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2020年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仿真试卷(一)

更新时间:2020-03-31 浏览次数:336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2019·常德) 好莱坞英雄史诗片《史前一万年》上映时获得不错票房,该片将视线放到了人类的远古时期。假如你也想穿越时空,回到远古时期去体验我国最早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最好选择去(   )
    A . 云南 B . 北京 C . 浙江 D . 陕西
  • 2. 如下图中的文字,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这种文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从商朝时期一直被使用到今天 B . 直到近代才被人们发现和识别 C . 记载的内容只涉及祭祀与战争 D . 是中国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的
  • 3. 2019年3月2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向到访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赠送了一份特殊礼物——1688年法国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该特殊礼物反映出法国很早就有学者宣传(   )
    A . 儒家思想 B . 墨家思想 C . 道家思想 D . 法家思想
  • 4. 一位历史学家说,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以下史实能支持后一种观点的是(   )

    ①实行郡县制

    ②建造阿房宫

    ③统一度量衡

    ④修建骊山陵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5. (2019·泰安) 1877年,西方学者首次使用了“丝绸之路”一词,用于描述汉代时期的中国和中亚,西亚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交通线。这里介绍的是“丝绸之路”的(    )
    A . 产生背景 B . 主要行人 C . 路线走向 D . 开通前提
  • 6. (2019·眉山) 《唐摭[zhí]言》中记载,(唐太宗)见新进士鱼贯而出,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喻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材料反映的是(   )
    A . 禅让制 B . 察举制 C . 九品中正制 D . 科举制
  • 7. 以下文物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① C . ②①④③ D . ①②④③
  • 8. (2019·滨州) 据学者统计“北宋一朝科举考试共录取文士60035人,平均每年约360人;武举考试共录取武士868人,平均每年约5人。”宋代还规定文武官员在任期间,文臣考核升迁的年限比武臣短。据此可知,宋代的国策是(    )
    A . 重文轻武 B . 休养生息 C . 重农抑商 D . 科教兴国
  • 9. 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可填(   )

    A . 设置台湾府 B . 签订《尼布楚条约》 C . 平定噶尔丹叛乱 D . 实行金瓶掣签制
  • 10. “取得战争胜利的英国人则试图建立中外交往的新制度……这些新制度的发展集中体现在初期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上。”与之直接相关的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天津条约》
  • 11. (2019·苏州) 20世纪初,当欧洲逐渐笼罩在战争阴云之下的时候,列宁曾热情地称赞“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这里列宁称赞的是(    )
    A . 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气象一新 B . 十月革命使中国人民看到曙光 C . 中共成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D . 国共合作推动了大革命的兴起
  • 12. 2019年是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对下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

    A . 这场运动在上海爆发 B . 运动是由学生最先发起的 C . 运动后期的主力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 D . 这场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 13. 1928年,毛泽东总结根据地斗争经验,规定部队必须执行三大纪律及六项注意。其中有“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说话和气”“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这些内容表明中国共产党(   )
    A . 维护国共合作 B . 注重军民关系 C . 强调农业生产 D . 重视城市起义
  • 14. (2019·黔南) 有人将贵州省的旅游归纳为:一栋房子,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子(黄果树)。“一栋房子”成为人文旅游景点是因为这里(   )
    A . 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一大” B . 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起点 C .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D . 召开了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
  • 15. (2019·衡阳) “毛泽东和中央军委走了两步最关键又最精彩的棋:一是首先歼灭黄伯韬兵团,争取了战役主动权;二是截断徐蚌线,对整个战役的发展起了加速作用。”材料中的战役是(   )
    A . 辽沈战役 B . 平津战役 C . 渡江战役 D . 准海战役
  • 16.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材料中“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件事?(   )
    A . 开国大典 B . 土地改革 C . “一五计划” D . 三大改造
  • 17. (2019·聊城) 1980年12月11日,温州市鼓楼工商所向章华妹颁布发了由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盖章的营业执照。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第一份个体营业执照。这表明(    )
    A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 . 国营企业改革起步 C . 个体经济取得合法地位 D .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 18. (2019·德州)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提到:“九二共识……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使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九二共识”指的是(    )
    A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 .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 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D . 两岸同胞齐心协力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 19. (2019·威海) 英国诗人雪莱说:“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之根都在希腊,古希腊文明回声的最强音,是世界许多民族每天都在运用的语言文字。”这句话的含义是(    )
    A . 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 B . 古代希腊人是欧洲人的祖先 C . 古代希腊是一切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D . 希腊文明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源
  • 20. 请为以下三幅图片,选一个正确的主题(   )

    A . 亚非文明 B . 欧亚文明 C . 封建时代的欧洲 D . 封建时代的亚洲
  • 21. 正如对上帝的崇拜开创了中世纪,对人的自身的崇拜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一个崭新的时代--“近代”。开启“对人的自身的崇拜”的先驱是(   )
    A . 但丁 B . 莎士比亚 C . 达•芬奇 D . 哥伦布
  • 22. 学者白海军在《2049,相信中国》中指出:“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作者这样说,是因为(   )
    A . 世界初步联系成整体 B . 贸易中心转到了北美洲 C . 哥伦布发现了南极洲 D . 麦哲伦实现了环球航行
  • 23. (2019·南通) 下表是英国1740年至1861年钢产量的统计数据。导致英国钢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时间1740年1788年1791年1861年
    产量1735吨6830吨125079吨3800000吨
    A . 手工工场的兴起 B . 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 C . 工业革命的开展 D . 参加“一战”的需求
  • 24.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在美国历史上,我比任何其他总统都更像总统,只是也许除了戴大帽子的林肯。我承认,林肯很强硬。让特朗普都自愧弗如的林肯总统曾经(   )
    A . 领导北美各州建立独立国家 B . 推行新政,渡过“大萧条” C . 领导美国进行反法西斯斗争 D . 坚持斗争,反对国家分裂
  • 25. 计量统计分析是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下表信息,下列选项中对列强实力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项目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9世纪中期工业产值所占位次

    1

    2

    4

    3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1.9

    4.6

    8.1

    1913年工业产值所占位次

    3

    4

    2

    1

    A . 美、德实力变化主要是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B . 英、法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工业跨越式的发展 C . 美、德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最早成为工业国家 D . 英、法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开展工业革命较晚
  • 26. (2019·南京) “在冰冻的条件下,食不果腹、衣难御寒的工人们却在工作岗位上连续工作16个小时”,“1929年4月,由列宁格勒工人倡议并最终在全国形成了劳动竞赛”。上述壮举的目的是(    )
    A . 恢复国民经济 B . 实现工业化 C . 缓解经济危机 D . 推广苏联模式
  • 27. (2019·南京) 在1934年的头四个月里,“公共工程艺术计划”雇佣了三千多位艺术家,在全美各地为政府的各种建筑创作了一万五千多件艺术品。政府部门计算了艺术家们的报酬:总计118.4万美元,每件作品约合75.59美元。该计划的作用是(    )
    A . 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 B . 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 C . 根本上解决了社会就业问题 D . 有助于增强政府调控能力
  • 28. (2019·贵港) 1931年日本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1938年提出“东亚新秩序”,1940年提出“大东亚共荣圈”。这些口号的变化反映了(   )
    A . 国际反法西斯的力量不断壮大 B . 日本不断对外扩张,扩大侵略范围 C . 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 D . 日本国内资源贫乏,陷入困境
  • 29. 美国政府宣布,自2019年5月10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2000亿美元清单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由10%提高到25%。美方的决定严重破坏了国际贸易秩序,严重违反了(   )
    A . 《凡尔赛和约》 B . 万隆精神 C . 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D . 《欧盟宪法条约》
  • 30. 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是(   )

    A .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B . 放缓经济发展速度 C .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D . 坚信人类治理能力
二、综合题
  • 31. 弘扬传统文化,重温民族精神,传播时代新声。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问题。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年5月4日)

    “……我辈皆黄帝子孙,华族胄裔,生于其时,身负干戈,不能驱逐日本出中国,何以为人?我们誓率全体红军,联合友军,即日开赴前线,与日寇决一死战,复我河山,保我民族,保卫国家,是我天职!”

    ——《抗日誓师词》(1937年7月14日)

    1. (1) (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智慧结晶。从下面的历史遗址中任选两例,简述其承载的历史价值。

    2. (2) (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你从下面的两则材料中感受到怎样的民族精神?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3. (3) (科学理论)科学理论是指导中华民族实践探索的伟大旗帜。写出下面年代尺上①②处会议确立的科学理论名称,并举出科学理论指导下对内改革的两例具体举措。

  • 32. (2019·黄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自古以来,我国同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材料一  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

    材料二  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玄奘西行带回大量佛经,他撰写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天竺等地区的宝贵资料;鉴真东渡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材料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和《中国古代史(全一册)》

    1. (1) 根据材料一,二,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盛唐气象的重要表现和唐文化的特点。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出一个典型事例,说明盛唐时期中华文明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3. (3) 唐文化影响深远。在我们今天的文化生活中有哪些唐文化的痕迹?
  • 33. 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一个世纪之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权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英、美、德、法四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表(单位:%)

    国家比例年份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1870

    31.8

    23

    13.2

    10

    1913

    14

    38

    16

    6

    材料三: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以1898年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并且在经济总量上接近头号强国英国……以二次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家。美国崛起的成功首先在于它获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充分的经济要素。……美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20世纪中后期的两次技术革命的主要发源地,这使美国的生产力和企业管理制度处于不间断的创新过程,在核心竞争力上很快超过欧洲并长期保持领先地位。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获得了对欧洲的巨大债券和战争赔偿,实现了世界范围的财富从欧洲向美国的转移,从而奠定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

    ——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材料四: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就组织了以它为首的包括16个国家的所谓“联合国军”,介入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后,1951年2月1日,美国操纵下的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污蔑中国为“侵略者”的决议。

    ——刘建飞:《美国霸权失能与世界多极化趋势初现》

    材料五:大多数国家认识到:联合国并不会任由美国摆布,美国在战争(伊拉克战争)中遇到的困难都与它未能获得联合国的授权有关……此外,法德俄等反战国家通过阻止战争决议的通过,向美国展示了力量。越来越多的国家会意识到,单个国家虽然无法与美国的单边主义抗衡,但联合国提供了一个多极力量制约超强国家的最佳舞台。

    ——刘亚男、吴勇《伊拉克战争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1. (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英国“新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这种新制度对英国有何影响?
    2. (2) 分析材料二中的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 (3) 依据材料三,美国是如何“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的?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20世纪中后期的两次技术革命”中有哪些重大发明?请分别列举一例。
    4. (4) 依据材料四、材料五分析,成立联合国是哪次会议的决定?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在联合国的地位有何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世界格局怎样的发展趋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