个空。

    [提出问题1] 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

    [实验探究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并不断振荡。

    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变质了。

    [提出问题2] 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1: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2: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不断振荡。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2)取步骤(1)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实验结论] 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猜想2正确。

    [思考与讨论]有同学认为,探究1已经证明了碳酸钠的存在,所以实验探究2中的实验步骤(1)是多余,只要如实验步骤(2),样品溶于水后,直接滴入酚酞即可的。该同学的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 24. (2024九上·浙江期中) 小滨利用图示装置和药品验证可溶性碱的性质。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处于关闭状态。(资料:碳酸铜遇水会出现蓝色沉淀物)。

    (1)验证可溶性碱能与酸反应。打开活塞a,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入稀盐酸。Ba(OH)2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2)验证可溶性碱能与CO2反应。完成(1)后,打开活塞b,向锥形瓶中滴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填实验操作)观察到 现象可证明NaOH与CO2发生反应。

    (3)验证可溶性碱能与盐溶液反应。完成(2)后,装置乙中锥形瓶内的溶液呈红色,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CuSO4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据上述实验现象能否验证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判断并说明理由

  • 25. (2024九上·浙江期中) 氧化钙俗名生石灰,某同学针对氧化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 (1)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如果要证明C中不是水而是一种溶液,可以选择下列(填序号)进行实验。

      ①稀盐酸   ②酚酞溶液   ③二氧化碳   ④氯化钠溶液

    3. (3) 操作II是加入某种物质使无色澄清液出现白色固体,如果加入的是饱和碳酸钠溶液,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是;如果加入的是固体氢氧化钠(全部溶解),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是
  • 26. (2024九上·浙江期中) 市场上常见的苏打水有苏打气泡水和无汽苏打水两种,它们的主要成分中都含有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具有以下性质。

    性质一:2NaHCO3Na2CO3+H2O+CO2↑(NaHCO3在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

    性质二: NaHCO3+HCl==NaCl+H2O+CO2

    (1)苏打气泡水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瓶盖一打开就有大量气泡产生,所以叫气泡水,无汽苏打水则不含二氧化碳,但小明认为他喝人体内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主要是利用了碳酸氢钠的性质(选填一或二),理由是

    (2)小明查阅了相关资料想自制苏打水,于是购买了一袋小苏打,包装袋上标注的碳酸氢钠含量是99%。真的有这么高吗?了10克小苏打样品放入装置,逐次加入稀硫酸进行实验,得到相关数据。请通过计算帮助小明判断包装袋上的标注是否准确。(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序号

    反应前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硫酸溶液质量/克

    0

    10

    10

    10

    10

    10

    C装置中溶液总质量/克

    100.0

    101.1

    102.2

    103.3

    104.4

    105.0

    (3)如果去掉装置B,测量结果将会(选填“偏大”或“偏小”)

  • 27. (2024九上·慈溪期中) 从废旧手机的某些部件中可回收金属银和铜,其操作流程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步骤①②③中均涉及的实验操作是 和洗涤。

    (2)操作流程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的目的是使粗产品中的 完全反应。

    (3)向固体中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4)若溶液乙的质量大于溶液甲的质量,则加入的金属X可能是 (选填“铁”“锌”或“铜”)。

四、计算题(共6题,28题6分,29题4分,30题8分,31题6分,32题6分,33题5分,共35分)
  • 28. (2024九上·浙江期中) 人们越来越重视微量元素的摄取,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加碘食盐可有效地预防碘缺乏症,右表是某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信息,请回答:

    配料

    氯化钠、碘酸钾(KIO3

    保质期

    18个月

    食用方法

    勿长时间炖炒

    贮藏指南

    避光、避热、密封、防潮

    (1)加碘食盐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由表中信息可知碘酸钾受热易分解,该性质属于(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3)KIO3中I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1%)

  • 29. (2024九上·浙江期中) 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来冶炼铁,某炼铁厂购进1000t含氧化铁质量分数为80%的某种矿石。请计算:

    (1)1000t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

    (2)杂质不参加反应,理论上可以炼出纯铁的质量是多少?

  • 30. (2024九上·浙江期中) 黄铜(由铜和锌形成的合金)有较强的耐磨性能,在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晓军同学为了测定黄铜屑样品组成,分四组取样品与稀硫酸反应,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样品

    第1份

    第2份

    第3份

    第4份

    取样品质量(g)

    25.0

    25.0

    25.0

    25.0

    取稀硫酸质量(g)

    40.0

    80.0

    120.0

    160.0

    产生气体质量(g)

    0.2

    0.4

    0.5

    n

    试回答:

    1. (1) 合金属于材料(填“金属”或“合成”);
    2. (2) 上表中n的数值是
    3. (3) 通过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当黄铜样品和稀硫酸的质量比为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4. (4) 求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 31. (2024九上·浙江期中) 家庭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 , 为测定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小金取了40 g食用碱平均分成四份,每份中滴入CaCl2溶液的质量及生成沉淀的质量见表,假设该食用碱中不含难溶性杂质且杂质均不与CaCl2溶液产生沉淀,分析回答: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食用碱的质量/g

    10

    10

    10

    10

    加入CaCl2溶液的质量/g

    20

    40

    60

    8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3

    6

    8

    m

    (1)表格中m的值应为

    (2)Na2CO3在实验(填数字)中是反应完全的;

    (3)计算该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 %)?

  • 32. (2024九上·浙江期中) 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取的混合物于烧杯中,向其中滴加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滴加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注:与稀盐酸不能发生反应)。

    求:

    1. (1) 混合物中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 (2) 滴加的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 (3)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33. (2024九上·浙江期中)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在化学实验中经常也可以形成美丽的喷泉。

    1. (1) 在甲图的装置中,倒置于铁架台的圆底烧瓶中充满干燥的O2气体,连接在瓶塞上的导管伸入到装有水的烧杯中(此时止水夹关闭)。不久即可看到白磷自己燃烧起来,待白烟消失,烧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可以观察到烧瓶内形成美丽的喷泉。产生该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2) 某同学积极思考后,设计了如图乙的装置,也同样形成了喷泉。已知该同学在广口瓶中装入的是稀盐酸和另一种固体物质,待它们反应完全后,打开止水夹,在上方的烧瓶内也形成喷泉。该同学加入的固体物质不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A . 锌粒(Zn) B . 碳酸钙(CaCO3 C . 木炭(C) D . 镁(Mg)
    3. (3) 比较甲、乙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甲装置是(填“增大”或“减小”)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乙装置是(填“增大”或“减小”)下部广口瓶内气体压强。
    4. (4) 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以及自然界的火山爆发原理与上述(填“甲”或“乙”)装置的原理相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