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B | |
C | D | E |
已知:亚氯酸钠在温度高于80℃时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请回答:
a.在加热条件下,有机物A和C都能使新制的碱性氢氧化铜悬浊液产生砖红色沉定。
b.F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水解属于取代反应,又叫皂化反应。
c.D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也可以制得C或E。
d.有机物B中是否混有E可用金属钠进行检测。
请回答:
①N2(g)+ O2(g)=2NO(g) △H=180.5 kJ/mol
②2CO(g)+ O2(g)=2CO2(g) △H=-566kJ/mol
写出NO(g)与CO(g)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成N2(g)和CO2(g)的热化学方程式。
2NO2(g)+4CO(g)= N2(g)+4CO2(g) ,ΔH=QkJ·mol-1 , 试判断Q0(填“>”或“<”或“=”)。理由是
实验组 | 温度℃ | 起始量/mol | 平衡量/mol |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 |
SO2 | O2 | SO2 | |||
1 | 550 | 4 | 2 | 0.4 | 9 |
2 | 650 | 2 | 1 | 0.4 | 3 |
3 | 650 | a | b | c | t |
①比较第1组和第2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有关反应速率的结论是。试通过计算第1组和第2组的平衡常数可以得出结论是:。
②在第3组的实验中一开始加入了0.5mol的SO3 , 反应达平衡时c仍为0.4mol,则a= ,b=。
实验次数 | 氨水用量(mL) | 盐酸初始读数(mL) | 盐酸最终读数(mL) |
第1次实验 | 20.00 | 0 | 20.10 |
第2次实验 | 20.00 | 1.10 | 21.00 |
第3次实验 | 20.00 | 0.20 | 22.20 |
根据以上滴定结果,测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是,恰好中和时溶液呈性(填“酸”或“碱”),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请回答:
物质 | 沸点 ℃ | 熔点 ℃ | 溶解性 |
CH3COOH | 117.9 | 16.6 | 能溶于水及酒精等有机溶剂 |
H2O2 | 150.2 | -0.43 | 溶于水及酒精 |
CH3COOOH | 105 | 0.1 | 溶于水及酒精等有机溶剂 |
同时查得过氧乙酸具有:刺激性气味,易燃;加热至100℃即猛烈分解;遇火或受热、受震都可引起爆炸;对金属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回答以下问题:
2KMnO4+5H2O2 +3H2SO4=K2SO4+2MnSO4+8H2O+5O2↑
2KI+ CH3COOOH+2 H2SO4=2KHSO4+I2+ CH3COOH+H2O
I2+2Na2S2O3=2NaI+Na2S4O6
①取10.00mL制得的过氧乙酸溶液,加水稀释到1000mL,用移液管取20.00mL至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酸化后,再用(填“酸式滴定管”或“碱式滴定管”)装0.100mol/L的KMnO4溶液进行滴定至现象时恰好完全反应,从而将混在过氧乙酸中的H2O2除去。然后再加入过量KI溶液,加入几滴淀粉,再用0.100mol/L的Na2S2O3滴定消耗了12.00mL。一般工业制得的过氧乙酸质量分数为18% ~ 23%。如果测得实验室制得的过氧乙酸溶液密度为1.15g•cm-3。试通过计算判断该溶液是否合格。
②滴定过程中,下列操作会使结果偏大的是。
A.滴加Na2S2O3时开始平视滴定管,结束时俯视滴定管。
B.装标准Na2S2O3溶液的滴定管未用标准Na2S2O3溶液润洗。
C.移液管在使用之前未用烘干,里面附着水珠就用来量取待测液
D. .滴加Na2S2O3时开始仰视滴定管,结束时平视滴定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