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江阴市夏港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

更新时间:2024-11-22 浏览次数: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 1. (2023七上·东莞月考)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早期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
    A . 神话传说 B . 史书记载 C . 学者推断 D . 考古发掘
  • 2. (2024七上·曲靖月考)  经过考古学家的长期发掘,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中发现了厚达6米的灰烬积层,灰烬中有很多石块、兽骨和朴树籽等。这一考古发现,可用来说明北京人(    )
    A . 学会了制作陶器的方法 B . 已经掌握农作物种植技术 C . 居住于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D . 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 3. (2024七上·盘龙月考)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陕西西安发现了一处我国仰韶文化典型代表的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考古学者复原了聚落房屋,如图。其居民是(     )

    A . 北京人 B . 半坡人 C . 山顶洞人 D . 炎黄部落
  • 4. (2024七上·江阴月考)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如图文物反映出我国原始居民已经学会(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A . 制作乐器 B . 种植水稻 C . 建造房屋 D . 烧制陶器
  • 5. (2024七上·江阴月考) 下图文物出土于距今五六千年的红山文化遗址。对其研究,可以了解(       )

    红山文化玉龙

    A . 中华文明起源 B . 奴隶社会瓦解 C . 封建国家形成 D . 皇帝制度确立
  • 6. (2024·连云) 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遗址发现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据估算,其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这可用于印证良渚古城( )
    A . 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B . 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C . 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 . 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 7. (2024七上·江阴月考) 他们“教民植五谷,造字启民智”,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是(     )
    A . 炎帝和黄帝 B . 黄帝和尧 C . 炎帝和蚩尤 D . 舜和禹
  • 8. (2024七上·江阴月考)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授权舜”,这一记载反映当时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       )
    A . 世袭制 B . 禅让制 C . 选举制 D . 奴隶制
  • 9. (2023七上·文峰期中) “国家”这个词是表示地缘关系的“国”与表示血缘关系的“家”的合成。夏朝体现“国”与“家”融合的制度是(    )
    A . 世袭制 B . 禅让制 C . 分封制 D . 郡县制
  • 10. (2024·菏泽) 2024年掀起龙年寻“龙”热潮。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再次走进大众视野,被誉为“华夏第一龙”,彰显了二里头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此文物可以用来研究(    )
    A . 夏朝文明 B . 商朝文明 C . 西周文明 D . 东周文明
  • 11. (2024七上·清苑期末) 桀是夏朝最后一个君主,奢侈而暴虐,他搜刮民财,建造华丽的宫殿,终日饮酒作乐。民众不堪忍受,甚至发出宁肯与他同归于尽的怒吼。从中可得出夏亡的根本原因是(    )
    A . 诸侯的反叛 B . 统治者残暴,失去民心 C . “国人暴动” D . 少数民族的入侵
  • 12. (2024七上·江阴月考) 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当时中国推行的地方制度是(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郡国制 D . 行省制
  • 13. (2024七上·溧阳期中) “至于商朝的历史,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下列证据中,能够佐证这一观点且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
    A . 刻有记录殷墟文字的甲骨 B . 商汤灭夏的神话传说 C . 《史记·殷本纪》的记载 D . 武王伐纣的历史故事
  • 14. (2024七上·江阴月考) “上古三代”存在的时间都比较长久,合在一起近1800年左右。在那个漫长的时代里,发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其中标志着商的统治走向稳定的是(     )
    A . 商汤灭夏 B . 盘庚迁殷 C . 平王东迁 D . 武王伐纣
  • 15. (2024七上·江阴月考) 下列关于春秋时期政治特点的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 . 尊王攘夷,诸侯争霸 B . 王室衰微,中央集权 C . 诸侯支持,王室强大 D . 变法改革,富国强兵
  • 16. (2024七上·郑州经济技术开发期末)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 . 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 . 鲁国国君主动与齐晋结好 C . 周王室地位衰微 D . 天子依附于诸侯
  • 17. “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成就了春秋之首的伟业。”材料中的这位历史人物是( )
    A . 齐桓公 B . 晋文公 C . 宋襄公 D . 楚庄王
  • 18. (2024·菏泽) 表中历史人物的论述反映了商鞅变法(    )

    人物

    论述

    韩非子

    “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

    李斯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

    王充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A . 提高了秦国军队战斗力 B . 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C . 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D . 增强了秦国的国力
  • 19. (2024七上·江阴月考) 下表为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的变法。表中措施(       )

    诸侯国

    名称

    部分措施

    魏国

    李悝变法

    “食有劳而禄有功”,根据功劳和能力选官

    楚国

    吴起变法

    “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逐步废除旧贵族世官特权

    秦国

    商鞅变法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宗室贵族如果没有军功,不能享受公族特权

    A . 维护了周朝分封制度 B . 代表了农民阶级利益 C . 瓦解了封建社会秩序 D . 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 20. (2024七上·龙岗月考) 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四号秦墓中出土了两件木牍。木牍是战国晚期参加伐楚的秦军士兵黑夫兄弟写给长兄的家书。在家书里,他们特地询问,因杀敌立功而晋升爵位的立功文书是否收到,相关待遇是否落实。这封家书佐证了商鞅变法(     )
    A . 建立县制 B . 奖励军功 C . 鼓励耕织 D . 废除特权
  • 21. (2024·白银)  商周时期,农具普遍使用木制或骨制的耒耜;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普遍推广,基本上能适应开垦、耕翻、平整、除草松土、收割等主要生产环节的要求。这描述的是(    )
    A . 原始农耕的产生 B . 生产工具的改进 C . 土地制度的变迁 D . 耕作方式的变革
  • 22. (2024·泸州模拟) 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春秋时期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的多民族国家。这表明( )
    A . 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B . 百家争鸣繁荣局面出现 C . 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消除 D .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
  • 23. (2024七上·江阴月考)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是对史前时期的一次推论,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B . 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C . 劳动在从猿向人转变过程中起着决定性因素 D . 北京人的外貌全是靠我们的想象和猜测
  • 24. (2024七上·江阴月考) 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形象生动的历史剧:下面是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 . 小华: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和田宅 B . 小丽:生产布帛粮食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C . 小红: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D . 小强:出身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
二、材料题(25题9分,26题9分,27题8分,共26分)
  • 25. (2024七上·江阴月考)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在中国古代史有充分的体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自古以来,人类通常是逐水草而居,时至今日,大量人口集居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

    材料三:

    (1)材料一中分别为哪两个原始居民的房屋?居住这两种房屋的居民分别种植什么农作物?

    (2)材料二中在远古时期采用疏导方式成功治水的英雄人物是谁?战国时期和谐利用水资源的典范工程是什么?这一工程又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3)结合材料三,指出促使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 26. (2024七上·江阴月考)

    国家的形成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礼记·礼运》

    昔武王伐纣,商军倒戈,众叛亲离…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而姬姓独居四十。

    ——《荀子·儒效》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材料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的哪一政治制度?“天下为家”局面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中“武王伐纣”的关键战役是什么?结合图二和所学,说明西周初年实行分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写出图中序号B所代表的等级名称。

    材料二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一方霸主)”。

    ——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政局特点?结合所学,请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分析“诸侯强并弱”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3)结合材料三,从夏、商、西周亡国的共同原因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 27. (2024七上·江阴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立木为信                                                    舌战守旧群臣

    材料二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材料三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民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图片中“立木为信”和“舌战守旧群臣”的人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期?他主持进行了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变法,是在哪国进行的?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2. (2) 依据材料二,他主张国家的治理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革,当时社会发展的政治趋势是什么?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精神?
    3.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这场变法有何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