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衢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试卷(一)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214 类型:中考模拟
一、语文生活(17分)
  • 1. (2020·衢州模拟) 语文教科书上每个单元的介绍对同学们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提示作用。阅读下面这段文字,领会其要求,并完成任务。

        诗歌,语言凝练,形式精致,讲究韵律和节奏,其内容bāo luó wàn xiàng__________ , 丰富多彩。无论是博大、深沉的情感,还是幽远、隽__________(A.jùn B.juàn)永的哲思,无论是对自然、社会的赞颂,还是对理想的追求、对信念的坚守,都可以用诗歌来表达。本单元的作品主要是新诗,也有以旧体表现时代内容的诗作,还有散文诗。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领略作者的情思,触摸时代的脉搏,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学习本单元,要在反复朗读、感受诗歌韵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1.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为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bāo luó wàn xiàng    (A.jùn B.juàn) 永

    2. (2) 结合语段内容,补全思维导图的信息。

  • 2. (2020·衢州模拟) 古诗文运用。

    古诗文默写。

        古诗中有很多诗句包含哲理,给人以启迪。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时序变化、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与刘禹锡的“”有异曲同工之妙。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形象地道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也有类似的寓意。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蕴含在困境中坚持,终会出现豁然开朗的人生境界的生活哲理。

  • 3. (2020·衢州模拟) “酒”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借“酒”或传达愉悦的感受,或引发深沉的幽思,或展示豪迈的情怀……下列诗句中借“酒”来展示豪迈情怀的一项是(   )。
    A .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B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C .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D .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 4. (2020·衢州模拟) 有同学搜集了很多故宫中的对联,但是弄混了两组对联。请从下面四个语句中选出两句,组成一副对联,按上下联的顺序抄写在答题卡上。

    ①淑气到华轩梅芬绽玉②晴窗挹翠山傍五云多

    ③紫阁宜春花开千树丽④春风生广殿柳色垂金

    上联:下联:

  • 5. (2020·衢州模拟) 在排练课本剧《唐雎不辱使命》时,结尾引发了同学们的讨论,请补全讨论内容。

    秦王:(变了脸色,吞吞吐吐)先生,谢谢您!我现在明白了,韩魏灭亡,而安陵凭借五十里的地方存在,是因为有您啊!(课本剧《唐雎不辱使命》片段)

    小文:秦王并没有感谢唐雎啊。

    小明:原文“长跪而谢之”,不就是感谢唐雎吗?

    小文:不对,“谢”在这里是的意思,并不是表示感谢。

    小丽:我也有类似的例子。第一次我读到《出师表》里“先帝不以臣卑鄙”的时候,还以为他人品有问题,后来发现“卑鄙”是的意思,说明这种现象在古文里挺常见的。

    小文:这种现象被称为“古今异义”,下面语段里的“”就是这样的用法。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节选自屈原《渔父》)

二、阅读时光(50分)
  • 6. (2020·衢州模拟) “红色经典”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路标,其厚重感与担当意识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富有生命力。请从下面“红色经典”中选择一部,结合作品内容和阅读感受阐述其现实意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星照耀中国》《红岩》

  • 7. (2020·衢州模拟) 古今中外有太多的文字在描绘人与人之间的“遇见”,请从下面“遇见”中任选一项,概括他们相遇的情景及其对前者(简·爱/祥子)的人生意义。

    A.简·爱与罗切斯特B.祥子与小马儿祖父

  • 8. (2020·衢州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地的麻雀

    毛云尔

        ①冬天,是鸟最难熬的时候。除了鹰之类的猛禽可以自己捕猎,其他的鸟几乎都属于不劳而获。麻雀就是其中之一。这种个头很小、浑身长满褐色羽毛的鸟儿,总是活跃在人类的四周,捡拾人们遗落的庄稼果实,甚至明偷暗抢。对麻雀,人们总是恨得牙痒痒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朝天空放上一鸟铳,硝烟弥漫,吓得麻雀惊慌失措,逃之夭夭。这种驱赶麻雀的办法需要昂贵的开支,因而最常见的便是吆喝几声,抑或扎一个像模像样的稻草人。

        ②这种日子对麻雀来说,难免有如履薄冰之感。直到秋收过后,麻雀才算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这个时候,天气尚未变凉,太阳是暖和的,风是轻柔的,只有几丝不易察觉的凉意掺杂在空气中。更主要的是,人们在收割过后,把大地让给了麻雀。在土地的某些角落,静静地横躺着人们粗心遗落的果实,以及人们不屑一顾的其他植物的种子。在这段时光里,人们的身影很少在这里出现。因为无所顾忌,麻雀们在土地上蹦来跳去,一副自由快活的样子。

        ③其实,麻雀的食量很小。它们真正用来寻找种子的时间微乎其微,大部分时光就在打闹中度过。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麻雀是没有多少心机的很单纯的一种鸟,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目光短浅。寒鸦就不同了。寒鸦有长远打算,这个长远打算就是如何度过即将到来的冬天。所以,寒鸦没有尽享这份秋天的美好时光,它忙忙碌碌,到处寻找种子,然后将成千上万粒种子藏起来。当冬天来临,到处白雪皑皑,寒鸦就凭超群的记忆将早先储藏的种子从积雪下扒拉出来。麻雀没有越冬的思想准备,冬天难熬,自然在所难免。

        ④几乎是一夜之间,冬天就来临了。气温下降。风,像刀子一样从大地上刮过,把大地上面那层薄薄的浮土刮走了,仿佛皮肤被揭去了,裸露出来的新土像骨头一样硬邦邦的。雪,接踵而至,到处白茫茫的一片。这个时候的麻雀,傻眼了,它们傻傻地看着这个一无所有的世界。在袭骨的寒冷和饥饿面前,它们一个个瑟缩着身子,羽毛凌乱地支棱着,脚爪冻得通红,狼狈不堪,失魂落魄。整个冬天,麻雀都在饥肠辘辘中煎熬着。麻雀的此番情景,使人们不由得感慨起来,最多的感慨自然是机会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或者鸟。除此之外,就是对麻雀目光短浅的鄙夷与不屑。

        ⑤饥饿驱使麻雀铤而走险。这个时候,人们用金灿灿的玉米粒作诱饵,常常可以让麻雀自投罗网。记得一年冬天,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突然,窗户上的玻璃响了一下,接着又响了一下,仿佛有人用手指轻轻地叩着。我回头一看,原来是一只浑身褐色的麻雀,它仿佛是个流落异乡的乞丐,那种近乎乞求的眼神让人动了恻隐之心。但当我打开窗户,它却一下子飞走了。我并没有伤害它的意思,我是诚心实意邀请它到我暖和的屋子里吃点儿什么。可是,它毅然决然地飞走了。一只鸟,一只卑微得像麻雀一样的鸟,谁能说它就没有一颗敏感与自尊的心呢?

        ⑥开春的时候,积雪渐渐融化,土地裸露出来,麻雀们很快就从痛苦的深渊中走了出来。它们从藏身的草丛和屋檐下面飞出来,成群结队地在早春的天空中拍打着翅膀,划过一道道弧线,它们用这些凌乱的褐色线条,来表达内心深处劫后余生的种种快乐。它们继续活跃在人类的周围,给我们制造着源源不断的烦恼。

        ⑦可是,若干年后,有一天,麻雀们集体消失了,随便大地的哪一个角落都寻觅不到它们的影子。于是,大家纷纷猜测,可能是人类的歧视和捕杀,也可能是农药之类的化学药剂污染了环境,使麻雀们从此销声匿迹。但,可不可以做这样的揣测和设想呢?譬如,麻雀们厌倦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于是,集体搬到一个无人知晓的地方去了,就像那么多人离开村庄,到遥远的城市去寻找缥缈的幸福一样。

        ⑧当麻雀们消失之后,村庄就有了空荡荡的感觉。当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村庄,村庄就变成了一个空荡荡的鸟巢,和大地一起在时光中荒芜。

    1. (1) 文中的“我”和人们对麻雀的态度是不同的,根据相关段落的内容提示,填写表格。

      “我”对它的态度

      麻雀的表现

      人们对它的态度

      /

      ①捡拾人们遗落的庄稼果实

      恨得牙痒痒

      替它们感到高兴

      ②秋收过后麻雀在土地上自由快活

      /

      /

      ④冬天在饥肠辘辘中煎熬着

      ⑤冬天的麻雀叩响了“我”的窗户

      /

    2. (2) 第③段用了较多笔墨写寒鸦,有什么作用?
    3. (3) 结合画线词赏析文中的画线句。

      风,像刀子一样从大地上刮过,把大地上面那层薄薄的浮土刮走了,仿佛皮肤被揭去了裸露出来的新土像骨头一样硬邦邦的。

    4. (4) 本文写麻雀,可结尾却联系到人,结合全文,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 9. (2020·衢州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训练语感

    叶圣陶

        ①前面说过,要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这意思就是: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箧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领会它。如果拘于有迹象的文字,而抛荒了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至多只能够鉴赏一半;有时连一半也鉴赏不到,因为那没有说出来的一部分反而是极关重要的一部分。

        ②这一回不说“言外”而说“言内”。这就是语言文字本身所有的意义和情味。鉴赏文艺的人如果对于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不很了了,那就如入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得。

        ③审慎的作家写作,往往斟酌又斟酌,修改又修改,一句一字都不肯随便。无非要找到一些语言文字,意义和情味同他的旨趣恰相贴合,使他的作品真能表达他的旨趣。我们固然不能说所有的文艺作品都能做到这样,可是我们可以说,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然是作者的旨趣的最贴合的符号。

        ④作者的努力既是从旨趣到符号,读者的努力自然是从符号到旨趣。读者若不能透切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板的符号,怎么能接受作者的旨趣呢?

        ⑤所以,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切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这件事看来似乎浅近,但是最基本的。基本没有弄好,任何高妙的话都谈不到。

        ⑥要了解语言文字,通常的办法是翻查字典辞典。这是不错的。但是现在许多少年仿佛有这样一种见解:翻查字典辞典只是国文课预习的事情,其他功课就用不到,自动地阅读文艺作品当然更无需那样了。这种见解不免错误。产生这个错误不是没有原由的。其一,除了国文教师以外,所有辅导少年的人都不曾督促少年去利用字典辞典。其二,现在还没有一种适于少年用的比较完善的字典和辞典。虽然有这些原由,但是从原则上说,无论什么人都该把字典辞典作为终身伴侣,以便随时解决语言文字的疑难。字典辞典即使还不完善,能利用总比不利用好。

        ⑦不过字典辞典的解释,无非取比照的或是说明的办法,究竟和原字原辞不会十分贴合。例如“踌躇”,解作“犹豫”,就是比照的办法,“情操”,解作“最复杂的感情,其发作由于精神的作用,就是爱美和尊重真理的感情”,就是说明的办法。完全不了解什么叫做“踌躇”、什么叫做“情操”的人看了这样的解释,自然能有所了解。但是在文章中间,该用“踌躇”的地方不能换上“犹豫”,该用“情操”的地方也不能拿说明的解释语去替代,可见从意义上、情味上说,原字原辞和字典辞典的解释必然多少有点距离。

        ⑧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

        ⑨夏丏尊先生在一篇文章里讲到语感,有下面的一节说:

        ⑩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面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

        ⑪夏先生这篇文章提及的那些例子,如果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就越深切。直到自己的语感和作者不相上下,那时候去鉴赏作品,才真能够接近作者的旨趣了。

        ⑫譬如作者在作品中描写一个人从事劳动,末了说那个人“感到了健康的疲倦”,这是很生动很实感的说法。但是语感欠锐敏的人就不觉得这个说法的有味,他想:“疲倦就疲倦了,为什么加上‘健康的’这个形容词呢?难道疲倦还有健康的和不健康的分别吗?”另外一个读者却不然了,他自己有过劳动的经验,觉得劳动后的疲倦确然和一味懒散所感到的疲倦不同;一是发皇的、兴奋的,一是萎缩的、萎靡的,前者虽然疲倦但有快感,后者却使四肢百骸都像销融了那样地不舒服。现在看见作者写着“健康的疲倦”,不由得拍手称赏,以为“健康的”这个形容词真有分寸,真不可少,这当儿的疲倦必须称为“健康的疲倦”,才传达出那个人的实感,才引得起读者经历过的同样的实感。

        ⑬这另外一个读者自然是语感锐敏的人了。他的语感为什么会锐敏?就在乎他有深切的生活经验,他知道同样叫做疲倦的有性质上的差别,他知道劳动后的疲倦怎样适合于“健康的”这个形容词。

        ⑭看了上面的例子,可见要求语感的锐敏,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才可以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乙】“绿”

    郭沫若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是王荆公《泊船瓜州》的一首七绝,“绿”字用为动词,十分新鲜而有生趣。

        据宋洪迈《容斋续笔》上说:“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后又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此十许字始定为‘绿’。”

        为了一个字要费如许心思,足见名家为文是怎样在推敲上用苦功。而名家手稿是怎样的可以宝贵,也就在这则随笔里表现了出来。

        文艺作品有时是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达到好处。但锤炼也并不是要弄得来极其生硬,而是弄得来极其纯粹。A纯粹则坚韧,无瑕可蹈,所谓“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也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也是王荆公《题张司业诗》中的名句。因为是有经验的人,所以他能够道得出别人的甘苦。

        文艺是这样,其他的一切又何尝不是这样?假使一开首便抓着了“绿”,那便是着手成春。B假使不然,为求尽善尽美,又何不时常“绿”它一下呢?

        看见别人“绿”而眼睛红的人,尤其应该向王荆公学习学习。

    一九四二年十月三十日

    1. (1) 通读【甲】文,补全下面思维导图,理清文章思路。

    2. (2) 文文不理解《十五从军征》中“中庭生旅谷 , 井上生旅葵”两句为何写出了荒凉之感、悲伤之情。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向他做出解释。

      【诗歌注释】①旅谷:野生的谷子。旅,植物未经播种而生。②井:这里指井台。③旅葵:野生的葵菜。

    3. (3) 敏锐的语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旨趣。体会【乙】文中画线句的意味,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A.纯粹则坚韧,无瑕可蹈,所谓“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也。(联系上文,解读这句话的确切意思。)

      B.假使不然,为求尽善尽美,又何不时常“绿”它一下呢?(“绿”在句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 (4) 【甲】文是一篇文艺论文,最初登载于1937年的《新少年》,旨在教授中等学校学生或一般青年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你觉得【甲】文适合中学生阅读吗?请你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经验,从内容、语言、写法等角度具体阐述理由。
  • 10. (2020·衢州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 (1) 诗歌借等意象,营造了的气氛。
    2. (2) 如果从下面两首诗中选择一首与《月夜忆舍弟》进行联读,你会选择哪一首,请简述理由。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杂诗(其三)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注:①〔汉家营)此处指丈夫所在的军营。

  • 11. (2020·衢州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鲁共公择言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酒酣,请鲁君举觞。鲁君兴,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 , 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齐桓公夜半不嗛 , 易牙乃煎敖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晋文公得南之威 , 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今主君之尊 , 仪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之调也;左白台而右闾须,南威之美也;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梁王称善相属。

    (选自《战国策·魏策》,有删改)

    注:①(鲁君)指鲁共公。②(疏)疏远。③(旨酒)美酒。④(赚)满足。⑤(南之威)一作南威,美女名。后文的白台、闾须皆为美女名。⑥(尊)通“樽”,酒器。

    1. (1) 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首句交代了当时宴会的情况,表明了梁王的主人地位。 B . 鲁共公“避席”表现他的认真严肃,“择言”显示出他的祝酒辞别有用意。 C . 鲁共公以古为镜,主要是劝谏梁王不要沉溺于饮酒。 D . 梁王听完鲁共公的祝酒辞,完全接受了他的劝谏。
    2. (2) 按要求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联系上下文,给文中画线处补写句子。)

      ②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赏析画线字的表达效果。)

    3. (3) 选文中的鲁共公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在劝说策略上各有何妙处?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三、表达空间(50分)
  • 12. (2020·衢州模拟) 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任务。

        一觉醒来,小强喃喃自语道:“昨晚的梦好神奇啊!但又像真的发生过一般!”

    要求:想象梦里发生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过,150字左右。

  • 13. (2020·衢州模拟) 马云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可是现实中,曾经的梦想正逐渐离我们而去,许多人终其一生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梦想是如此的美好,却又那么渺茫。如果你的朋友一直坚持一个不靠谱的梦想,你会劝阻他吗?围绕这个话题发表你的观点,写一篇议论性文章,60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