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描述 | 分析 |
A | “煤饼烧蛎成灰” | 这种灰称为“蜃”,主要成分为Ca(OH)2 |
B | “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KNO3)” | “紫青烟”是因为发生了焰色反应 |
C | 司南之杓(勺),投之于地,其柢(勺柄)指南” | 司南中“杓”的材质为Fe3O4 |
D | “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 | 其中涉及到的操作有结晶 |
整个过程中Fe3O4的作用是。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曲线a、b、c对应的温度是由低到高
b.加入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和提高H2的转化率
c.图中Q、M、N点的平衡常数:K(N)>K(Q)=K(M)
②M点对应H2的转化率是。
③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
、 和 分别表示N2、H2和NH3。e表示生成的NH3离开催化剂表面,b和c的含义分别是和。
某厂采用湿法K2S2O8氧化脱硝和氨法脱硫工艺综合处理燃煤锅炉烟气,提高了烟气处理效率,处理液还可以用作城市植被绿化的肥料。一定条件下,NO去除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80℃时,若NO初始浓度为450 mg·m-3 , t min达到最大去除率,NO去除的平均反应速率:v(NO)=mol·L-1·Min-1(列代数式,不必计算结果)
常温下,电解液中含硫微粒的主要存在形式与p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在阳极放电的离子主要是HSO4 , 阳极区电解质溶液的pH范围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与SCN-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微粒(分子或离子);
②硫氰酸分子中π键和σ键的个数之比为;
③异硫氰酸的沸点比硫氰酸沸点高的原因是。
实验 | 试剂 | 现象 | |
滴管 | 试管 | ||
0.8 mol/L FeSO4溶液 (pH=4.5) | 1 mol/L Na2CO3溶液 (pH=11.9) | 实验Ⅰ:立即产生灰绿色沉淀,5min后出现明显的红褐色 | |
0.8 mol/L FeSO4溶液 (pH=4.5) | 1 mol/L NaHCO3溶液 (pH=8.6) | 实验Ⅱ:产生白色沉淀及少量无色气泡,2min后出现明显的灰绿色 | |
0.8 mol/L (NH4)2Fe(SO4)2 溶液(pH=4.0) | 1 mol/L NaHCO3溶液 (pH=8.6) | 实验Ⅲ:产生白色沉淀及无色气泡,较长时间保持白色 |
操作 | 现象 | |
实验IV | 向0.8 mol/L FeSO4溶液中加入,再加入一定量Na2SO4固体配制成混合溶液(已知Na+对实验无影响,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再取该溶液一滴管,与2mL 1mol/L NaHCO3溶液混合 | 与实验III现象相同 |
实验IV中加入Na2SO4固体的目的是。
对比实验II、III、IV,甲同学得出结论:NH4+水解产生H+ , 降低溶液pH,减少了副产物Fe(OH)2的产生。
乙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够严谨,应补充的对比实验操作是:,再取该溶液一滴管,与2mL 1mol/L NaHCO3溶液混合。
① 补全A中装置并标明所用试剂。
②为测定FeCO3的纯度,除样品总质量外,还需测定的物理量是。
由A出发合成路线如图:
已知:
①通常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不稳定,易脱水形成羰基;
②R1CHO+R2CH2CHO +H2O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a.苯环上有3个取代基
b.仅属于酯类,能发生银镜反应,且每摩该物质反应时最多能生成4molAg
其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两种的结构简式。(任写出一种)
示例CH2=CH2 HBrCH3CH2Br CH3CH2O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