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泰安市高新区2019-2020学年(五四制)九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19-11-22 浏览次数:27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共36分。)
  • 1. 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
    A . 面粉 B . 蔗糖 C . 牛奶 D . 花生油
  • 2. 小红观察在不同酸碱度下紫甘蓝(如图)汁液所显示的颜色,记录如下表。下列物质中,能使紫甘蓝汁液变紫红的是(  )

    pH

    1

    2-3

    4-6

    7-9

    10

    11

    12-14

    颜色

    深红

    紫红

    浅紫

    绿

    黄绿

    A . B . 食盐溶液 C . 硫酸溶液 D . 氢氧化钠溶液
  •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测定溶液pH B . 配制溶液 C . 称量固体 D . 稀释浓硫酸
  • 4. 按酸、碱、盐、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A . H2SO4、Ca(OH)2、Na2CO3、Fe2O3 B . NH4NO3、NaOH、Na2SO4、H2O C . HCl、 NaHCO3、AgCl、CuO D . NaOH、H2CO3、NaCl、CO2
  •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所有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B .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是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都静止不动 C . pH值与溶液中所含的H+和OH-多少没有任何关系 D . 氯化钠溶于水既存在钠离子、氯离子扩散过程,也存在其水合过程
  • 6. 下列洗涤方法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 . 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B . 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 . 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 . 用稀盐酸洗去盛有石灰水的试剂瓶上白膜
  • 7. 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安全。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 在浓盐酸的瓶口,用手轻轻扇动闻气味 B . 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C . 将pH试纸伸入待测溶液中测其pH值 D . 在实验室不能用尝的方法感受酸是否有酸味
  • 8. 下图是物质X溶于水发生解离后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能说明X是一种碱的是(  )
    A . B . C . D .
  • 9. 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中残余硫酸;②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

    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④将稀氨水(含有NH4+、OHˉ)涂抹在蚊虫叮咬处(分泌岀蚁酸)止痒。

    A . ①②③④ B . 仅①②③ C . 仅②③④ D . 仅①③④
  • 10. 为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某同学设计图1所示装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支装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试管,向烧杯中的水里加入足量物质X,搅拌。结合图2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对硝酸钾溶液变化的推断不合理的是(  )

    A . X为NaCl固体,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液仍是饱和溶液 B . X为NaOH固体,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C . X为NH4NO3晶体,试管中有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D . Ⅹ为浓硫酸,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 11.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  )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试剂

    A

    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无色酚酞试液

    B

    稀盐酸和稀硫酸

    氢氧化钡溶液

    C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石蕊试液

    D

    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碳酸钠溶液

    A . A B . B C . C D . D
  • 12. 某同学对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中和,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种实验方案。通过对四个实验方案的评价,你认为最佳的实验方案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28分)
  • 13.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1) 氧化钙常用于食品包装袋中的干燥剂,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下同);
    2. (2) 稀盐酸用于除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反应。
  • 14. 化学知识的探索中需要科学的方法。根据相关要求回答问题:
    1. (1) 化学实验中常采用变量控制法。如探究“溶质的种类对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性的影响”时,在实验中要改变的量是,要保持 不变的量是和水的量。
    2. (2) 从定性到定量是化学科学认识物质的基本规律。溶解性是对物质溶解能力一种定性描述,  则是对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溶液的酸碱性是对溶液性质的一种定性描述,而溶液的酸碱强弱的程度则可用 表示。
  • 15.               
    1. (1) 如图所示,氯化铵和硝酸钾溶解度曲线。根据相关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①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氯化铵的溶解度(填“<”或“=”)

      ℃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与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③t2℃时,100g水中加入60g氯化铵,充分搅拌,得到的氯化铵溶液的质量为g,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只列出算式,不计算结果)。

      ④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铵,想要得到纯净的硝酸钾的方法是 。

    2. (2) M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用物质M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①物质M是 (填“硝酸钾”或“氯化铵”);

      ②将t2℃时A烧杯中的不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有 (填字母序号)。

      a.升温b.降温c.加溶质Md.加水e.恒温蒸发水f.与t2℃时M的饱和溶液混合

  • 16. 迁移和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依据不同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理,根据NaOH性质用图1总结了K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K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 (1) 填写图1空白处,以完善知识网络图;
    2. (2) 为了验证反应①,小明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KOH溶液中,溶液变成色;
    3. (3) NaOH必须密封保存,同理KOH固体也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写出KOH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
    4. (4) 小明用微观示意图(图2)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该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其实质是 。在图2所示的反应过程中,小明对反应溶液的pH进行了三次测定,当溶液pH=10时,溶液中溶质为(填化学式,下同);pH=7时,溶质为;pH=3时,溶质为
    5. (5) 写出符合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26分)
  • 17. 下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 (1) 改正图中两处错误:a  ;b
    2. (2) 用图中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
    3. (3) 称量NaOH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在标尺位置见右图,则称取的NaOH质量为g。

    4. (4) 量取读数时,下图视线角度正确的是 (填字母标号);

    5. (5) 图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其目的是
    6. (6) NaOH称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10g的砝码有缺损,若其它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7. (7) 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在(填“广口瓶“或”细口瓶”)中,请填好下图中的标签内容 。

  • 18. 对比学习有利于发现事物的共性与个性。为探究酸的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四个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⑴用玻璃棒蘸硫酸在白纸上写字

    (填“浓”或“稀”)硫酸使白纸炭化。

    即使是同种酸,由于不同,它们的性质不完全相同。

    B试管中产生气体速率比A试管快

    相同种类和浓度的酸与不同种类的金属反应快慢不同,这与金属的有关。

    两试管中均产生

    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性质,这是因为酸的溶液中都含有(填符号)。

    E试管中产生;F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不同的酸会导致酸的性质 。因此,可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盐酸和硫酸

  • 19. 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中和反应,以及反应后溶液的成分,进行了如右下图所示的实验,并绘制了反应过程中烧杯内溶液的pH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图。请你参与学习并填写空格:

    1. (1) 烧杯中盛放的是溶液;
    2. (2) 曲线上b点坐标为(18,7),该点所表示的意义是
    3. (3) 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的成分进行探究如下: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的微粒有什么?

      【假设猜想】依据曲线上的点和已学

      知识分析,提出了以下四种猜想:

      猜想一:只有Na+、Cl-、H2O;

      猜想二:有Na+、Cl-、H2O、H+

      猜想三:有Na+、Cl-、H2O、OH-

      猜想四:有Na+、Cl-、H2O、H+、OH-

      小红同学认为猜想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

    4. (4) 【实验探究】

      ①小芳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猜想 不成立;

      ②小君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无明显变化,认为猜想一成立。小明同学认为小君同学的判断不科学,理由是 。

      ③小兰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碳酸钠溶液,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由此断定猜想二成立。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拓展】

      请你用与①、②、③不同类别的试剂,设计另一种方案验证猜想二成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二成立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0分)
  • 20. 某花卉基地配制180g20%的硝酸铵溶液,将此溶液平均分成两份,进行如下操作,请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只填计算结果)
    1. (1) 加入10g硝酸铵,完全溶解:
    2. (2) 加入10g,30%的硝酸铵溶液:  。
  • 21. 兴趣小组的同学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经干燥处理后,定性测定该固体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小组同学想通过定量实验测定该药品中碳酸钠的含量。具体做法: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120g该药品中把产生的CO2气体用足量的NaOH溶液吸收,同时测量2分钟内NaOH溶液增加的质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时间/s

    0

    20

    40

    60

    80

    100

    120

    增加的质量/g

    0

    7

    13

    18

    22

    22

    22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请在坐标纸上,以反应时间为横坐标,以产生CO2的质量为纵坐标画出产生气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并写出CO2气体被足量NaOH溶液吸收的化学方程式 ;

    2. (2) 从表中看出:NaOH溶液质量增加22g后,质量不再增加,表明 ;
    3. (3) 计算药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