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

更新时间:2024-12-05 浏览次数: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4八上·宜春期中) “清廷不再仅仅臣服于一两个对手,而是同时向11国低头。除正约之外,条约还有19个附件。”此“条约”签订的影响是(       )
    A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 .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2. (2024八上·普洱期中) 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进步书籍报刊纷纷涌现(如下图)。他们宣传的主流思想应当是(     )

    A .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B . 维新变法的思想 C .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D . 反封建礼教思想
  • 3. (2024八上·增城期中) “这份条约如同一枚炮弹,在沉重而锈迹斑斑的中国国门上轰开了一个缺口,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这份条约是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4. (2024八上·泸州期中) 如图反映了近代列强在中国的设厂状况,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

    A . 《马关条约》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B . 清政府鼓励兴办工矿企业 C . 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 . 欧美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5. (2024八上·泸州期中) 京师同文馆于1862年成立,初期选拔14岁以下的八旗子弟进馆学习,后又扩招满汉学员。课程初设英、法、俄文,后又增添算学、天文等。它的成立(       )
    A . 传播了西学 B .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C . 解放了思想 D . 抵御了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 6. (2024八上·英德期中) 如表是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部分叙述。这段话叙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     )

    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争霸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国都汉城,接着又发动侵华战争。

    A . 背景和人物 B . 方式和影响 C . 时间和目的 D . 方式和人物
  • 7. (2024八上·高州期中) 历史影视剧的主题是“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如果需要拍摄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历史剧,应该选择的历史素材是       (     )
    A . 虎门之战 B . 黄海海战 C . 廊坊阻击战 D . 威海卫之战
  • 8. (2024八上·普洱期中) 下表关于我国1914-1919年的部分数据可以用来说明(     )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 . 军阀割据混战对农业生产出现的局面有很大影响 B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中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C .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D . 日本在中国开办工厂大大加速了农民破产
  • 9. (2024八上·高州期中) 1905年11月26日,同盟会创办《民报》,刊物一出,很快流传到国内各地。创刊号先后印刷六次仍供不应求,总数达万余份。这一现象说明(     )
    A . 三民主义广受关注 B . 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C . 百日维新 D . 武昌起义
  • 10. (2024八上·南山期中) 某校历史社团开展研究性学习,查找到两张学生文凭:一张是京师大学堂的毕业文凭,落款是“宣统元年”;另一张是京师第一蒙养院附设女子小学堂文凭,落款是“中华民国六年”,其中,中华民国六年具体指的是(     )
    A . 1915年 B . 1917年 C . 1919年 D . 1920年
  • 11. (2024八上·英德期中) 它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材料中“它”指(       )
    A . 五四运动 B . 中国共产党诞生 C . 戊戌变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12. (2024八上·增城期中) 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 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     )
    A . 民主科学时代 B . 民主共和时代 C . 君主立宪时代 D . 尊孔复古时代
  • 13.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五四运动精神主要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由此可知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关系是(  )
    A . 互为因果 B . 相互压倒 C . 两不相扰 D . 一脉相承
  • 14. “国民政府秉总理之遗嘱出师北伐……革命成功唯一之要素,在得民众扶助。”这次革命的重任是 ( )
    A . 推翻清政府统治 B . 反对袁世凯独裁 C . 打倒列强,除军阀 D . 打败日本侵略者
  • 15. 周恩来曾说道: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这表明,长征(  )
    A . 提高了红军的军事地位 B . 提升了党员的政治觉悟 C . 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 D . 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
  • 16. 如图呈现的是1930年部分地区党员的成分占比情况,这一现象可以反映出当时(  )

    A . 土地革命的蓬勃开展 B . 建党建军原则确立 C . 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D . 北伐战争取得胜利
  • 17. (2023八上·南沙期末) 1937年9月21日,毛泽东电示部队,称“今日红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决定作用,而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戏,在这种拿手好戏中,一定能起决定作用”。这种“拿手好戏”是 ( )
    A . 游击战 B . 地道战 C . 阵地战 D . 反击战
  • 18. 该战役的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令八路军威名远扬。该战役是(____)
    A . 万家岭战役 B . 平型关大捷 C . 淞沪会战 D . 台儿庄战役
  • 19. 20世纪30年代的《国联调查报告书》指出:“日本军队未经宣战,将向毫无疑义属于中国领土之一大部分地面,强夺占领,使其与中国分离并宣布独立,事实俱在。”此报告书(____)
    A . 推动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进程 B . 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 . 揭露了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罪行 D . 遏制了日本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
  • 20. 《李宗仁回忆录》记载,李宗仁于民国三十八年4月22日晚由杭州返回南京时,“四郊机枪之声不绝,首都已一片凄凉。平日最繁华的通衙大道,如中山路、太平路等地商民全部关门歇业,街上行人绝迹,只有少数部队在作撤退的准备”。该回忆说明当时(  )
    A . 太平天国军队即将攻陷南京 B . 北伐战争时革命军兵临南京城下 C .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南京 D . 渡江战役中解放军迫近南京城郊
二、材料分析题
  • 21. 抗战胜利后,日本侵华战争的阴云在人们的心头还尚未散尽,内战的乌云又马上笼罩在全国人民的头上,又一场血雨腥风即将到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烽火再燃,何缘由】

    材料一 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外部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中共,才能完成我们的任务!

    ——摘编自蒋介石于1945年在国民党六大上的讲话

    材料二 我们这次大会是关系全中国四亿五千万人民命运的一次大会……我们应当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反对另外一种黑暗的前途和黑暗的命运。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讲话

    材料三 (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期目标首先是“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

    【兄弟阋墙,谁之过】

    材料四 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谈判的办法是政学系想出来的。政学系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现在动大手术也不是时候,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胜负各异,形势变】

    材料五 在陕北,西北野战军采取“蘑菇”战术与敌人周旋,在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军队3万余人;在山东,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美械装备的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第七十四师3万余人。

    1. (1) 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分析,当时主宰中国命运的政治力量有哪些?他们对中国的发展前途分别提出了什么主张?
    2. (2) 材料四中“软的一套手法”“动大手术”“利用谈判拖一拖”“更有文章好做”分别是什么意思?
    3. (3) 材料五中描述的战役分别有什么意义?
  • 22. (2024八上·增城期中) 文明史观认为冲突也是文明交流融合的一种方式,近代化就是文明的一种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制造总局                      轮船招商局                                 留美幼童                                     “定远号”铁甲舰


    材料二:

    面对民族危亡,资产阶级维新派尝试通过变法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但终究以失败告终……然而这场变法开启了中国近代思想启蒙与精神解放的闸门,酝酿发动了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领域的改革创新。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戊戌变法时《天演论》出版,不上几年,便风行全国,竟作了中学生读物;作文题目也出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试申其义”,“天演”、“物竞”等术语渐渐成了爱国志士的“口头禅”。

    ——摘编自胡适《四十自述》

    材料三:

    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意义在于结束了“朝代国家”,而代之以“共和国家”,它否定了历代相沿的专制体制,结束了中国传统社会。

    ——岳世平《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贡献》

    据传来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摘编自鲁迅《阿Q正传》

    材料四:

       

    1. (1) 根据材料一说出洋务运动涉及哪些领域?
    2. (2) 材料二中划线部分“民族危亡”指哪件事?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有何成功和遗憾之处。
    4. (4) 综上所述,结合材料四所示思维导图,归纳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