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岳麓版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 /第6课 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岳麓版历史选修四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第6课康熙皇帝与多民族...

更新时间:2016-01-19 浏览次数:647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康熙帝曾评价自己的一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对历史发展作出的最突出贡献是(  )。

    A . 通过抗击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的主权 B . 将清政府的统治扩展到全国 C . 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 . 尊重和弘扬各民族传统文化
  • 2. 康熙帝统治时期,中国形成了一个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相当强大的统一国家。在下列四项有关康熙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哪一事件的性质与其他事件根本不同(  )。

    A . 平定三藩 B . 统一台湾 C . 雅克萨之战 D . 平定准噶尔叛乱
  • 3. 1683年康熙帝命令清军进入台湾,对此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 坚持了国家统一的立场 B . 消灭了明朝的残余势力 C . 扩大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D . 驱逐了外来势力入侵
  • 4. 康熙说“宋儒朱子,注释群经,阐发道理……朕以为孔、孟之后,有裨斯文者,朱子之功,最为宏巨。”他对朱熹如此高的评价从根本上看是因为       (  )。

    A . 康熙熟读经书 B . 先祖遗留的崇尚儒学的传统 C . 缓和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 D . 用儒学作为巩固统治的工具
  • 5. 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的重要意义在于  (  )。

    A . 双方平等协商,提供了处理领土争端的范例 B . 是清朝军事胜利后的又一重大胜利 C . 用法律手段维护了领土主权 D . 收回了尼布楚等地的主权
  • 6. 康熙在孔子故乡曲阜亲书 “万世师表”,悬于大成殿上,其作用不包括(  )。

    A . 缓和了阶级矛盾 B . 缓和了汉藏之间的民族矛盾 C . 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 D . 巩固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 7. 下列事件发生最早的是  (  )。

    A . 《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B . 收复台湾 C . 雅克萨之战 D . 平定“三藩之乱”
  • 8. 康熙帝用武力消灭台湾郑氏政权,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对此最确切的评价是(  )。

    A . 抵抗外来势力的入侵 B . 进一步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C . 扑灭反清武装 D . 消灭明朝残余军事力量
  • 9. 某校高二年级将举办“杰出历史人物”图片展。小张找到“康熙大帝”像,他在康熙的主要事迹栏中写下了“少年果敢,制服权臣;当机立断,平定三藩;一鼓作气,消除割据;除恶务尽,平定叛乱”,但他觉得还不能全面展现康熙帝的功绩。你认为下列选项可以作为图片展补充的是 (  )。

    A . 修筑驰道,巩固统一 B . 羁縻府州,形成制度 C . 抗击沙俄,维护主权 D . 设台湾府,加强控制
  • 10. 康熙帝初年面临的形势包括(  )

    ①建立新王朝政权 ②对边疆地区未有效控制

    ③沙俄势力威胁边防安全 ④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1. (2022高二下·鄠邑月考) 康熙帝和吴三桂斗智斗勇的故事曲折、艰难,至今在民间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康熙帝和吴三桂等三藩之间的矛盾斗争,从清朝初期国内的局势看当属于(  )
    A . 满汉民族间矛盾 B . 清王朝与明王朝残余势力的矛盾 C . 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D . 封建国家内中央政权与分裂割据势力的矛盾
  • 12. 对康熙帝与蒙古贵族噶尔丹的战争,我们持肯定态度,主要是因为(  )
    A . 是掌握中央政权的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 B . 有利于维护内地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C . 是反对少数民族进攻的自卫战争 D . 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 13. 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其意义主要是(  )

    A . 捍卫了边疆,维护了领土主权的完整 B . 抗击沙俄,显示国威 C . 以战胜为条件求得和平 D . 解决了中俄东段边界问题
  • 14. 下列有关康熙帝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的措施,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平定三藩之乱               ②统一台湾

    ③乌兰布通战役打败噶尔丹     ④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①②④③ D . ①④②③
  • 15. 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件表明,康熙(  )

    A . 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B . 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 C . 改变闭关锁国政策 D . 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
  • 16. 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中写道:“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他的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
    A . 雅克萨之战的胜利 B . 清军平定三藩之乱 C .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 清军进入台湾
  • 17. 康熙帝剪除鳌拜集团和平定三藩之乱,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这两种势力都(  )

    A . 拥有较大的势力 B . 严重威胁皇权 C . 有称帝的野心 D . 不服从皇帝命令
  • 18. 清初,广大人民支持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其原因在于平定叛乱有利于(  )

    A . 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B . 维护大清王朝的威严 C . 维护各民族间的团结和友好交往 D . 维护中国的国际形象
  • 19. “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先哲朱熹的这一观点,凝聚了中国人对师长的无限尊崇。“万世师表”涉及的人物有(     )

    ①孔子 ②孟子 ③康熙帝 ④乾隆帝

    A . ①④ B . ①③ C . ①② D . ③④
  • 20. 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

    ③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   ④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下列材料:

    情景一 康熙帝与中西文化

    1674年,康熙命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铸造便于携带的轻巧大炮,亲临卢沟桥炮场检验,赞扬“西洋炮甚利,且轻便易运”。所造350门炮在平定三藩之乱中大显神威。为嘉奖南怀仁,康熙封他工部侍郎。但是据史料记载,康熙帝的统治政策中也有推崇孔孟之道、程朱理学,重新提倡八股文,允许妇女缠足等内容。

    情景二 康熙帝与国家统一

    康熙帝在不同时期写的三首诗①滇平       ②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③瀚海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未衿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天未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

    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1. (1) 情景一所列举的史实是要说明什么观点?对此你有何看法?
    2. (2) 根据这些诗词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三首诗所涉及的历史事件。
    3. (3) 通过以上两个情景,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角度,评价康熙帝的贡献。
  • 2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供”。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请求。

    ——《台湾外纪》

    材料二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十二月初一日,施琅往福建省……会议台湾去留。众以留恐无益,弃虞有害,各议不一。施琅遂决议主留。题疏曰:“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桥,延袤数千,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臣奉征讨,亲历其地,备见野沃土膏……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此地原为红毛(荷兰殖民者)聚处,无时不在涎贪,亦乘势以图……断乎不可弃……”圣祖览琅疏,下部议。议:“台湾古为盛天府、万年州、三兴州。今改为台湾府,辖三县。”……遂收入版图,设置学官教化,永为海外文物富饶之邦矣。——江日升《台湾外纪》

    1. (1) 材料一中,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 (2) 材料二所说的台湾“弃留”之争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根据材料分析,施琅在“台湾弃留”问题上的观点是什么?其理由有哪些?
    3. (3) 对“台湾弃留”问题,康熙帝作出了什么决策?这一决策有何影响?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不论对传统文化还是西学,不论对中国人还是对外国传教士,都没有偏见。他的这种对待各种文化、不同种族的平等心态,来自于其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

    材料二 康熙对孔孟程朱那一套的迷恋与提倡几乎超过任何汉人皇帝,实在基于对儒家思想中消极面的偏爱,并由此造成了清代窒息改革的沉闷政治局面。……汤若望、南怀仁的天文历算虽然精确,却只用来为宫廷迷信活动服务;白晋、雷孝思、杜德美等人花费三十多年测绘出了《皇舆全览图》,全国印刷业、测绘业却未趁此而改进;南怀仁造出的西洋火炮虽受到康熙夸奖,却既未推广,也未引起对军火工业的重视;科学著作翻译过来了,而府州县学仍在以八股取士……。

    ——郭长庚《应当重新评价康熙帝》

    1. (1) 材料一、二在康熙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据材料概括指出这种不同。
    2. (2) 有人认为是阎崇年过人的学问成就了康熙过人的业绩,你认为正确的评价人物方法有哪些?
  • 24. 阅读下列材料:

    1960年4月,全国人大二届二次会议期间,毛泽东与老舍先生论及康熙。

    毛泽东一开口便说,满族是个了不起的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过伟大贡献。他还说,清朝开始的几位皇帝都很有本事的,尤其是康熙皇帝。

    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他三征噶尔丹,团结众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他进兵西藏,振兴黄教,尊崇达赖喇嘛,护送六世达赖进藏,为维护西南边疆的统一,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他进剿台湾,在澎湖激战,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他在东北收复雅克萨,组织东北各族人民进行抗俄斗争,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保证我国永戍黑龙江,取得了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为巩固东北边疆做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第二个伟大贡献是他的统一战线政策。满族进关时兵力只有5万多,加上家属也不过20万,以这样少的人口去统治那么一个大国,占领那么大领土,管理那么多人口,矛盾非常突出,康熙皇帝便发明了一个统一战线,先团结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后来又团结了汉族的上层人士,他还当面学习和继承了当时比满文化要先进得多的汉文化,他尊孔崇儒。在官吏的设置上,凡高级官吏都是一满一汉,大学士、尚书、侍郎、军机大臣都是如此。这样,康熙便非常成功地克服了满族官员少的困难,真正达到了神奇效果。

    ——引自新华网

    1. (1) 列举康熙皇帝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突出贡献?
    2. (2) 康熙皇帝入关后是如何运用统一战线政策确立并巩固清朝在全国统治的?
    3. (3) 从康熙皇帝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活动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重要历史启示?
  • 25. 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了西方天文历法等知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十五年(1676年),康熙帝谕令钦天监:“向者新法(指西法)、旧法是非争论,今既知新法为是,尔衙门习学天文历法满洲官员,务令加意精勤。此后习熟之人方准升用,其未经学习者不准升用。”

    ——《清圣祖实录》卷62(康熙十五年,1676年谕令)

    材料二  论者以古法今法(指西法)之不同,深不知历原出自中国,传及于极西,西人守之不失,测量不已,岁岁增修,所以得其差分之疏密,非有他术也。

    ——康熙帝《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论》(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

    材料三  乾隆年间钦定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评论《寰有诠》时曾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逾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也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

    ——李建军《影响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科学价值观》

    1. (1) 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康熙皇帝对古法与西法的认识前后有何异同?

    2. (2)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评析康熙、乾隆皇帝对西学态度带来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