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通过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与现代人类基本相同的身体上配着一颗有点像猿的头颅。如果他能活到今天,给他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和口罩,混在人群之中很难被认出来。但是脱去他的帽子,摘掉口罩,马上便显出了猿人的本相。
---吴汝康、吴新智主编《中国古人类遗址》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中国境内哪一远古人类?
材料二
(2)图一是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复原图,这种结构的房屋叫什么?图二是陕西西安某遗址出土的碳化粟粒,和哪一农耕居民有关?
材料三 寻根祭祖黄帝陵,同心共圆中国梦。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于4月4日上午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举行。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缅怀先祖,传承千年根脉,守护中华文明。
(3)结合所学知识,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尊崇黄帝和炎帝为中华民族的什么?
材料一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使农业的深耕细作……都具备了条件。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随着王权的沦落,诸侯对天子的朝聘、贡献大大减少,王室财政越来越拮据,不得不依赖诸侯的资助,周桓王(东周第二位君主),曾派人向鲁国求赙(丧葬费)。
材料三 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
材料二 见下表
记述 | 文献出处 |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 《墨子·兼爱(上)》 |
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 《韩非子·五蠹》 |
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为为常 | 《庄子》 |
材料三 孔子,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思想的核心理念为“仁”。孔子所阐述的“仁”,含义极为丰富,其中“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为仁”构成了其核心内容。孔子强调,“仁”不仅体现了人的内在情感和道德自觉,也是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他提倡以仁爱之心待人,以此调和各种社会矛盾。孔子将“仁”与“礼”紧密联系,主张通过自我克制,使个人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此外,孔子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了私学,倡导“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推动了教育在民间的普及。在教学实践中,他总结了教育的规律和经验,并提出了诸多教育主张,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