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雅、执信等四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8月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0-11-05 浏览次数:19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0高二下·鹿泉月考) 西周时期,“凡属违犯国法的行为必定为家法所不容,同样违犯家法的行为也为国法所难容”。犯有重罪的贵族成员,多在宗庙中接受国法和家法的制裁。这说明,当时(   )
    A . 统治者极力推行严刑峻法 B . 政治统治与宗法管理相结合 C . 法律内容开始趋向宗法化 D . 宗法秩序有待国家法律维护
  • 2. (2020高三上·广东月考) 研读以下史料,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 . 各国贵族将仁德修养作为任官标准 B . 诸侯国普遍推行了仁政的治国思想 C . 孔子在前人基础上发展了仁的学说 D . 战国时期各国普遍采用了孔子学说
  • 3. (2021高三上·丰城月考) 汉代在郡一级,郡丞、长吏辅佐郡守,都尉管武事,督邮管监察,列曹分理民政、财政、司法、教育等,但所有这些官员都是郡守的属官。县一级也是如此。汉代地方行政体制(    )
    A . 形成了制约机制 B . 实现了权力集中 C . 杜绝了吏治腐败 D . 避免了裙带关系
  • 4. (2020高三上·广东月考) 据《晋书》记载,自公元311年洛阳陷落至公元325年(4世纪初),王公贵族十之六七从中原省份迁到长江以南。到公元4世纪中叶,100万北人在南方的新址定居。长江流域和南方的人口在公元280年--464年之间增加了五倍。上述现象(   )
    A . 起因是秦兼并六国完成国家统一 B . 造成了国家权力中心向东方转移 C . 推动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D . 说明南方已经成为国家经济重心
  • 5. (2023高三上·洛宁月考) “堂贴”是唐朝中后期中书门下处理政务的主要公文之一,不仅用来“处分百司”,也“判四方之事”。遇有日常政务,三省宰相可不必奏请皇帝,直接裁决,然后集体签署下发“堂贴”。“堂贴”的出现表明当时( )
    A . 宰相处理政务的权力增强 B . 皇权与相权矛盾日益尖锐 C . 三省分权的体制逐步形成 D . 国家决策机制发生了异变
  • 6. (2020高三上·广东月考) 北宋时期,政府改变了以往利用官府机构进行垄断性经营工商业的做法,而是将一些诸如粮食市场、副食品市场等逐步放开,甚至有些官署部门直接参与“分民之利”的工商业活动。这一做法(   )
    A . 遏制了政府部门的经济腐败 B . 推动政府改变了抑商政策 C . 挤压了民营工商业发展空问 D . 增强了商品市场活跃程度
  • 7. (2020高三上·广东月考) 王阳明提出“良知只在声色货利上用功,酌量利害之多寡,审察人情之順逆,务求公私两便,经久可行之策”的思想,认为致良知与声色货利等与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主张考虑利害、人情,而务求公私两便。这反映了王阳明学说(   )
    A . 包含了丰富的经世致用思想 B . 肯定了儒家学说的功利和事功 C . 强调修身的关键是“致良知” D . 主张为人处世要学会趋利避害
  • 8. (2020高三上·广东月考) 明清时期永佃制盛行,地主只能收租完粮,无权随意增租夺佃或干预佃农耕作,而佃农可退佃、转租或典卖佃权。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发展 B . 农民已摆脱人身依附关系 C . 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D .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 9. (2020高三上·广东月考) 据统计,在清朝前期的196年中,顺治十二年(1655)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实行比较严格的海禁,康熙五十六年(1717)至雍正五年(1727)实行了部分地区海禁,总计39年。乾隆二十二年(1757)后,欧美各国“在广州收泊贸易”,南洋地区的国家到闽、浙、江海关贸易。这反映了清朝前期(   )
    A . 闭关政策受政治环境的影响 B . 对外贸易基本处于开放状态 C . 外来侵略左右政府贸易政策 D . 政府对海禁的执行较为不力
  • 10. (2020高三上·广东月考) 在曾国藩、李鸿章的努力下,朝廷终于同意从1872年到1875年间,每年派出三十名留美幼童,分四批,共计一百二十人。但1881年清政府决定将所有幼童一律撤回国内,原因是幼童“以童稚之年,远适异国,路歧丝染,未免见异思迁”。留学计划的破产从实质上说明了(   )
    A . 传统观念制约中国近代化进程 B . 留学教育威胁了清政府的统治 C . 顽固守旧派势力抵制留学教育 D . 教育制度呈现半殖民地化特征
  • 11. (2020高三上·广东月考) 读“1840—1913年中国棉布市场结构变化(单位:百分比)”表。表格数据可以用来佐证(   )

    A . 鸦片战争前传统棉织业已使用近代机器生产 B . 传统棉织业日趋衰败但仍有顽强的生命力 C . 中国近代棉织业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 D . 近代棉织业部门中外国资本远超民族资本
  • 12. (2020高三上·广东月考) 1894年(光绪二十年)郑观应在《盛世危言》写道:“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避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其意在说明(   )
    A . 禁止洋贷保护小农经济 B . 要学习西方与洋商争利 C . 抵制日货强调收回利权 D . 倡导洋务主张变法维新
  • 13. (2020高三上·广东月考) 1902-1920年外国在华投资统计表(单位:百万美元)。据此可知( )

    A . 西方对华商品输出不断增加 B . 列强侵华方式开始发生变化 C . 英国投资增长速度始终领先 D . 民族工业发展缺乏有利环境
  • 14. (2020高三上·黄山月考) 1911年11月7日,上海《民立报》刊登“北京专电:北京已为大汉光复,清帝藏匿使馆”,11月29日又刊登“北京专电:袁世凯已被侠士刺死”,还配发短评《汉奸之末路》。这说明当时( )
    A . 舆论为革命制造有利因素 B . 民主共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C . 清王朝统治面临土崩瓦解 D . 报刊报道的事件都未加以求证
  • 15. (2023·万宁模拟) 下图为不同时期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分布情况。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反映出(    )

    A . 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 B . 中共革命策略随形势变化而调整 C . 中国共产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 . 民主革命的发展扩大了党的影响
  • 16. (2021·榆林模拟) 1937年淞沪会战中,蒋介石亲任第三战区军事指挥官,以极大的决心和力量组织、指挥这场大规模战役,“以扫荡上海敌军根据地之目的,实行攻势作战,保护经济命脉,巩固首都,同时激励国人斗志,以新国际观感”。据此可知,淞沪会战(   )
    A . 体现了国共合作抗日的精神 B . 标志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 . 是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的积极抗战 D . 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企图
  • 17. (2020高三上·广东月考) 下表为1948年土改期间张庄村(现隶属山西长治市)农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动机调查表。据此可知(   )

    A . 革命激发了农民的政治热情 B . 平等自由思想在农村广泛传播 C . 农村投机革命的现象较为严重 D . 土地改革在各地得以顺利开展
  • 18. (2020高三上·广东月考) 据统计,1952年我国的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5%。但按全国人口平均,每人每年只有500多市斤,而同年苏联平均每人每年却有1300多市斤。1953年,粮食购销矛盾进一步加剧。这说明当时(   )
    A . 农民土地问题尚未解决 B . 生产方式落后阻碍经济进——步发展 C . 土地买卖现象十分严重 D . 粮食统销政策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 19. (2020高三上·怀仁期中)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表明中国( )
    A . 制定了最完备的民法典 B . 开始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C . 经济发展助推法治建设 D . 法律制度建设臻于完善
  • 20. (2020高三上·广东月考)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角色定位有以下的变化,由此可知(   )

    A . 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开始打破 B . 民营企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C . 思想解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D . 民营企业威胁社会主义制度
  • 21. (2020高三上·广东月考) 约翰·麦克里兰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说:“古代雅典城邦最重要的立意是要在最广义上评判并控制其成员的性格,城邦随时关切其公民是什么样的人。”这一说法揭示出古代雅典(   )
    A . 城邦重视对公民的生活救济 B . 公民普遍认可“知识即美德” C . 城邦利益高于个人的自由 D . 城邦重视对公民个性的培养
  • 22. (2020高三上·广东月考) 恩格斯说:“无论国王或市民,都从成长着的法学家等级中找到了强大的支持。随着罗马法的被重新发现,教士即封建时代的法律顾问和非宗教界的法学家之间确立了分工。不言而喻,这批新的法学家实质上属于市民等级……实质上也是反封建的。”这说明(   )
    A . 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现成的法律武器 B . 为早期资本主义提供现成法律形式 C . 成为资产阶级法学家们的研究对象 D . 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研究批判的对象
  • 23. (2020高三上·广东月考) “他们在创作自己作品的时候,依据的是他们自己的规则,他们就是不断地在创造新的传统。……他们的作品事实上有很多确实做得像人的身体或者是物体的本身,但是这只能是他们唯一和现实相似的地方”。这反映出艺术领域(   )
    A . 传统流派日益衰落 B . 理性思维不断深化 C . 批判精神渐趋淡化 D . 自我意识备受重视
  • 24. (2020高三上·广东月考) 汉密尔顿认为,一个任职终身的上院,对于抑制“民主精神惊人的暴烈和动荡”、保障政府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麦迪逊虽不赞成参议员任职终身,但他相信任期6年决绝不会成为“自由的威胁”,并认为这种参议院能匡正人民政府的虚弱”。美国建国者的这些主张旨在(   )
    A . 加强和保证地方政府的权力 B . 消除精英政治在美国的影响 C . 对联邦政府的权力形成制约 D . 使掌权者独立理性处理政务
  • 25. (2020高一下·济宁开学考) 19世纪中期,英国兴起多种多样的休闲活动,如到公共场合观看演讲、参加音乐会,参观博物馆以及观看球类比赛等。在一些慈善企业家的组织下,许多工厂工人还开始了集体休假和集体旅游活动。这反映出当时(   )
    A . 消费模式发生改变 B . 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C . 社会收入普遍增长 D . 社会风气趋向奢靡
  • 26. (2024高三下·湖北模拟) 伏特加、格瓦斯等传统饮品备受俄罗斯农民喜爱。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苏联曾经实行禁酒政策,但酗酒和自制烧酒的现象依然盛行,由此诱发的社会问题依旧突出。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档案文献中已很少提及手工酿酒问题,农民酒类消费量急剧减少。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 农民道德水平大幅度提升 B . 苏联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 C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波及 D . 法西斯侵略导致局势紧张
  • 27. (2020高三上·广东月考) 史学家霍布斯鲍姆(1917—2012)说:“自由贸易对于英国,就如同在政治上美国宪法对于美国一般,同是两者身份形象的象征。英国从世界经济体系中撤退,放弃了自由交易的原则,愈发凸显当时各国急于保护自家门户的现象。说得更明确一些,西方各国在大萧条压力之下,不得不将社会政策的考虑列为优先,经济事务只好屈居次要了。否则政治后果会很严重,德意志等国的例子就摆在那里。”他强调(   )
    A . 大萧条时期激烈的经济战有一定的合理性 B . 德国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产生了严重后果 C . 经济大危机将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击得粉碎 D . 各国携手合作才能够达到共同繁荣和稳定
  • 28. (2020高三上·广东月考) 罗斯福总统在设计未来国际秩序时,除了着力考虑美国自身的需要外,也不得不顾及到站在他身边的巨人斯大林。在罗斯福看来,没有英国的参加,国际新秩序照样建立,而没有苏联的参加,建立国际新秩序就只能是空谈。即便后来夸下海口要“在重要的问题上”“拿到85%”的杜鲁门,也不得不把苏联作为第一谈判对手。这说明(   )
    A . 美苏关系破裂源于国家利益的冲突 B . 冷战政策的出台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C . 美苏争霸建立在两国实力的基础上 D . 雅尔塔体系是美苏两分天下的产物
  • 29. (2024高三下·湖北模拟) 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1944年出版)中指出:“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所以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如果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该主张(   )
    A . 推动了福利国家制度的发展 B . 与凯恩斯主义理念相一致 C . 20世纪70年代后得到重视 D . 反对极权,推崇民主政治
  • 30. (2020高三上·广东月考) 为抵消中国日益增长的全球影响力,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18年9月份签署一项法律,设立新的外援机构“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授权该公司可提供600亿美元贷款,并为愿意到发展中国家开拓业务的企业提供保险,包括增加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基建投资。美国的这一做法(   )
    A . 表明其把中国当作最大竞争对手 B . 是其推行经济霸权主义的体现 C . 反映出中美激烈地争夺第三世界 D . 是经济多极化日益明显的反映
  • 31. (2022·广东模拟) “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理性国家完全破产了,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与材料中艺术风格相似的文学作品是(   )
    A .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B . 《老人与海》 C . 《自由引导人民》 D . 《人间喜剧》
二、材料分析题
  • 32. (2020高三上·广东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治理”理念。《尚书》即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儒法道各家提出不同的治国理念,以“王道”、“霸道”、“帝道”构建理想的治理模式。汉武帝虽将儒学作为治国核心思想,但也借鉴了法家许多主张。在此之后,历代统治者对儒、法普遍采取了兼容并收的态度。中国人重血缘和亲情,中国基层社会是典型的“熟人社会”,中国历代统治者深知,将皇权伸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既不现实也没必要,在广大乡村更多地利用乡绅进行管理,官、吏、绅三者的有效配合,实现了基层的长治久安。自古以来,中国在国家治理方面就有着深入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间虽也面临内部和外部挑战,但中国作为“大一统”的整体都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没有像欧洲大陆一样很早便裂变为许多个国家。

    ——摘编自陈忠海《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等

    材料二  启蒙主义是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治理最核心的理论渊源、思想根基和价值取向。它认为:科学理性能有效解释自然现象,将其推广至政治生活领域必将有助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有序运行;封建专政纵权、贪腐、压迫民众,原因在于权力不受限制;国民或公民应该在国家的物质生活、法律制定、权力运行、文化创造、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从未有过的作用;主张每一位公民均可以“无差别地”参与到国家运行与对国家的治理、监督中,国家有责任保护公民个人参政的基本权利;政府应主导实施国民教育,培养具有“自由”、“平等”、“博爱”精神以及热爱民族国家、民主政治的合格公民。这些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建立和治理,而且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

    ——摘编自季卫兵《西方启蒙主义的国家治理取向及其影响》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基础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等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坚实基础。

    ——摘编自季春芳李正华《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国理念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主义主张的治国理念并分析其成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新中国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治国方略。
  • 33. (2022高二下·越秀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学者亨特认为:“美国原本就不公平的获得了庚子赔款,现在退还一部分但拒绝将它用在中国急需的事情上。而且美国限定庚款用途损害了中国利益。”美国“退还”庚款确实起到“退款办清华可以造就中国的领袖人才,可以使中华民国的基础巩固”。“留美归国的先辈,有的在中国政局上很有影响”,“只就目前而论,这番举动于中美关系上,已经发生异常的效验”。

    ——摘编自《美国退还庚子赔款余额经过情形》商务印书馆 1921 年出版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后)几十年里,美国对华战略先后经历了冷战时期的“遏制战略”、建交后的“接触战略”和新全球化时期的“纳入战略”。

    ——摘编自王湘穗《斗与合的伴奏——中美关系的历史、现实与未来》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怎样应对美国的“遏制战略”、“接触战略”和“纳 入战略”。
  • 34. (2020高三上·广东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是出土文物商鞅方升

    材料二  “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治国能转民力而壹民务者,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

    ——摘自《商君书》

    材料三  用商鞅之法……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见税什十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大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

    ——班固《汉书·食货志》

    1. (1) 比较三则史料,说明其在研究“商鞅经济改革”中各自的史料价值。
    2.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商鞅的经济改革。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