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意大利科学家费米用中子轰击铀原子(质子数为92,元素符号为U),得到了一种质量增加的原子,他公开宣布发现了93号元素,被科学界认可,从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8年,德国科学家哈恩在重复费米的实验后,发现费米实验中得到的是56号钡元素,并用图示模型来定义这一变化。费米知道后,立即重复哈恩的实验,结果证实自己错了,费米坦率地检讨并纠正了错误。
猜想一:车运动的距离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二:车运动的距离可能与车速有关。
为验证猜想,他用丝绸、棉布、小球、斜面和长木板进行模拟实验,如图所示。
猜想一:Ca(OH)2溶液与CO2不反应,是CO2溶于水导致瓶内气压变小而变瘪。
猜想二:Ca(OH)2溶液与CO2反应,生成了可溶性物质。
实验 |
步骤与操作 |
出实验现象与结果 光 |
结论 |
一 |
1.取2个相同的软塑料瓶,分别集满CO2气体,编号为A、B。 |
两瓶内气体无色透明,瓶子形状正常 |
Ca(OH)2溶液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 |
分别向A、B两瓶中加入等量的饱和Ca(OH)2溶液和 ? , 立即拧紧瓶盖并振荡。 |
两瓶内液体未出现浑浊,两瓶均变瘪,A瓶变瘪程度更大。 |
||
二 |
测出反应前Ca(OH)2溶液的pH。 |
大于7。 |
|
测出反应后A瓶内液体的pH。 |
小于7。 |
资料一:19世纪末,科学家普遍认为:CO2在光的作用下被分解为CO和(O2。资料二:范?尼尔通过实验得出紫硫细菌合成有机物的反应式,与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进行比较研究后,建立了猜想。
紫硫细菌:CO2+2H2S (CH2O)(糖类)+2S+H2O
高等植物:CO2+2H2O (CH2O)(糖类)+O2+H2O
资料三:英国化学家希尔在一个密闭的装置中加入含叶绿体的悬浮液和高铁盐(作氧化剂,不产生氧气),并除去装置内的CO2 , 在光照下发现密闭装置中产生了O2。
资料四: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给三组小球藻提供含有一定比例18O的水和碳酸氢盐(释放二氧化碳,其他条件均相同),光照相同时间后,分别检测小球藻释放氧气中18O的比例,实验结果如表所示。(18O是表示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可作为示踪原子)
组别 | 水中18O的比例(%) | 碳酸氢盐中18O的比例(%) | 释放的氧气中18O的比例(%) |
1 | 0.85 | 0.41 | 0.84 |
2 | 0.85 | 0.55 | 0.85 |
3 | 0.85 | 0.61 | 0.85 |
实验组别 |
水果种类 |
电极插入深度/cm |
电极之间距离/cm |
测得电压/V |
1 |
哈密瓜 |
1.0 |
2.0 |
0.886 |
2 |
哈密瓜 |
1.0 |
4.0 |
0.885 |
3 |
哈密瓜 |
1.0 |
6.0 |
0.886 |
4 |
苹果 |
1.0 |
2.0 |
1.009 |
5 |
苹果 |
1.5 |
2.0 |
1.011 |
6 |
苹果 |
2.0 |
2.0 |
1.010 |
垃圾类别 | 垃圾样品电阻值/Ω |
可回收垃圾 | <10 |
餐厨垃圾 | 10~30 |
有害垃圾 | 30~50 |
其他垃圾 | >50 |
①通过计算说明应将该垃圾放入图丙中哪个垃圾桶。②该次检测电阻过程中,检测电路消耗的电能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