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0 三峡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三峡》 拓展提升训练

更新时间:2024-12-03 浏览次数:15 类型:同步测试
一、文言文阅读
  • 1. (2025八上·昆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 , 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幔亭峰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注】①三姑:地名。②幔亭峰:山峰名。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沿阻绝 溯: ②属凄异引:

      ③不及返 顾:④岩幔亭峰后崖也 即: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B .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 .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D .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3.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4. (4) 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了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 2. (2024八上·广州期中) 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甲】【乙】文段,完成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形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 , 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选自《水经注·江水》)

    【注】①成就:轮廓。② 信宿:两三日

    1. (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三峡七百里中     非亭午夜分 B . 巘多生怪柏       既人迹所 C . 乘奔御风         途迳信宿 D . 渔者歌曰         三朝三暮,黄牛如
    2.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②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3. (3) 【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乙】“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这在写法上都属于描写。
    4. (4) 【甲】【乙】两文各抓住了景物怎样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3.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 , 如蜗鼠缭绕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磨戛 , 声切切不已。二三子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忆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释】①介然:界线分明的样子。②楯(shǔn):栏杆的横木。③缭绕:迂回,回环。④磨戛:相互摩擦撞击。

    1. (1) 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一 峰 高 绝有 蹊 介 然仅 可 步

    2.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西

      而惊

      声切切不

      二三子不得

    3. (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语,愕而顾 春冬时(《三峡》) B . 如蜗鼠缭绕得出

      太丘舍去,去后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C . 山风飒然至        学不思则罔(《论语》) D . 追忆之        未若柳絮风起(《咏雪》)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僧布袍蹑履来迎。

      ②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5. (5) 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 4. (2023八上·石景山期中)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选文, 完成下列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郦道元《三峡》

    【乙】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1. (1)  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决眦入归鸟(裂开) B . 良多趣味(好,很好) C . 一览众山小(看) D . 夏水襄陵(冲上,漫上)
    2. (2)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 .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C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D .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 (3)  下列选项中两个划线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B .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钱孔入, 而钱不湿 C . 春冬之时       以我酌油知之 D . 则素湍绿潭      学而不思则罔
    4. (4)  对诗文内容或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乙诗均写景,甲文主要使用时间顺序写景,乙诗既使用了时间顺序,也使用了从远到近的空间顺序写景。 B . 甲文乙诗都是通过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情感,甲文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乙诗“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C . 甲文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 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的动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静景; 乙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 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D . 甲文中表现顺流而下的词是“沿”,表现逆流而上的词是 “溯”。
    5. (5)  下列对诗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划线句从听觉角度写景,描写三峡秋天的凄清, 渲染一种凄异的气氛,使人感到无限的悲凉; 乙诗划线句从视觉角度总括泰山的全貌,突出其雄伟高大的山势。 B . 甲文第一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句,是通过正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势的雄浑高耸;乙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则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C . 甲文第三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D . 乙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望见的泰山的景物,胸怀宏博,用笔不凡。
    6. (6)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7. (7)  【乙】诗中“割”与“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
  • 5. (2023八上·上思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①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注释】①洒然:潇洒脱俗的样子。

    1. (1)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沿溯阻   哀转久  B . 倒影   荣峻茂 C . 素湍绿潭   其心洒然而醒 D . 三峡七百里中  非亭午夜分
    2. (2) 下面对甲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总体描写三峡概貌,写出了三峡的雄伟气象,为下文具体景物的描绘提供了大背景。 B . 第二段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乘奔马、御风飞行作比,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

      的气势。

      C . 文章结尾写渔人的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进一步突出了三峡秋天

      的凄凉冷落。

      D . 文章抓住季节特点,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4. (4) 甲、乙两文都写了山,结合具体内容,分别说说它们是如何表现山的特点的。
  • 6. (2023八上·富锦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ㅤㅤ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

    ㅤㅤ六里,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ㅤㅤ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 , 独高垂,如匹练界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之下流也。从其后西二里,蹑峻凌崖。其崖高穹溪上,与对崖骈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

    (选自《游大理日记》)

    【注释】①派:量词。②界:隔断。③清碧:溪水名。④下流:河流的下游。⑤蹑:踩、踏。⑥穹:隆起。⑦骈:并列。

    1. (1) 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略无处:

      ②夏水陵:

      ③有峰东而下:

      ④蹑峻崖:

    2.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3. (3) 请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4. (4) 甲文划线句子表现水流湍急,请写出乙文这样的句子(用原文句子答)。
  • 7. (2023八上·滨江月考) 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1. (1) 请用“/”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限断两处)。

      既 而 渐 近 则 玉 城 雪 岭 际 天 而 来 大 声 如 雷 霆

    2.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王命急宣 ②虽乘御风

      其远出海门 而渐近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译文:

    4. (4) 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水,分别具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进行具体赏析。
  • 8. (2023八上·自贡月考) 文言文阅读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①毕遂浴黄山之汤泉②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③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④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⑤惯负客者⑥,号海马,可用也。”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⑦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于是且且负各半。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夕至文殊院宿。

    (节选自袁枚《游黄山记》)

    【注释】 ①白岳:山名,即白岳岭。②汤泉:古名“朱砂泉”在黄山紫云峰下。相传黄帝在此浴后白发变黑,返老还童,被誉为“灵泉。 ③慈光寺:在黄山南部朱砂峰下,古称朱砂庵。

    ④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轿。⑤土人:本地人。⑥惯负客者:背惯客人的人 

     ⑦羸老:瘦弱老人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略无处 阙:同“缺”,空隙、缺口 B . 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C . 于是且且负各半 步:散步 D . 夕至文殊院宿焉 是:这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B .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C .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D .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3.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 甲文先写山,后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 . 甲文通过猿鸣渲染景色的凄清,此凄清景色也是作者悲苦孤寂心境的体现。 C . 乙文在文章的开头简要交代游毕白岳峰进入黄山界,对黄山温泉的记游一笔带过。 D .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甲文突出了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突出了黄山险仄、奇雄的特点。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

  • 9. (2023八上·大埔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③。其水尚奔浪万寻④,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⑤,鼓若山腾⑥,浚波颓垒⑦,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

    【注释】①经始:开始。禹:治水的大禹。②广:开阔..③魄:心魂。④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⑤浑洪:水势浩大。⑥鼓:鼓荡。山腾:像山腾起。⑦浚波:大的波浪。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无阙处

      峻茂

      凄异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 (3) 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三峡七百里中     非亭午夜分 B . 下口              相与步中庭 C . 念无与为乐        往来遥观者  D . 人有言           非驷马追也
    4. (4)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夹 岸 崇 深 倾 崖 返 捍 巨 石 临 危 若 坠 复 倚

    5. (5) 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
  • 10. (2023八上·乾安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楩、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扬葳蕤 , 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节选自柳宗元《袁家渴记》)

    【注释】①轇轕(jiāo gé):交错纠缠的样子。②掩苒:风吹草靡的样子。③蓊葧(wěng bó):香气浓郁。④葳蕤(wēi ruí):草木茂盛,枝叶下垂。

    1. (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三峡》作者是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B .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C . 《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书中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典故、神话传说等。 D . “沿溯阻绝”中“沿”“溯”的意思分别是“逆流而上”“顺流而下”。
    2.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略无                                ②乘御风

      ③素绿潭                                ④属凄异

    3. (3) 请用“/”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有 小 山 出 水 中 山 皆 美 石 上 生 青 丛

    4. (4) 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5. (5) 《三峡》文章结尾处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6. (6) 乙文第1段描写袁家渴的小山,作者选取的景物有哪些?
    7. (7) 甲文第3段和乙文是怎样体现写景动静结合的?请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