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肇庆市蓝精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

更新时间:2018-10-25 浏览次数:237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17高二上·肇庆月考) 孔子曾曰:“听讼,吾犹人也,但使无讼。”汉代司马迁也言:“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围绕治国之略,二者皆倡导(    )
    A . 缘法而治 B . 无为而治 C . 礼乐教化 D . 兼爱非攻
  • 2. (2017高二上·肇庆月考) 战国时期,提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主张的思想家是(    )
    A . 孔子 B . 庄子 C . 韩非子 D . 墨子
  • 3. (2017高二上·肇庆月考)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从王阳明思想来看,人的心与万事万物之理,彼此是同一的。”以下言论中,最能支撑汤因比这一论断的是( )
    A .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B . “减得一分人欲,便得一分天理” C .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D . “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
  • 4. (2020高二上·成都期中)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对此“活跃”理解正确的是(    )
    A . 代表了早期资产阶级的要求 B . 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张 C . 宣告了宋明理学地位的丧失 D . 出现了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
  • 5. (2017高二上·肇庆月考) “伦乃……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    )
    A . 春秋 B . 战国 C . D . 东汉
  • 6. (2017高二上·肇庆月考) 2014年是农历甲午年,所属生肖是马。根据汉字演变发展的脉络,下列“马”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①④③② D . ①②④③
  • 7. (2017高二上·肇庆月考) “扬州八怪”是一群聚集在扬州的画家共同形成的一个画派,也称“扬州画派”。清朝中期,扬州富裕的盐商喜欢用活泼的、有生命力的绘画来装饰家园,扬州画派就是中国富有的商贾支持绘画的重要见证。扬州的画家们继承了明朝城市市民绘画的传统,把书法、诗歌、绘画与篆刻融合起来,趣味表现更加自由,颜色更加鲜明,有活泼积极的入世精神。据此,可以判断“扬州八怪”的出现(    )
    A . 标志着绘画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B . 完全摆脱了文人画的影响 C . 反映商品经济发展后的市民文化需求 D . 反映了清朝君主专制弱化
  • 8. (2017高二上·肇庆月考) 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汉王朝统治的头两百年也是诗歌、绘画、音乐、哲学、文学和撰史方面的文化大繁荣时期。”下列各项中属于西汉“文化大繁荣”的表现是(    )

    A . 《蔡伦造纸》 B . 《上林赋》 C . 《京剧·古老文化传承》 D . 楷书书法
  • 9. 明代刻书中心在福建建阳,与传统志怪小说表现鬼神、追求怪异的叙事趣味不同,建阳刊刻神魔小说通过神仙佛道的修行故事,达到教人向善的目的,与讲史小说实为异途同归,为儒教之补;公案小说还与法律文书分上下栏刊刻。这说明当时(    )
    A .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小说的繁荣 B . 活字印刷的推广巩固了儒学的地位 C . 建阳刊刻神魔小说符合理学精神 D . 公案小说极大地普及了法律知识
  • 10. (2017高二上·肇庆月考) 有学者用“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来评价中国近代的某一历史事件。对该学者评述的历史事件理解正确的是(    )
    A . 其倡导者的思想极其守旧 B . 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C . 其尝试完全排斥西方文化 D . 开始有限度地进行政治改革
  • 11. (2017高二上·肇庆月考) 下图所示读物最初于1897年12月刊出,20世纪初,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铅印本,一共印刷了二十版,知识分子争相传阅。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 . 维新变法思潮成为时代主流 B . 中国民众已普遍接受进化论 C . 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 D . 严复成为读书人心目中楷模
  • 12. (2017高二上·肇庆月考) “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这段文字所表达的观点与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相似(   )。

    A . 魏源 B . 梁启超 C . 孙中山 D . 胡适
  • 13. (2017高二上·肇庆月考) 孙中山说:“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要去这种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里,他强调的是(    )
    A . 民族主义 B . 民权主义 C . 民生主义 D . 新三民主义
  • 14. (2017高二上·肇庆月考)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了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是针对(    )
    A . 思想观念 B . 军事技术 C . 经济方式 D . 教育制度
  • 15. (2019高二上·扬州期中) 《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具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下列对该《宣言》理解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主张实现国民直接、平等的民权 B . 有助于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 C . 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D . 对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作了新解释
  • 16. (2019高二上·扬州期中) “如果说,民主革命没有自己的一定任务,没有自己的一定时间,而可以把只能在另一个时间去完成的另一任务,例如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该论断出自(  )
    A .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 . 《井冈山的斗争》 C . 《新民主主义论》 D . 《论十大关系》
  • 17. (2017高二上·肇庆月考)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建设方针应出自于(    )
    A . 《论十大关系》 B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 . 《新民主主义论》 D . 《论人民民主专政》
  • 18. (2017高二上·肇庆月考) 下图是1979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时代》周刊选择邓小平为封面人物的理由应是(    )

    A . 推动了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 . 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C . 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D . 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走向世界
  • 19. (2017高二上·肇庆月考) 2013年12月15日,英国《卫报》报道称,“嫦娥三号”成功登月,进一步推进中国成为东方最为强大的太空国度的地位。中国首次实现载人航天的事件是(    )
    A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自行设计导弹试验成功 C .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 .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 20. (2017高二上·肇庆月考) 邓小平1975年9月26日在一次谈话中忧心忡忡地讲道:“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为此,在他的倡议和影响下(    )

    ①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②恢复了全国高考制度

    ③实行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④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A . ①②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1. (2017高二上·肇庆月考) 法国历史学家德尔玛指出:现代欧洲文明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因为欧洲人从希腊那里“继承了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对“人”的“动力线”的理解准确的是(    )
    A . 宗教神权学说 B . 人文主义思想 C . 理性主义精神 D . 社会主义原则
  • 22. (2017高二上·肇庆月考) 下图画作中圣母侧身而坐,照看着两个正在嬉戏的孩子,洋溢着 人世间的幸福、美好。这反映了(    )

    A . 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 . 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 C . 宗教改革运动成果显著 D . 西方浪漫主义美术产生
  • 23. (2017高二上·肇庆月考) 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之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来说就够了。这正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一切。”这说明他(    )

    ①反对信仰基督教     ②推崇自由、平等、博爱

    ③追求现世的幸福     ④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4. (2018高二上·深圳月考) 下表是教皇本尼狄克十二世时(1334~1342)制定的一个公开的赎罪价目表,对不同的罪行,规定了不同的价格。对此,后来马丁·路德的回答是(    )

    罪名

    杀人罪

    谋杀双亲或兄弟姊妹

    伪造文书

    赦免价

    8个金币

    6个金币

    7个金币

    A . 因行称义 B . 先定论 C . 信仰得救 D . 教随国定
  • 25. (2017高二上·肇庆月考) 传记学家阿尔森·古留加这样评述西方近代哲学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一方面他将自己感性的生活欲求压缩到如此低微的程度,另一方面他又把理性的精神探索发挥到了如此的淋漓尽致。他从没有出过远门思考范围却横跨宇宙。”材料中的“他”应该是(    )

    A . 苏格拉底 B . 莎士比亚 C . 孟德斯鸠 D . 康德
  • 26. (2019高二上·枣庄月考) 启蒙运动的参与者中,孟德斯鸠列举被告的种种权利,卢梭为儿童的权利辩护,伏尔泰为司法不公的受害者平反昭雪,康德分析世界和平的前提条件。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
    A . 捍卫人道精神 B . 倡导人性解放 C . 批判专制统治 D . 呼吁宗教宽容
  • 27. (2017高二上·肇庆月考) 古代某学者说:“我今说个□□□□,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该学者和填入材料中“□□□□”里的文字最有可能是(    )
    A . 董仲舒:天人感应 B . 朱熹:格物致知 C . 王阳明:知行合一 D . 顾炎武:经世致用
二、非选择题
  • 28. (2017高二上·肇庆月考) 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辨析“小学”与“大学”的区别,日“小学涵养此性;大学则所以实其理也”,“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所以”,“小学是直理会那事;大学是穷究那理因甚恁地”。

    材料三:朱熹为白鹿洞书院订立《白鹿洞书院教条》,主要包括:父子有亲,君臣有兑,夫妇有科,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言忠信,行笃敬。

    材料四:1891年,康有为创办学堂,制定学规“天下道术至众,以孔子为折衷,孔子言论至多,以论语为可尊,论语之义理至广,以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四言为至赅。今举四言为纲,分注条目,以示人德焉。”“公与诸子日夕讲学,大发求仁之义,而讲中外之故,救中国之法。……时功课共有七条:读书、养心、治身、执事、接人、时事、夷务。……其见于形式者如音乐、兵事体操诸课,皆属创举。”

    ——《新编中国名人年谱集成》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
    2. (2) 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小学”与“大学”的主要区别。(不得照抄原文)
    3. (3) 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和康有为讲学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认识康有为讲学的特点?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从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什么启示?
  • 29. (2017高二上·肇庆月考) 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中国百年来的现代化之路显现出文化变迁的内在逻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之际,中国处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人们对理学产生了深深的信仰危机。为了矫正理学所带来的社会弊端,……于是,明朝中后期,在复兴古学(经学)的潜流中,从封建社会的母体中产生了一股在批判宋明理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实学思潮……从而开启了明清之际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序幕,成为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

    ——王杰《明清之际:思想的冲突、批判与创新》

    材料二:文化观念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基础,但在近代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变革却始终都在朝着实用的方向发展,……而没有从制约“器物”与“制度”的思想观念文化上入手反思,而若没有这些文化基础就不可能有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相应的社会政治制度,这点却被我们最广大的人们所忽略了。由此以后……都不断地遭到挫败,这实在不能说是没有其深刻原因的。

    ——刘惠君《试论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材料三:近代儒家文化缺乏一种在西方挑战面前,进行自我更新的内部机制,难以实现从传统观念向近代观念的历史转变,从而只能继续以传统为自我中心的文化心理和陈旧的认识思维框架,来被动地处理种种事态与危局。由于观念与现实的严重悖离,近代儒家文化从而陷入自身难以摆脱的困境。

    ——萧功秦《儒家文化的困境(近代士大夫与中西文化碰撞)》

    材料四:社会转型背后是更为深刻的文化转型问题。文化机制作为社会转型现象背后的深层结构性逻辑,深刻影响着社会转型的方式,是社会转型的本质。而文化转型则以社会转型为动因和表征,实践着文明进程意义上的变迁。

    ——周大鸣《文化转型:冲突、共存与整合的意义世界》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典型表现,并分析其产生的经济根源和思想根源。
    2. (2) 材料二中“在近代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变革却始终都在朝着实用的方向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实学思潮”在近代又先后增添了哪些新内容和新发展?
    3. (3)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在近代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变革都不断地遭到挫败的深刻原因。试结合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期的史实,举一例加以说明。
    4. (4) “文化机制……深刻影响着社会转型的方式”,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请你谈谈近代以来中国的文化转型对当代中国的文化转型有哪些启示?
  • 30. (2017高二上·肇庆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社会契约思想是在经历了中世纪漫长的反专制、反宗教愚昧,提倡人性、争取个性解放的文艺复兴运动和追求信仰自由的宗教改革运动,以及反封建专制、要求建立政治自由的启蒙运动的浪潮中逐渐催生、渐次发展起来的。……从此,对人类智慧的信仰代替了对上帝的信仰,公民的概念取代了臣民的概念,自由契约观念取代了人身依附观念。这些观念重新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其实质是对人本身的关注,人的生命、安全、财富、自由与平等。

    ——杨国栋《社会契约理论的历史回溯、思想评价及宪政意蕴》

    材料二:社会契约绝不是要消除自然的平等状态,相反,它是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代替了自然状态所加之于人类身体上的不平等;这样,不管人类在力量与智力上是如何的不平等,人类也可以凭借契约和权利来实现平等的状态。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在社会契约论看来,国家只不过是一种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契约,契约确立了作为统治者的政府和被统治者的人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这种契约的成文形式就是宪法。……现代宪法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同时强调对政府权力的限制。现代宪法对个人权利的保障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宪法实际上是政府与人民之间订立的一项契约。因为一个合法的政治社会应基于人民的同意,这种同意应在人们为建立政府而达成的社会契约中反映出来。

    ——蒋永甫《现代国家构建:社会契约的维度》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社会契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价值。
    2. (2) 据材料二,指出社会契约论的核心思想。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当时法国所产生的历史作用。
    3. (3) 据材料三,指出社会契约精神在现代国家建构中是如何体现的?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契约精神和社会进步的关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