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

更新时间:2024-12-04 浏览次数: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八上·增城期中) “这份条约如同一枚炮弹,在沉重而锈迹斑斑的中国国门上轰开了一个缺口,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这份条约是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2. (2024·增城模拟) 1840年以后,民间涌现出《朔方备乘》《东北边防辑要》等一大批边疆史地著作,其中主张无论是“筹边”“谋防”,亦即了解“边情”。材料表明( )
    A . 官方关注边疆危机 B . 地理科学研究开始兴起 C . 主权意识日益增强 D . 学习西方成为社会潮流
  • 3. (2023八上·巴中期末) 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这一变化可能与下列哪国有关(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俄国 D . 美国
  • 4. (2024九下·汕尾模拟) 2023年4月,海南海口,猴首、虎首、牛首、猪首共计4件圆明园兽首铜像亮相“ 中国海外文物回

    流成果展 ”。这些文物被是被哪支军队在何时劫掠出国的( )

    A . 英法联军 1900年 B . 八国联军    1860年 C . 英法联军 1860年 D . 八国联军    1900年
  • 5. (2024八上·苏州期末) 如图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它反映出西方列强的侵华特点是(     )

    A . 由内地扩大到沿海地区 B . 由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 C . 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被迫开放 D . 仅限于东部沿海地区
  • 6. (2024八上·增城期中) 柳亚子的《题太平天国战史》中有:“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他用“煮豆燃萁”形容太平天国内部的互相残杀,与此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 . 金田起义 B . 北伐失利 C . 天京事变 D . 抗击洋枪队失败
  • 7. (2024八上·株洲期末) 钱穆先生评价太平天国道:“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
    A . 广西传教,金田起义 B . 攻克永安,建立政权 C . 定都天京,北伐西征 D .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 8. (2024八上·增城期中) “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外江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轮船招商局归并。”材料表明该企业(     )
    A . 是中国第一家近代化企业 B .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 . 对外国资本起到抵制作用 D . 受到外国侵略势力的挤压
  • 9. (2024八上·增城期中) 有人说,洋务运动“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只想新其貌,不想新其心”。其中“握旧物”和“新其心”中的“旧”与“新”的对象分别指的是( )
    A . 旧式武器和新式武器 B . 旧的制度和新的制度 C . 旧的制度和新式武器 D . 旧式武器和新的制度
  • 10. (2024八上·盐城月考) 身处晚清的他,从维护王朝统治出发,寻求“富国强兵”之道,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兴办近代工业; 主张塞防和海防并重,力主收复新疆,建议设立新疆行省。此人是(     )
    A . 左宗棠 B . 李鸿章 C . 曾国藩 D . 冯子材
  • 11. (2024八上·增城期中) 有学者评价:“这场战争是一场最具关键性的海上战役,孤城无力回天,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它的胜负改写了中国历史。”阅读《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局部)》,指出在这场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    )

    A . B . C . D .
  • 12. (2024八上·乌鲁木齐月考) 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得到了尊重 B . 甲午战后列强开始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 . 甲午战后列强获得贸易的特权 D . 列强侵华主要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 13. (2024八上·高州月考) 1898年,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在长沙发起“湖南试办不缠足会”,规定“凡入会人所生女子不得缠足,所生男子不得取缠足之女”。由此可知( )
    A . 戊戌变法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 B . 男女平等思想已经得到广泛传播 C . 维新派代表底层人民的根本利益 D . 维新运动包含了社会风俗的改良
  • 14. (2024九下·即墨模拟) 义和团的一些宣传品中出现过这样的句子:“最恨和约,一误至今,割地赔款,害国殃民”“最恶洋货,如洋灯、洋瓷杯,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由此判断下面对义和团的特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 抗争与革新 B . 爱国与排外 C . 爱国与自强 D . 反清与灭洋
  • 15. (2024九下·海陵模拟) 区分史实与史论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 . 1860年英法联军放火烧毁圆明园 B . 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 C . 进驻东交民巷的外国军队不断四处寻衅,射杀团民、清军 D .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 16. (2024八上·增城期中) 某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该条约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的是(     )
    A . 赔款白银4.5亿两 B .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C . 拆毁大沽炮台 D .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17. (2024八上·增城期中) 下表是一本历史书的部分目录,列举的是中国近代发生的部分大事。这些事件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第4课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20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24

    第6课戊戌变法................................. 28

    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 32

    A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D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 18. (2024八上·增城期中) 下图时间轴可用于研究(     )

    A . 中华民国的创建历程 B .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C .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D . 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 19. (2024八上·增城期中) 下图所示民国纸币上的时间是公元(说明:原图就看不清,不影响做题)(     )

    A . 1904年 B . 1914年 C . 1915年 D . 1916年
  • 20. (2024八上·增城期中)  1912年3月11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这一规定的实质意义是(   )
    A . 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B . 实现自由民主法治 C . 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D . 防止袁世凯独揽大权
  • 21. (2023八上·静海期中) 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通过以下史料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据不完全统计,1912—1927年间,中国各省区大小兵变共有325起,其中1920年为40起;1922年为45起,是北洋军阀统治期间兵变最多的年代。

    A .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社会很动荡 B . 反对袁世凯的斗争此起彼伏 C .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 D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经济停滞
  • 22. (2024八上·增城期中) 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 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     )
    A . 民主科学时代 B . 民主共和时代 C . 君主立宪时代 D . 尊孔复古时代
  • 23. (2024八上·增城期中) 1917年成立的“国语统一筹备会”主张儿童教育使用白话文:之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编写的教科书等均采用白话文。这种做法( )
    A . 实现了教育体制变革 B . 遏制了列强的侵略 C . 维护了民主共和政体 D . 有利于传播新思想
  • 24. (2024八上·增城期中) “其他下层民众借助学生运动走上社会运动的舞台,这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破天荒的意义。”材料描述的运动(     )
    A .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 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C . 促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D . 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 25. (2024八上·增城期中) 《申报》的报道称:五四运动是一场阻止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签署对德“和约”、要求惩办亲日卖国贼的全国性学生爱国运动,日本媒体在报道五四运动时,却将其定性为“排日”学生的一场暴动,中日媒体对五四运动的报道不同说明了(  )
    A . 新闻报道不能作为研究史料 B . 年代久远使历史真相难还原 C . 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解释 D . 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可靠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0分,共40分)
  • 26. (2024八上·增城期中) “半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半部广东人的历史。”自鸦片战争以来,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不约而同地与“广东”联系在一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见下表。

    地点

    名人故居

    广州番禺

    邓世昌故居

    广东新会

    梁启超故居

    广州花都

    洪秀全故居

    广东中山

    孙中山故居

    材料三:广东为泰西入中国之道,濠镜(澳门)一区,自明代已为互市之地。自香港隶属于英,白人之足迹益繁,故广东言西学最早,齐民习与西人游,故不恶之,亦不畏之,故其国民之性质,有独立不羁气象者,惟广东人之最。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

    1. (1) 根据材料一,任选两处历史遗迹,说明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
    2. (2) 根据材料二,选取一位历史名人为其撰写简介。(要求从名人姓名、籍贯、主要事迹、影响、地位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示例:詹天佑,广东南海人。京张铁路的设计者和建造者,中国近代铁路之父。

    3. (3) 根据材料三,简要分析得出“半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半部广东人的历史”这一结论的原因。
    4. (4) 综上所述,谈谈保护历史遗迹和历史名人故居的意义。
  • 27. (2024八上·增城期中) 文明史观认为冲突也是文明交流融合的一种方式,近代化就是文明的一种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制造总局                      轮船招商局                                 留美幼童                                     “定远号”铁甲舰


    材料二:

    面对民族危亡,资产阶级维新派尝试通过变法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但终究以失败告终……然而这场变法开启了中国近代思想启蒙与精神解放的闸门,酝酿发动了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领域的改革创新。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戊戌变法时《天演论》出版,不上几年,便风行全国,竟作了中学生读物;作文题目也出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试申其义”,“天演”、“物竞”等术语渐渐成了爱国志士的“口头禅”。

    ——摘编自胡适《四十自述》

    材料三:

    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意义在于结束了“朝代国家”,而代之以“共和国家”,它否定了历代相沿的专制体制,结束了中国传统社会。

    ——岳世平《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贡献》

    据传来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摘编自鲁迅《阿Q正传》

    材料四:

       

    1. (1) 根据材料一说出洋务运动涉及哪些领域?
    2. (2) 材料二中划线部分“民族危亡”指哪件事?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有何成功和遗憾之处。
    4. (4) 综上所述,结合材料四所示思维导图,归纳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 28. (2024八上·增城期中) 大事年表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学会解读大事年表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之一。请根据下面所示的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时间

    历史事件

    1840年至1842年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1851年至1864年

    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建立政权,发展壮大并最终失败

    1856年至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等条约

    1885年

    李鸿章在上海创立江南制造总局

    1894年至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1898年

    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进行变法

    1899年至1901年

    人们传唱着“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扶清灭洋”

    1900年至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与各国签订《辛丑条约》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等人开展一系列革命活动

    1912年

    中华民国建立,清帝退位。

    1915年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之后高举 ① 两面大旗。

    1919年

    “誓死力争”等口号学生上街游行,大喊“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1. (1) 请把上述大事年表中的①处补充完整。
    2. (2) 从上述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中,选择至少2个相互关联的事件,并根据这些历史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