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古代史综合试题

更新时间:2024-12-17 浏览次数:13 类型:一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2024高二上·长沙月考) 希罗多德指出:“把统治权授予民众就会错过最好的政体,没有什么比把统治权授予民众更愚蠢。逃过君主的暴行却又落入放纵的民众手中,这实在难以忍受。……既没体验过高尚的友爱,也没受过教育的人,怎么可能会思考”。据此可知,希罗多德(     )
    A . 揭露了直接民主制的弊端 B . 批判了公民民主范围的狭窄 C . 意识到公民大会徒有其表 D . 强调统治权具有不可分割性
  • 2. (2024高二下·宜丰月考) 涅伽达文化Ⅰ(约公元前4000—前3500年)的遗址已发现有居住地和墓地,居住地筑有防御工事,墓穴已有充裕简陋之别。1546号墓出土了一块陶罐破片,罐标上是一间带有圆层顶的房子,顶上栖息着一只小鸟,小鸟是隼鹰神荷鲁斯的粗略形象,荷鲁斯是法老时代国王的保护神。据此可知,涅伽达文化Ⅰ时代埃及地区(     )
    A . 初步实现统一 B . 国王权威至高无上 C . 国家权力萌芽 D . 已经迈入阶级社会
  • 3. (2024高三下·成都模拟) 在古代雅典,许多学者、文人,如哲学家柏拉图、毕达哥拉斯、戏剧家欧里庇得斯等,都是优秀的运动家或锦标获得者。凡在运动会上夺标的,国家出资为其立像,并刻上他的名字,如米隆的《掷铁饼者》这反映了当时(     )
    A . 城邦政治影响文化发展 B . 人文主义成为主流思潮 C . 尚武观念推动对外扩张 D . 民主政治逐渐发展完善
  • 4. (2024高三下·乐昌模拟) 有学者认为,古代埃及与两河流域文明的空间距离不过几百公里,彼此也一直保持密切联系,但却出现了大于印加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之间的差别。这一观点强调(     )
    A . 农耕生活决定文明差异 B . 相互借鉴推动文明进步 C . 自然环境塑造文明形态 D . 人类活动影响文明取向
  • 5. (2024高三下·重庆市模拟) 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演说词中更多地谈及希波战争。在雅典作家的笔下,对希波战争中雅典发挥巨大作用的萨拉米斯海战、马拉松战役反复提及,而对于战胜波斯起关键作用的其它战例几乎只字未提。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
    A . 借助公共记忆塑造国家形象 B . 国家意志左右历史记载 C . 尚武好战之风影响文学创作 D . 文学作品蕴含人文精神
  • 6. (2024高二下·永年期中) 在古代印度,由种姓制度衍生出现的印度教是主要宗教;佛教也深受民众喜爱,并且影响广泛;受伊斯兰教影响而形成的锡克教在其北部地区则拥有很多信徒。这表明古代印度(     )
    A . 种姓制度与佛教相互渗透 B . 对伊斯兰文明影响深远 C . 印度教促进了国家的形成 D . 具有文化多元性的特点
  • 7. (2024高三下·江西模拟) 下列示意图旨在说明(     )

    A . 社会分工的作用 B . 宗教形成的背景 C . 文明产生的条件 D . 聚落形成的优势
  • 8. (2024高二下·邵阳月考)  《吉尔伽美什与阿伽》是苏美尔时代的史诗之一,其中提及乌鲁克国遭遇外来入侵时,吉尔伽美什先是咨询长老会,长老会主张向对手投降,遭到吉尔伽美什的拒绝。吉尔伽美什转向咨询人民大会,人民大会主张抵抗。吉尔伽美什因此接受了人民大会的主张决定抵抗。这一现象说明当时乌鲁克国(  )
    A . 国家大事由人民大会决策 B . 国家治理具有原始民主遗风 C . 长老会权力不及人民大会 D . 国家机构建设逐渐走向健全
  • 9. (2024高三上·北海模拟) 古代波斯帝国使用了多种货币,包括金币、银币和铜币。这些货币虽然在形状、大小和纹饰上有所不同,却具有共性:发行权基本被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且货币上面通常印有国王的头像、名字和权力象征等。这些特征(     )
    A . 说明民众主要缴纳货币税 B . 反映出帝国工商业的空前繁荣 C . 促使波斯建立起辽阔帝国 D . 彰显了货币的合法性和可信度
  • 10. (2024高三下·重庆市模拟)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以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据此可知,《十二铜表法》(     )
    A . 体现了私法的主导地位 B . 蕴含了一定的理性精神 C . 彰显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D . 加大对平民的保护力度
  • 11. (2024高二下·蓬溪月考) 下表为不同时期的学者对亚历山大的评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二战前的德国学者

    亚历山大是半人半神的英雄,是希特勒所鼓吹的“北方民族”的代表。

    1927年英国历史学家威廉·塔恩

    亚历山大是传播希腊文化、在近东广大地区从事改革的斗士。亚历山大的东侵给近东带去文明与进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学者

    亚历山大精于算计、是不择手段加强自己权势的野心家。希腊人统治者和近东居民之间只存在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历史环境造就了亚历山大及其成功。

    A . 历史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客观 B . 文献史料应与文物史料相互印证 C . 历史研究受到学者所处时代的影响 D . 多元史料有助于史学研究的发展
  • 12. (2021·武汉模拟) 表1是罗马元首制的发展历程:

    时间

    发展阶段

    公元前29年

    屋大维获得“元首”称号,又称“第一公民”

    公元前28年

    屋大维改组元老院,咸为首席元老

    公元前27年

    元老院正式授予他“奥古斯都”(神圣、至圣至尊之意)的尊号;元老院颁布的法令经过元首审查后,仍具有法律效力;奥古斯都一直担任首席执政官,并享有保民官的权力,可以提交法律和有权否决任何公共事务

    公元前23年

    奥古斯都主动辞去执政官职务,但依旧拥有罗马城和意大利的最高行政和军事管理权

    这主要说明罗马帝国早期(   )

    A . 缺乏权力的制衡机制 B . 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C . 新管理秩序逐步建立 D . 不同地区联系的加强
  • 13. (2020·岷县模拟) 《罗马法史》载:“‘万民法’概念有着双重的含义:一个是理论上的含义,它的根据是存在一种所有民族共有的法并且认为自然理由是这种普遍性的基础;另一个是实在的和具体的含义,它指的是产生于罗马人与异邦人之间关系的那种罗马法体系。”据此判断该法
    A . 注重形式,侧重国家事务 B . 标志着罗马法学的成熟 C . 适应了帝国时期的要求 D . 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 14. (2024高三下·湛江模拟) 54-68年,罗马帝国的六大庄园共占有非洲行省一半的土地,这些土地分别掌握在六个大地主手中。随后这种制度在各行省蔓延开,帝国最终被分成了一个个封地。这反映出(       )
    A . 罗马推行封君封臣制 B . 奴隶与奴隶主的矛盾激化 C . 帝国存在衰败的隐忧 D . 农业家庭式劳作蓬勃发展
  • 15. (2024高二下·齐齐哈尔期末) 西方主流史学界认为:西欧的封建制度含义包括强权者对弱者的“保护”和弱者为强权者“服役”这两个侧面,是战乱频仍、匪盗横行的背景下,强权者通过提供保护以赢得对民众和土地的控制而建立的一种互惠性契约关系,可称之为“契约封建制”。其与西周分封制的不同是(       )
    A .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 . 地方独立自主性大 C . 层级之间强调契约 D .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 16. (2024高三下·黄石模拟) 中古后期,市民们向欧洲君主们提供财政支持,并充当国王的内侍、监工、账目保管人。作为回报,新君主向市民提供保护,反对封建领主和主教的频繁战争和不合理的要求。市民与国王的新关系(     )
    A . 消除了封建分裂割据 B . 巩固了封君封臣制度 C . 加剧王权与教权矛盾 D . 有利于欧洲社会转型
二、非选择题
  • 17. (2024高三上·哈尔滨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古希腊先哲们将研究重点由自然转向人类社会,苏格拉底要求人们发挥理性思维,追求关于某种美德的相关知识,以实现对好的、善的生活的追求。这种理念可使理性的人控制自身的欲望,从而达到自我身心的和谐状态。只有懂得运用自己理性的人才能不去做与道德相违背的事情,选择通向善的道路。

    ——摘编自谷雨《苏格拉底“节制”思想研究》

    材料二   “节制”是荀子哲学体系中的重要概念。荀子的节制主张内涵丰富,包括限制怒、骄、惧、忧等情感,规约名利、声色等欲望,禁止争斗、巧辩等行为。作为礼乐制度下道德维度的规训,他的理念呈现出包容与和谐性,具有圆融的审美倾向。在荀子看来,节制是诸多关系的调节器,只要通过教化和引导人管理好自我的欲望,就可以实现物欲平衡。

    ——摘编自姜红《荀子节制思想之探析》

    1. (1) 根据材料一、二,比较苏格拉底和荀子“节制”思想的差异。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人的节制思想的共同积极作用。
  • 18. (2024高一下·海淀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的时代”,是契入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之间的一个巨大错误。由于种种原因,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醉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摘编自【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二中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外,工商业的发展还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

    ——摘编自《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1. (1) 归纳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所学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进行阐述。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欧城市自治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城市自治对当时政治格局的影响。
三、论述题
  • 19. (2024高一下·武威月考) 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东西方文明交相辉映,形成璀璨的世界文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应该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该是单一的、单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人类文明的交流”展开论述。(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