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中学初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

更新时间:2024-11-21 浏览次数: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40分)
  • 1. (2024八上·南江期中) 下列对物理量大小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 . 一张纸的厚度大约为1mm B . 乒乓球的直径约为6cm C . 中学生立定跳远的距离约为5m D . 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2m
  • 2. (2024八上·漳州期末) 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操作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3. (2024八上·南江期中) 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5次测量,结果如下:12.44cm、12.46m、12.45cm、12.46cm、12.54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 . 12.45cm B . 12.47cm C . 12.4525cm D . 12.46cm
  • 4. (2024八上·锦江月考) 关于误差,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误差是由于测量时粗心大意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 B . 选用精确度高的测量仪器,就可以减小误差 C .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可以避免误差 D . 误差就是错误
  • 5. (2023八上·兰陵期中) 炎热的夏天,小伟发现穿黑色的衣服走在阳光下很热,而穿白色的衣服却较凉爽一些。思考后他认为:不同颜色吸收太阳光热量的能力不同。则小伟的“认为”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 提出问题 B .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C . 猜想与假设 D . 分析与论证
  • 6. (2024八上·南江期中) 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 .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C . 物体的振动一旦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 D .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 7. (2024八上·璧山月考) 小明利用搜狗输入法的变声功能,把自己的声音变成了小猪佩奇的声音,给朋友发了一条语音。这里的变声主要指的是改变了自己声音的(     )
    A . 响度 B . 音色 C . 音调 D . 声速
  • 8. (2024八上·南江期中) 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甲中,用相同的力拨动橡皮筋,绷得越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B . 图乙中,保持钢尺伸出长度不变,轻拨与重拨钢尺,发声响度不同 C . 图丙中,根据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 D . 图丁中,禁止鸣笛是从“防止噪声产生”的方面控制噪声
  • 9. (2024八上·南江期中) 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 . 光源发光时发出的是光线 C . 月亮是自然光源 D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10. (2024八上·南江期中) 我国2000多年前的《墨经》就记载有小孔成像实验。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制作的小孔成像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B . 小孔成像成的一定是正立的虚像 C . 影子的形成原理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 D . 蜡烛远离,光屏上的像变大
  • 11. (2023八上·江门期中) 如图所示,阳光下一本物理课本掉到地上,小明和小红从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它,是因为(  )

       

    A . 课本发出的光射入人的眼睛 B . 人的眼睛发出的光都射在课本上 C . 阳光在课本上发生漫反射 D . 阳光在课本上发生镜面反射
  • 12. (2024八上·南江期中) 如图所示,小强利用激光笔、可折转的硬纸板、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在选择硬纸板作为光屏时应尽量选择粗糙的 B . 如果将左侧纸板往后折,将不发生反射 C . 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角,是为了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 D . 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在纸板上将看不到反射光
  • 13. (2024八下·项城期末) 古诗文中常常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古诗文画线字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C . 野马也,尘埃也 ,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D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14. (2024八上·南江期中) 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大 B . 以3m/s的平均速度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每秒钟一定前进3m C . 物理学中的速度是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D . 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 15. (2024八上·南江期中)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西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丙两车速度相同 B . 乙车做加速运动 C . 经过4s,甲车运动在最前面 D . 若以乙车为参照物,丙车向东运动
  • 16. (2024八上·乌鲁木齐月考)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5︰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5,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
    A . 12︰25 B . 25︰12 C . 3︰4 D . 4︰3
  • 17. (2024八上·南江期中)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甲是静止的 B . 0~20s,乙车运动的路程为100m C . 整个过程中,若以甲为参照物,乙是运动的 D . 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 18. (2024八上·南江期中)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以下现象或事实与其主要能量转化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 电池充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 燃料燃烧时发热——光能转化为内能 C . 电动机带动水泵把水送到高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 . 电饭锅工作,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 19. (2024八上·南江期中) 下列情境中属于能量转移的是(  )
    A . 用热水袋取暖 B . 钻木取火 C . 燃料燃烧时释放热量 D . 正在工作的电风扇
  • 20. (2024八上·南江期中) 甲、乙、丙三个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运动情况可能是(  )
    A . 甲、乙一定匀速下降,且 , 丙可能停在空中 B . 甲、乙一定匀速下降,且 , 丙可能匀速下降,且 C . 甲、乙一定匀速上升,且 , 丙可能匀速下降,且 D . 甲、乙、丙都在匀速上升,且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三、作图题(29题1分,30题3分,共4分)
四、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 31. (2024八上·南江期中) 某小组同学利用一些长短、粗细、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探究“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a、c、d的粗细相同,琴弦b最粗;琴弦a、b、c的长度相同,琴弦d最短),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1. (1) 若他选择a、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的关系;
    2. (2) 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两根弦线做实验;
    3. (3) 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弦线越粗,发出的音调越低。这是因为当琴弦的长短、粗细发生变化时,会改变琴弦振动的(选填“振幅”或“频率”),从而改变音调;
    4. (4) 实验中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 32. (2024八上·南江期中)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 (1) 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2. (2)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
    3. (3) 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m/s;
    4. (4)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停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选填“大”或“小”)。
  • 33. (2024八上·南江期中) 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装置:

    1. (1) 在玻璃钟罩内的木塞上,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乐闹铃,此时我们能听到音乐;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将会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 (2) 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3. (3) 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 ;推理得出:
五、计算题(每题6分,共12分)
  • 34. (2024八上·南江期中) 某次军演需要使用无人机对一辆长度为300m,运行速度为108km/h的军用列车进行侦察,列车完全通过一隧道需要用时70s。求:
    1. (1) 隧道的长度是多少m;
    2. (2) 列车穿行隧道的过程中,无人机的摄像头将有多少s无法拍到列车。
  • 35. (2024八上·南江期中) 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直线行驶,司机在距山崖525m的A点处鸣笛,鸣笛后3s在B点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

    1. (1) 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过的总路程
    2. (2) 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
    3. (3) 汽车的速度v。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