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届吉林省长春市一模历史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1083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2017·长春模拟) 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各国文字,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 . 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 B . 文化发展呈现出趋同的特点 C . 争霸战争促进了文化发展与交流 D . 百家争鸣促进了文化的统一
  • 2. (2017·长春模拟) 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   )

    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

    A . 宣扬君权神授 B . 解释天人感应 C . 劝君主行仁政 D . 强调教化民众
  • 3. (2017·长春模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   )

    A . 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 B . 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 C . 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D . 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
  • 4. (2019高一下·安溪月考) 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占到54.5%;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59.1%,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   )

    A . 导致丝绸之路的受阻 B . 导致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 . 反映经济格局的变动 D . 加剧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
  • 5. (2017·长春模拟) 997年,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转运使掌管一路的大权。1007年后,宋真宗在此基础上陆续增设了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宋真宗这样做是为了(   )

    A . 改变地方割据局面 B . 削相权以加强集权 C .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D . 分事权以相互牵制
  • 6. (2019高一上·蕉岭月考) 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材料反映出明代(   )

    A . 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                B . 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 C . 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                D . 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 7. (2017·长春模拟) 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领事裁判权( )

    A . 开启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 B .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C . 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 D . 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 8. (2018高二下·成都期中) 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创办了大生纱厂,他通过刘坤一(时任两江总督)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以20400锭领回,作价25万两,作为官股,“按年取息”;当时工人工资较低,正、杂各税也较轻,企业经营顺利,利润优厚。这表明(   )

    A . 大生纱厂是一个官督商办的企业 B . 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基本消失 C . 民族工业得到政府一定程度的扶助 D . 股份制在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
  • 9. (2021高二下·扬州开学考) 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指出:包括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在内,在将传统文化与封建专制绑架在一起的20世纪初的文化界,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当时这种对国画的革新要求反映出(   )

    A . 维新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 B . 思想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要求 C . 传统艺术的衰落是必然趋势 D . 弘扬国粹以增强民族精神的理想
  • 10. (2017·长春模拟) 民国初年,孙中山说:“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提倡国家社会主义,此则兄弟提倡国家社会主义之微意也已。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其主张的意图是(   )

    A . 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B . 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 . 铁路交通为富强的根本 D . 联合苏联推动社会革命
  • 11. (2017·长春模拟) 1917年,刘半农致钱玄同信中说:“文学改良的话,我们已锣鼓喧天的闹了一闹;……先生说‘本是个顽固党’。我说我们这班人,大家都是‘半路出家’,脑筋中已受了许多旧文学的毒……故现在自己洗刷自己之外,还要替一般同受此毒者洗刷”。这一论述反映了(   )

    A . 提倡建立国民新文学 B . 知识分子还必须自身改造 C . 主张文学要言之有物 D . 西方文化要取代传统文化
  • 12. (2017·长春模拟)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国民大革命 B . 辛亥革命 C . 二次革命 D . 护国运动
  • 13. (2017·长春模拟)

    阅读下表:1921—1936年中国轻工业与重工业部门的相对比重。数据的变化可以说明(   )

    A . 轻工业衰落加剧了民生痛苦 B . 国民政府片面发展重工业 C . 官僚资本掌控国家经济命脉 D . 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较快
  • 14. (2017·长春模拟) 1954年10月5日,董必武向中共中央递交的专题报告中提出:应加紧在中科院设立法学研究机构,建议由中国政治法律学会担负具体筹备责任。此报告的背景是(   )

    A . 中央提出了 “双百”方针 B . 国家正在准备制定新宪法 C . 社会主义建设急需法律保障 D . 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
  • 15. (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

    下列宣传画、宣传标语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舆论造势大力推动思想解放 B . 向共产主义社会高歌前进 C . 社会主义建设防右更要防左 D . 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16. (2016·浙江模拟) 邓小平在会(注:指十二届三中全会)后第二天高兴地说:“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好,就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有些新话。”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材料所说的“新话”(    )

    ①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③运用价值规律

    ④设立经济特区

    A . ①④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17. (2017高一上·鄂尔多斯月考)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里写道:(梭伦)把法律颁写在木板上,竖立在巴西勒斯柱廊里,所有人都发誓恪守它们,9名执政官还要在那块石头跟前起誓,如果他们僭越了某条法律,他们将献塑一座金像。这一记载说明梭伦为雅典执政官时(    )

    A . 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 处处维护平民的利益 C . 使雅典成为了民主国家 D . 奉行法律至上的原则
  • 18. (2017·长春模拟) 新航路开辟后,各种新的商业组织在欧洲纷纷出现,如股份公司、期货贸易、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等。这表明(    )

    A . 工业资产阶级的地位逐渐上升 B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 . 西欧传统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 . 西欧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
  • 19. (2017·长春模拟) 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首先宣布废除封建贵族制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这为社会成员由此岸到彼岸,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平等的舞台。这种制度变革(    )

    A . 为下层民众社会革命树立了榜样 B . 促成国家权力转移到议会 C . 利于欧洲政党政治的普遍形成 D . 推动了工业经济社会的到来
  • 20. (2017·长春模拟) 在15世纪的西欧,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500到1400年之间写就的总和还要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B . 宗教改革冲击教皇权威 C . 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D . 天赋人权观念深入人心
  • 21. (2017·长春模拟)

    下表反映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据此可以合理推论出(   )

    A . 工业革命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 B . 伦敦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C . 交通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D .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 22. (2017·长春模拟) 苏共中央九月全会(1953年)和七月全会(1955年)决议的核心是力求改变经济发展的先后次序,使劳动成果与个人利益关系的刺激因素起作用。这表明苏联(   )

    A . 决定废除实物配给制 B . 决定纠正斯大林体制弊端 C . 生产动力不足已显现 D . 暂时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
  • 23. (2017·河北模拟) 1947年美国提出的“欧洲复兴计划”为西欧14个国家所接受。双方约定,美国提供的美元必须用来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所有受援国应对美国在关税、贸易限制和国内市场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从材料看,美国这样规定的出发点是(   )

    A . 恢复西欧经济 B . 稳固资本主义 C . 打开西欧市场 D . 遏制共产主义
  • 24. (2017·长春模拟)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极力推行贸易自由化,打破贸易壁垒,开辟国际贸易市场,发动了一场被经济学家称之为“取消全球经济管制的运动”。这说明了(    )

    A . 世界经济规则完全由发达国家制定 B . 欧美国家企图进一步扩大世界市场 C . 美国在世界经济领域占有优势地位 D . 全球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不利
二、综合题
  • 25. (2017·长春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这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正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说:“当西欧封建社会的乡村耕作者仍然受到贵族的种种迫害时,城市中已经建立了秩序和良好政府,确保了人民的自由与安全……每个人以他的城市为骄傲,并且自觉地献身于城市的繁荣。”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

    ——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材料二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开放广州为商埠,并允许英国在广州派驻领事。1861年,英、法在广州沙面设租界,以后陆续兴建电力厂、自来水厂、水塔、教堂、邮政局、电报局、医院、消防班、清洁队等公共事业机构,还有公共娱乐设施如沿江公园(英法各一个)、网球场、影剧院等。1862年,华侨黎先生在广州创办“万隆兴行”,经营进出口业务,是近代华侨投资之始。1879年,华侨卫省轩在广州文昌沙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火柴厂。1890年,华侨黄秉常在广州创办中国第一家电灯公司。

    ——据《广州历史大事记》整理

    1.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自治运动的特点及历史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广州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 26. (2017·长春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粮食总产量 年份 粮食总产量
    1953 82.5 1957 105.0
    1954 85.6 1958 141.2
    1955 106.8 1959 124.7
    1956 127.6 1960 133.2

    ——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

    材料二  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粮食总产量 年份 粮食总产量
    1953 166.83 1959 169.68
    1954 169.52 1960 143.5
    1955 183.94 1961 136.50
    1956 192.75 1962 154.41
    1957 195.05 1963 170.00
    1958 197.65 1964 187.5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4)》编制

    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取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两个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粮食产量与国家政策的角度予以说明。

  • 27. (2017·长春模拟)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建国至嘉庆十二年(1644—1807年)160多年的时间里,清朝白银对制钱的比价一般在1000文以下,1808年以后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银钱比价持续上涨。银价的上涨意味着广大劳动者必须付出更多的铜钱(完税)……1845年银价上涨更甚,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鸦片战争后10年间,全国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更多的外国银元流入中国社会,外商趁机用成色较低的银元套购中国纹银运往国外,制成银元后返销中国牟取暴利。

    ——摘编自许弘《近代中国银货币改革述论》

    材料二  林则徐于1833年提出自铸银元。光绪初年,吉林省首先用机器试铸银币。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才获准在广东设造币厂。此后,湖北、江苏等省纷纷仿效。1905年,清政府开始全面进行货币改革,目的是统一银币。但由于本位币不定,引起了“两”“元”之争。焦点是用“两”还是用“元”,以湖广总督张之洞、直隶总督袁世凯为代表的“一两”银币派认为各国应有自己的币制体系,中国不能亵渎国体而丧失主权……1910年,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自此,两元之争落下帷幕。……1911年,停止各省自由铸造,铸币权统归中央。……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灭亡,银币没有来得及正式发行。

    ——摘编自刘士刚《晚清的货币政策》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银贵钱贱”现象日益严重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清货币改革的特点并评价上述改革。

  • 28. (2017·长春模拟)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庚子国变后,由于朝廷威信扫地,到新政时讲“民主”、骂“专制”,即便在“体制内”也不再敏感。当时绝大多数立宪派主张英国式宪政,虽非共和,已认民主。他们与革命派的分歧已不是民主不民主,而是排满不排满了。

    材料二  中国在日政治侨民众多,维新派在戊戌失败后,革命派在辛亥胜利前,都以日本作为主要流亡地。至于一直在国内发挥影响的立宪派干将如杨度、汪荣宝等,也是留日回来的。尤其在1912—1918年间,出国留学者几乎都往日本。而这个时期恰恰是“个人自由”和“民主”的观念大举进入中国之时。如果说十九世纪的“西学东渐”主要靠华人赴西和西人来华、1920年以后中国的激进思潮相当程度上来自留苏留法学生,那么十九至二十世纪之交的个人自由和民主思潮,包括以这种思潮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更主要是留日学生带来的。

    ——以上材料均摘自秦晖《两次启蒙与“日本式自由主义”》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十九世纪至1920年以前“东渡扶桑”留学大潮的影响。

  • 29. (2016·荆州模拟)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战略地位开始逐渐受到美国决策者的重视。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中国的抗日与美国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美国在大规模援华的同时,从长远利益出发,确定了战后对华政策的长远目标,即建立一个相对稳定而亲美的中国以发挥多种作用,中国成为美国在亚洲的主要据点,抵制苏联的影响,为美国提供巨大的市场和原料基地,在国际事务中提供坚定支持美国的一票。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显示出来的重要军事价值,促成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和提高。抗战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可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重视中国战略地位的原因。

    2. (2) 列举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逐步实现“三级跳”的基本史实。并从战后世界新的经济秩序形成的角度,用史实说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

  • 30. (2017·长春模拟)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严复生平经历

    1854年1月8日,出生于今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阳岐村一中医世家。

    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1877年3月,赴英国学习海军三年。

    1890年,升为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1895年,甲午战争后在天津《直报》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主张变法维新、武装抗击外来侵略。

    1896年,创办俄文馆,并任总办,俄文馆为中国最早的俄语学校;帮助张元济在北京创办通艺学堂;9月24日捐款100元资助梁启超与汪康年在上海创办的《时务报》。

    1897年,和王修植、夏曾佑等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和《国闻汇编》,宣传变法维新;将《天演论》在《国闻报》报上连续发表。

    1898年,光绪帝命严复来京觐见,阐述变法主张;改捐同知,撰《上光绪皇帝万言书》。

    1910年,海军部授为协都统,后任资政院议员。

    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校,任首任校长;11月辞去校长职务。

    1915年5月,严复被袁世凯聘为宪法起草员。8月23日筹安会宣布成立,严复列名为筹安会的发起人,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7年,对张勋复辟表示同情。

    1921年10月27日在福州郎官巷住宅与世长辞,终年69岁。

    ——摘编自《严复年谱》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严复的人生经历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后严复的思想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