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兴宁市齐昌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19-12-07 浏览次数:31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19八上·兴宁期末)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疾 B . 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C . 魔术师将人悬浮空中的表演,看得观众张目结舌 D . 曹禺的《雷雨》,以其独具匠心的构思展示了周家由盛而衰的悲剧,具有撼人心魄的
  • 2. (2019八上·兴宁期末)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个养猪场养的猪不少于500头左右。(将“左右”改为“以上”) B . 为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将“不再”改为“再次”) C . 每一个有志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将“将来”移到“自己”后面) D . 经过这次活动,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删去“使”字)
二、句子默写
  • 3. (2019八上·兴宁期末)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1)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 (2) 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3. (3) 崔颢的《黄鹤楼》中,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4. (4) 《雁门太守行》中,抒发了诗人誓死报国忠心的句子是:
    5. (5) 请把杜甫的《春望》默写完整。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三、字词书写
  • 4. (2019八上·兴宁期末)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ruì  bù  kě  dāng ()。
    2. (2) 我看见他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pán shān()地走到铁道旁边。
    3. (3)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qiǎo miào jué lún()。
    4. (4) 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cháng tú bá shè()的行旅。
四、综合性学习
  • 5. (2019八上·兴宁期末) 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新贫族下定义,不超过70字。

        新贫族是近年来在城市里出现的一个新兴的人群,又被戏称为“拿高薪的穷人”。所谓“贫”是指他们挣得不少花得更多,有钱时挥金如土,没钱时便一贫如洗。他们消费的热情最强劲,消费的理念最前卫,消费的方式最COOL。这些人大多在26~35岁之间,大多生活在写字楼里,他们领导着市场的新潮流。

五、课内阅读
  • 6. (2019八上·兴宁期末) 阅读理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舜于畎亩之中(

      ②人恒

      ③出则无国外患者(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 . 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这个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 . 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说国家再说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 . 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六、课外阅读
  • 7. (2019八上·兴宁期末)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 , 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曰:“更为曲突远徙其积薪不者将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居无几何,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燔发灼烂者在上行 , 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注释:①突:烟囱。②嘿:同“默”。③燔发灼烂者在上行:燎了头发、烧伤的坐在上席。燔,烧。灼,烤、烧。上行(háng),上席。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
      A . 见其灶突/中通外 , 不蔓不枝 B . 无几何/无何 C . 于是杀牛酒/且焉土石 D . 火患/处亡气
    2.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更 为 曲 突 远 徙 其 积 薪 不 者 将 有 火 患。

    3. (3) 本则故事具有警醒世人的作用,请结合选文说说文章的寓意是什么。
七、现代文阅读
  • 8. (2019八上·兴宁期末)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中国石拱桥

        ……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1. (1) 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州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单拱。 B . 赵州桥大拱两肩上的两个小拱主要是美观作用。 C . 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是为了说明赵州桥的美观。 D . 坚固的赵州桥历经1300多年仍保持原来的雄姿。
    2. (2)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中的“几乎”能删掉吗?试分析。
  • 9. (2019八上·兴宁期末)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腊味飘香

    胡玲

        ①每逢寒冬,必定制作腊味。这个节目在我家一直延续保留着,俨然成为一种习俗。

        ②虽然超市、商场里,各种腊味琳琅满目,在我家,还是喜欢自己制作腊味。我一直固执地认为,自己亲手制作的腊味风味更独特,口感更好,而且还能享受腊味制作过程中的趣味,还有腊味做成后的满足和幸福感。

        ③像许多家庭一样,母亲是制作腊味的灵魂人物,而我,只能帮她打打下手。

        ④母亲说,天气越冷,寒风越猛,太阳越大,做出来的腊味越好。她看了几天的天气预报,说,最近天气好,做腊味最好不过了。晚上,母亲把大蒜、生姜、花椒拿出来,这些都是制作腊肠的调料,有了它们,腊肠的口味不至于单调乏味,会变得麻辣鲜香。我们剥好大蒜,把生姜清洗干净、晾干。

        ⑤第二天一早,我和母亲带着准备好的调料,赶往菜市场。我们买了50多斤猪肉, 五花的,一半做腊肠,一半做腊肉。母亲说,制作腊味,必须是五花肉,太肥的吃起来过于油腻,而全瘦肉,吃起来太干太柴,只有五花肉做出的腊味,油而不腻,有韧劲有嚼头。

        ⑥一到冬天,菜市场就多了许多专门做腊肠的摊位。我们把五花肉提到摊位,老板给肉去了皮,放进绞肉机的口里,然后加入我们自己备的调料,撒上盐。机器的出口处,套上洗净的肠衣,在末端打好结。肠衣一般选用猪小肠。随着绞肉机“隆隆”的轰鸣声,红白相间的碎肉慢慢灌进肠衣里,干瘪的肠衣像吹了气的气球,慢慢膨胀起来。很快,一条条肠衣里灌满了碎肉,饱满通透,油亮欲滴,煞是好看。

        ⑦到此阶段,腊肠已算做好,但母亲是个精益求精的人,她说,机器做的腊肠太松了,煮熟后刀切,容易碎掉。于是,回家后我们又用手将肠衣里的肉慢慢挤紧实,每隔一段,用线再扎一下。

        ⑧然后是制作腊肉。把肉切成小块,用干净的桶装好,每块抹上盐和酱油,盖上盖子。经过一天一夜的腌制,盐和酱油慢慢渗入到肉中。第二天就可以拿出来晾晒了。

        ⑨一串串腊肠,一块块腊肉,挂在阳台上,鲜艳喜庆,油亮诱人,它们耐心而安静地接受着阳光和寒风的洗礼。经过半个多月的晾晒,逐渐枯萎缩水,冒出一层细细的油,淡淡的腊味清香在空气里萦绕,久久不散。此时,腊味的制作算真正大功告成了。

        ⑩接下来的日子,腊味会成为餐桌上重要角色。当腊味在舌尖上绽放出美味,总有回忆涌上心头。儿时,每到生日,母亲总会给我蒸上两节腊肠,再炒一个腊肉炒青椒,挑食的我可以吃下两大碗米饭。长大了,到外面求学或外出,离别故乡时,母亲总会在我的行李里塞上腊味,在异乡吃到家乡的腊味,会不由想起母亲和家乡,孤寂的心会涌上一股暖意。成家了,腊味还是陪伴在我的餐桌上,将平淡的烟火日子点缀得生机盎然。在我家,在别的很多家庭里,腊味往往代表着母亲的爱和家的亲切,我想,这也是多年来,人们一直虔诚痴迷腊味的主要原因吧。

       ⑪我的心里,没有任何一种美食可以与腊味比拟,飘香的腊味里,夹杂了深深的思念和乡情,饱含着浓浓的爱意和温暖。

    (选自《南方日报》,2018年1月11日)

    1. (1)     为什么在作者家,制作腊味会成为一种习俗?请概括其原因。
    2. (2) 请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3. (3) 分析第三段在文中的作用。
    4. (4) 请说说你对“我的心里,没有任何一种美食可以与腊味比拟,飘香的腊味里,夹杂了深深的思念和乡情,饱含着浓浓的爱意和温暖”这一句话的理解。
八、作文
  • 10. (2019八上·兴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走在青春的路上,其间会有许多难以忘怀的日子或瞬间,会有回味无穷的往事、人物或景物,也会有令你感慨万分的团聚与离别、欢笑与泪水。青春留下的足迹、声音、色彩、滋味、风采是多姿的,青春的印象是难忘的,意义是深远的。青春只有一次,可贵且值得铭记。

    请以“青春的印记”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九、名著阅读
  • 11. (2019八上·兴宁期末)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松毛虫

        ①第三天,一切还都像第二天一样。这天夜里非常冷,可怜的毛虫又受了一夜的苦。我发现它们在花盆沿分成两堆,谁也不想再排队。它们彼此紧紧地挨在一起,为的是可以暖和些。现在它们分成了两队,接理说每队该有一个自己的领袖了,可以不必跟着別人走,各自开辟一条生路了。我真为它们感到高兴。看它们那又黑又大的脑袋迷茫地向左右试探的样子,我想不久以后它们就可以摆脱这个可怕的圈子了。可是不久我发现自己又错了。当这两支分开的队伍相逢的时候,又合成一个封闭的圆圈,于是它们又开始了整天兜圈子,丝毫没有意识到错过了一个绝佳的逃生机会。

        ②后来的一个晚上还是很冷。这些松毛虫又都挤成了一堆,有许多毛虫被挤到丝织轨道的两边,第二天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在轨道外面,就着轨道外的一个领袖走,这个领袖正在往花盆里面爬。这队离轨道的冒险家一共有七位,而其余的毛虫并没有注意它们,仍然在兜圈子。

        ③到达花盆里的毛虫发现那里并没有食物,于是只好垂头丧气地依照丝线指示的原路回到了队伍里,冒险失败了。如果当初这择的冒险道路是朝着花盆外面而不是里面的活,情形就截然不同了。

    ④一天又过去了,这以后又过了一天。第六天是很暖和的。我发现有几个勇敢的领袖,它们热得实在受不住了,于是用后脚站在花盆最外的边沿上,做着要向空中跳出去的姿势。最后,其中的一只决定冒一次险,它从花盆沿上溜下来,可是还没到一半,它的勇气便消失了,又回到花盆上,和同胞们共甘苦。这时盆沿上的毛虫队己不再是一个完整的圆圈,而是在某处断开了。也正是国为有了一个唯一的领袖,才有了一条新的出路。两天以后,也就是这个实验的第八天,由于新道路的开辟,它们已开始从盆沿上往下爬,到日落的时候,最后一只松毛虫也回到了盆脚下的巢里。

        ⑤我计算了一下,它们一共走了四十八个小时。绕着圆圈走过的路程在四分之一公里以上。只有在晚上寒冷的时候,队伍才没有了秩序,使它们离开轨道,几乎安全到达家里。可怜无知的松毛虫啊!有人总喜欢说动物是有理解力的,可是在它们身上,我实在看不出这个优点。不过,它们最终还是回到了家,而没有活活饿死在花盆沿上,说明它们还是有点头脑的。

    1. (1) 作者想要通过实验证明什么?
    2. (2) 请从原著中再举出松毛虫的其他两个习性。
    3. (3) 选文中作者进行的实验及其结果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