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月壤矿物由于太阳风亿万年的辐照,储存了大量氢。在加热至高温后,氢与矿物中的铁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铁和大量水。当温度升高至以上时,月壤将会熔化,反应生成的水将以水蒸气的方式释放出来。
下列反应都有水生成,其中与月壤获得水的原理相似的是( )
化学式 | 水溶性 | 酸碱性 | 热稳定性 | 和稀盐酸作用 |
NaNO2 | 100℃时的溶解度为163克 | 弱碱性 | 320℃以上会分解放出刺激性气体 | 放出红棕色气体 |
NaCl | 100℃时的溶解度为39.12克 | 中性 | 受热不分解 | 不反应 |
如要检验食盐中有无亚硝酸钠,下列判定方法错误的是( )
(1)反应物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溶质g.
(2)据图分析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是往溶液中滴加另一种溶液.
(3)某同学借助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反应进程,则当观察到的实验时,反应获得的溶液pH恰好为7.
(1)白色沉淀Ⅰ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白色沉淀Ⅱ的化学式 。
(3)原白色固体中含有的物质 。
①在锥形瓶中加入质量为m的海螵蛸粉末,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盐酸。在烧杯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称量烧杯及氢氧化钠溶液总质量。
②先打开止水夹,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加盐酸并及时关闭活塞.完全反应后,再次称量烧杯及其中液体的总质量。
③利用与的差值,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再计算海螵蛸中碳酸钙的含量。
(1)甲同学按图实验:在烧杯中先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然后再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变大,于是得到“反应放出热量”的结论。你认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乙同学按图实验,可以根据现象证明该反应放出热量。
(3)丙同学是将稀硫酸不断的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并用数字化仪器测量的数据。由图可知,当反应进行到20s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信息检索]我国西北地区,含有大量钠盐的干涸盐湖和盐碱地总面积约有50万平方公里,为沙尘暴的形成埋下隐患。
[猜想假设]沙尘暴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等碱性物质。
[进行实验]取少量盐碱地的土壤与蒸馏水按1:5的质量比在烧杯中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取上层清液作为待测液,用如图装置完成实验。
项目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 | ①挤压胶头滴管a,滴入过量X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沙尘暴中含有Na2CO3 , 不含NaOH |
②挤压胶头滴管b,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
(1)滴入的X溶液是;
(2)实验步骤②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反思评价]
(3)自然界的土壤中通常不含氢氧化钠,原因是。
【作出猜想】①该塑料袋是用聚乙烯制成的。
②该塑料袋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
【查阅资料】聚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聚氯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氢;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粉末,遇水变为蓝色。
(1)【实验探究】该同学将装置按A、B、C、D顺序连接好后,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B、D产生明显现象,C无明显现象,说明塑料袋燃烧没有(填化学式)气体生成。B装置的作用是;如果把D瓶中澄清石灰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能不完成实验?(回答并说明理由)。
查阅资料:①相互接触的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同时放入酸中,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度会大大加快。②硫酸铜对锌和稀硫酸反应没有催化作用。
小思按下表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
组别 | 第一组 | 第二组 | ||
A | B | C | D | |
金属 | 锌片 | 绑有铜片的锌片 | 铁片 | 绑有铜片的铁片 |
30%硫酸溶液(mL) | 20 | ? | 20 | 20 |
产生气泡快慢 | 快 | 明显加快 | 慢 | 明显加快 |
(1)B组实验中“?”处的数据应为。
(2)为了定量比较产生气体的快慢,可以测量“收集相同体积的氢气所需的时间”或测量,然后进行比较。
(3)请推测与废液缸中少量硫酸铜溶液混合后,锌粒与稀硫酸反应速度加快的原因:。
资料1: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会产生氢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资料2:下水管道堵塞物中含有毛发、油脂等。
请根据上述相关信息和所学知识,解释“管道疏通剂”能很好的解决下水管道堵塞问题的原因。
【查阅资料】①白钨矿的主要成分是钨酸钙(),还含有CaO、等。
②。
③钨酸()是难溶于水的黄色固体。
(1)操作1粉碎白钨矿的目的是。
(2)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具有的性质是。
(3)操作2后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写出化学式)
项目一:实验室模拟古法制碱
项目二:验证氢氧化钾生成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在烧杯中完成步骤三实验后,取静置后沉在烧杯底部的少量固体,洗净后置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试管中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固体中有 |
有同学为上述实验结论中的均为步骤三反应生成。小德同学却提出了质疑,他的理由应是。(实验过程中得到的相关物质均未变质)
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12.2 | 13.2 | 14.0 |
小组同学通过分析以上实验数据认为可以证明步骤三反应的发生,依据是。
NaOH和Ca (OH)2的市场价格
名称 | Ca(OH)2 | NaOH |
价格(元/千克) | 6.00 | 2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