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成果 |
1960年12月10日 | 《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 |
1963年11月20日 | 《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宣言》 |
1965年12月21日 | 《关于各国内政不容干涉及其独立与主权之保护宣言》 |
1970年10月24日 | 《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原则之宣言》 |
1960年 | 荚国组织了欧洲自由貿易联盟(英国、瑞典、邦威、丹麦、奥地利、瑞士和葡萄牙),称为“外七国”,以区别于欧洲经济共同体“内六国”。 |
1962年 | 英国开始进行谈判,中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内六国”。 |
1963年 | 戴高乐拒绝英四的申请。他说,如果让英国及其“外七国”伙伴加入,就意味着最终会出现 “一个依赖美国并由美国领导的庞大的大西洋共同体” |
据此推论可知( )
下图是1990年绘制在柏林墙残留墙体上的一幅涂鸦作品(MOSCOW、CHINA、EVERYHERE、BERLIN:莫斯科、中国、任何地方、柏林)。这反映了( )
材料:
苏联 |
美国 |
斯大林的“安全带”政策阶段(1945年至1955年) |
杜鲁门政府对苏联遏制阶段(1945年9月至1960年) |
赫鲁晓夫制定出同美国“和平共处”“和平竞赛”政策阶段(1955年至1964年) |
肯尼迪对苏联推行和平战略政策阶段(1960年至1969年) |
勃列日涅夫对美由“缓和”政策阶段进入正式执行积极进攻战略(20世纪60年代末至20世纪70年代末) |
尼克松政府的“联系论”均势外交阶段(20世纪70年代) |
戈尔巴乔夫积极调整与美国关系的缓解阶段(1985年至1991年) |
里根实施“星球大战”计划阶段(20世纪80年代) |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材料一: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贸之路,它沟通了旧大陆上兴起的诸种文明。在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之后,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更趋频繁。在丝路沿线相继兴起的中国古代诸王朝从秦汉到明清绵延不绝,与印度、波斯等古代诸帝国,通过不断地扩张、征服,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的全球化进程的到来。在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发展中,东方与西方、中国与外国、陆地与海洋、人类与自然等领域,互动几乎无处不在。如族群的迁徙、多民族的融合、各种宗教的传播、艺术的相互影响、物种与技术的交换、风俗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等,都是经过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互动带来的结果。
——摘编自王永平《全球史视野下的古代丝绸之路》等
材料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明晰和相应举措的出台,国内外将“一带一路”倡议与美国战后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的说法也日益增多。国内媒体多从经济视角出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会产生马歇尔计划在欧洲经济复苏和地区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西方学者和媒体则多从政治与安全视角出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在国际力量中心转移背景下,中国经营势力范围、争夺地区主导权的政治安全战略。
“一带一路”倡议首先是共同发展的战略,不针对第三方,不经营势力范围。相比之下,马歇尔计划则在援助中附加了诸多不平等条件,获得干预西欧各国内部经济政策的有力手段。与马歇尔计划相比,“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需要应对沿线国家多样化的利益诉求,还面临诸多域外因素的干扰。“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获得沿线各国政府层面的积极表态,但在学者和民众层面认知度并不高。
——摘编自金玲《“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
——摘编自【美】伊罗生《浮学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
材料二:如今,中国的崛起无疑是对美国为首的国际体系的挑战。对西方而言,这种局面的 出现完全出乎预料,需要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来面对。中国太大,无法对它实行孤立;太强, 无法进行抑制;太重要,又无法疏远它;其市场太有钱可赚,则更是无法无视。美国这个唯 一的超级大国,将会怎样对待这个新崛起的潜在对手?就像美苏关系决定了上半个世纪的世 界格局一样,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想来会决定今后半个世纪的格局。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下)
材料一:对于冷战的产生,美苏都应承担责任。美国要独霸世界,而苏联决不准许美国任意主宰世界,决不容许美国插足苏联的势力范围。美国要在全世界推行资本主义,而苏联要在全世界推行社会主义。杜鲁门政府在战略态势上采取攻势,则直接导致美苏走向对立,美苏对立了将近半个世纪,多以冷战形式对峙,美苏两国始终没有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和大规模的战争。
——摘编自余伟民《“冷战”的起源与终结一一世界历史的视角》
材料二:我们必须认识到,苏联仍然是美国的一个非常强大、有力和咄咄逼人的竞争者。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
——摘编自1971年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1997年,大国高层会晤的广泛和频繁为多年所少见,中美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的发展目标和框架达成了共识,决定“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中俄两国领导人实现了互访,进一步肯定中俄之间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法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俄、法、德决定建立首脑定期会晤制度。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一 丘吉尔“铁幕”演说:“……不久刚被盟国的胜利所照亮的大地,已经笼罩上了阴影。没有人知道苏俄和他的共产主义国际组织打算在最近的将来干什么,以及他们扩张和传教倾向的止境在哪里,如果还有止境的话。……”
材料二 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
——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1961年9月)
材料三 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个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