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第一中学附属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

更新时间:2024-11-2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道2分,共60分)
  • 1. (2024八上·江阴月考) 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立都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
    A . 邓世昌 B . 左宗棠 C . 林则徐 D . 关天培
  • 2. (2023八上·东莞期末) 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 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 B . 魏源的《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 . 《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须经双方协议 D .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3. (2024八上·昌平期中) 根据嘉定县相关记载,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鸦片战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这一变化反映了,当地( )
    A . 传统纺织业受到冲击 B . 自强求富初显成效 C . 民众的生活得到改善 D .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 4. (2024·南昌模拟) 晚清时期,习武之风极一时之盛,许多农民、城镇贫民、工商业者、小商小贩等皆有参与习武,并加入到反帝爱国斗争中。这种现象反映了( )
    A . 民族危机逐渐缓和 B . 时局影响社会风气 C . 清朝统治秩序崩溃 D . 新式学堂得到发展
  • 5. (2021八上·白云期末) “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这段材料应出自(   )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北京条约》 D . 《马关条约》
  • 6. (2024八上·福田月考)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很多民间地理学者,涌现出大批边疆史地著作,如曹延杰的《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东偏纪要》《东三省舆地图说》,姚文栋的《云南勘界筹边记》,薛福成的《滨缅划界图说》等等。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 . 官方关注边疆危机 B . 地理学的研究兴起 C . 民族意识日益增强 D . 学习西方成为潮流
  • 7. 1856年12月,《北华捷报》详细梳理并刊载了当时发生在广州的一系列事件,公开了十多篇英国领事与两广总督来往书信的全文,并在评论中有意突出中国官员的“傲慢”,以佐证其“外国人长期受到中国人的蔑视和侮辱”的立场。此举旨在(    )
    A . 向在华洋人介绍中国时局进展 B . 指责中国外交上的傲慢行为 C . 配合英国扩大侵略战争的需要 D . 为英法火烧圆明园进行辩护
  • 8. (2024八上·恩平月考) “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
    A . 英军攻陷浙江定海 B . 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 C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 .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 9. (2023八上·路南期中) 法国上尉巴特勒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他们的行径”是(     )
    A . 发动鸦片战争 B . 对华倾销商品 C . 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D . 火烧圆明园
  • 10. (2024八上·惠东期末)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办理对外交涉以及通商、海关等事务。这表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A . 中国开启了外交的近代化 B .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C .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 先进人士开始开眼看世界
  • 11. (2023八上·德庆期末) “它坚持斗争14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最终以失败告终。”材料叙述的是( )
    A . 虎门销烟 B . 太平天国起义 C . 辛亥革命 D . 义和团运动
  • 12. (2024八上·从江期末) 刚入南京城一个月,敌人威胁还未解除,就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天王府。每天征用万余民工,宫中金碧辉煌,金龙殿饰以黄金……在外征战的将领一直源源不断将各种奇珍异宝运到天王府。据以上关于太平天国的记载可得出的结论是( )
    A . 大兴土木导致运动失败 B . 农民有无法克服的阶级局限 C . 运动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 . 最终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
  • 13. (2024八上·高州月考)   1853年英国公使文翰曾把《南京条约》抄送给太平天国政府。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不仅没有承认《南京条约》,并明确宣布不许再卖鸦片。这反映了(    )
    A . 太平天国具有反侵略的抗争精神 B . 《南京条约》是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C .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进步性 D . 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 14. 1853年,杨秀清在《谕英使文翰》中指出:“天下为一家,既无差别之分,焉有主从之分。”1861年,太平天国官员蒙时雍驳斥并拒绝了“凡挂有英国旗的船只,得自由航行江上”的要求。这说明太平天国领导者( )
    A . 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 B . 具有成熟的近代外交理念 C . 具有朴素的独立自主意识 D . 具有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
  • 15. (2023八上·泸县期末) 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反映了农民阶级( )
    A . 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B . 向西方学习的意愿 C . 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D . 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
  • 16. (2024八下·大荔期末) 下列图片反映的是近代中国人为挽救国家颓势而进行的一场现代化的探索运动。这场运动追求的目标是(     )

    A . 自强求富 B . 变法图强 C . 民主共和 D . 实业救国
  • 17. (2024九下·三元模拟) 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如图图示空白处应是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洋务运动 C . 义和团运动 D . 五四运动
  • 18. (2023八上·东莞期中) 1864年,美国传教士丁题良将其题译的《万国法原理》手稿呈违到总理衙门、在校订手稿期间,普鲁士与丹麦两国因在华商船起了争议,总理商门根据《万国法原理》提供的国际法知识妥善处理了该事件,验证了该书的价值,随即散发了三百本给各省。这反映当时
    A . 对外交往开始掌握主动权 B . 近代外交观念逐渐影响中国 C . 近代化努力取得丰硬成果 D . 清政府盲目自大的心态消失
  • 19. (2024八上·昌平期中) 关于镇南关之役的结果,冯子材奏报:“毙匪(法军)千余,斩首数百。”法国加尔新记载:“所有(法国侵略者)军官和士兵都被围住”,“在半点钟以后,仅第111队中主力,则已倒落四分之一……或死或伤损失该数中之275人”。据此可知(     )
    A . 清军过于夸大战役成就,不足采信 B . 法军掩盖战役失败真相,不足采信 C . 法军在战役中伤亡较大,可以印证 D . 清朝与法国的记载相异,无法辩证
  • 20. (2023八上·三水期中) 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南北两路,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清政府做到“不败”或稍逊一筹,这可表明( )
    A . 边疆危机彻底得到解除 B . 清政府只增强了海防意识 C . 洋务运动取得一定成效 D . 近代外交非常成功
  • 21. (2024八上·高州月考) 有学者在论及甲午战争时指出:“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也没有受过海军训练。中国海军也不统一,没有司令部,没有参谋部,从未制定过海军作战预案。清朝海军压根儿就没有争夺制海权的意识。”他认为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在于(     )
    A . 统帅无能 B . 日本舰队数量比中国多 C . 军事制度落后 D . 中方避战自保
  • 22. (2024八上·高州月考)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地图,与图甲相比,图乙发生的变化说明(     )

    A . 西方列强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B . 西方列强获得了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权利 C . 日本割占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D . 日本的侵略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23. (2020八上·昌平月考) 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中国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以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印度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 .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 . 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C . 印度棉纱质优价廉 D . 民族工业曲折艰难
  • 24. (2024八上·昌平期中) 1887年,黄遵宪花了十二年时间写成了《日本国志》,但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若干年后, 总理衙门章京袁昶痛心地对黄遵宪说:“你的书如果早一点让大家看到,价值可以抵得2亿两银子。”他说这番话最可能发生的事件之后(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太平天国运动 D . 甲午中日战争
  • 25. (2024八上·高州月考) 钓鱼岛是台湾岛的附属岛屿之一。早在元朝时台湾岛就正式隶属于中国中央政府管辖。由此可见,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历史上日本通过哪个条约割占了钓鱼岛?(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天津条约》 D . 《马关条约》
  • 26. (2023八上·肇庆期中)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有的地方士绅以维护纲常礼教的名义组织起来镇压这场运动;维新变法时期,部分士绅开始质疑皇权体制,公开向其挑战。这一变化说明(     )
    A . 士绅成为当时的救国主力 B . 维新变法传播了民主思想 C . 民族危机冲击了传统观念 D . 专制统治破坏了士绅利益
  • 27. (2024八上·高州月考) 1898年,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在长沙发起“湖南试办不缠足会”,规定“凡入会人所生女子不得缠足,所生男子不得取缠足之女”。由此可知( )
    A . 戊戌变法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 B . 男女平等思想已经得到广泛传播 C . 维新派代表底层人民的根本利益 D . 维新运动包含了社会风俗的改良
  • 28. (2023八上·茂名期末) 百日维新的诸项措施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是( )
    A .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 .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业,发展农、工、商业 C .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D .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 29. (2023八上·赵县期中) 1898年,《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渐成为报纸文章的常用语,许多爱国志士爱用这类术语作为子女的名字。这主要表明《天演论》在当时中国的宣传(    )
    A .   开启了西方学术成果的传播 B . 适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 C . 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D . 阻碍了传统思想的发扬光大
  • 30. 据《清实录》记载,1898年5月光绪帝将维新派人士的部分著作刊印,让京官对其可行不可行提出意见,以此测验官员对变法的态度,其中在体现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252条意见,认为不可行的有189条,认为可行的只有63条。这表明( )
    A .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 . 维新变法阻力很大 C . 近代民用工业出现 D . “实业救国”成为共识
二、综合题。(31题)
  • 31. (2024八上·高州月考) 铭记民族屈辱与伤痛,认识近代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和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的长期征战,造成中原统治集团以大海为屏障,“历代备边,多在西北边陲”的防御战略格局。清朝只有近海和长江水师,其目的是巡查河海、抓捕海盗。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来华访问的英国马戛尔尼使团,看到中国的帆船与兵器与二百年前并无变化,认为:只需要几艘三桅战舰,就能摧毁大清帝国的海岸舰队。这个封建的传统农业国家,缺乏近代工业基础,百余年间里先后遭到列强从海上入侵几十次,屡屡战败。

    ——摘编自周仕德《近代西方列强屡次从海上侵略中国原因管见》

    材料二:2018年9月,黄海海战中“经远舰”经水下考古确认。关于“经远舰”沉没,中日双方均有记载。比如日本海军官修军史《明治廿七八年海战史》描写道:“不久,‘经远’到了生命最后的时刻,螺旋桨露出在空中旋转,红色的舰底一览无余。”

    此次考古证实了“经远舰”的确切位置,即辽宁省大连市庄河黑岛老人石(旧称虾老石)的南面,与民国《庄河县志》的记载基本吻合。船体上还发现了毛瑟枪子弹、转轮手枪子弹、37毫米炮弹等武器,还原了当时“经远舰”遭四艘日舰围攻的惨烈场景。管带林永升至死不降,绝大部分官兵与舰同沉。

    水下考古发现的“经远”铭牌

    材料三:陈京莹书信(节选)

    “兹接中堂来电,召全军明日下午一点赴高,未知何故……兹际国家有事,理应尽忠,此固人臣之本分也,况大丈夫得死战场幸事而(耳)……但尽忠不能尽孝,忠虽以移孝作忠为锌,而儿不孝之罪,总难逃于天壤矣!”

    注:陈京莹,经远舰驾驶二副。管带林永升、帮带大副陈荣牺牲后,陈京莹接替指挥,不久中炮阵亡,时年32岁。

    1. (1) 根据所学列举两件近代以来“列强从海上入侵”的历史史实。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海防薄弱的原因。
    2. (2) 将材料二中提及的史料填写在相应横线上(每种史料类型写出两例即可)

      文献史料:、实物史料:

    3. (3) 依据材料二说一说考古文物的价值。
    4. (4) 材料中的书信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32. (2024八上·高州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对她来说特别残酷,中国……渴望付出双倍的努力,毫不停息地向前进,并获取新的资源,比如俄文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

    ——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材料三:“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注:指洋务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军队;等。

    1. (1) 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界碑”的含义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指出,“这一个世纪”中反映中国“努力”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3. (3) 结合材料三并联系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它采纳了西方文明中哪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探索有什么积极作用?
    5. (5) 比较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洋务派在近代化探索道路上有什么不同?
  • 33. (2024八上·高州月考) 反抗外来侵略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出兵中国的深层原因就是为了开辟新的殖民地,进而能够直接进入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和掠夺资源。

    ——罗兹·墨菲(美)著,黄磷译《亚洲史》

    材料二   1860年10月,两个强盗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材料三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这场由洪秀全领导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坚持斗争14年(1851年至1864年)之后失败了。这场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结合所学知识,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
    2. (2) 材料二中的“两个强盗”指哪两个国家的军队?材料二所描述的事件发生于哪一场侵华战争中?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场战争对中国的重要影响。
    3. (3) 材料三中的“农民战争”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三,指出这场农民战争的历史地位并简述这场农民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及其重要历史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