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届吉林东北师大附属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

更新时间:2017-05-15 浏览次数:821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2019高二下·黑龙江月考)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这说明周朝政治的本质特点之一是(     )

    A . 神权政治 B . 分权政治 C . 族权政治 D . 官僚政治
  • 2. (2016高三上·吉林模拟) 《左传·隐公三年》载:“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偏重)于虢,郑伯(即郑庄公)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於郑,郑公子忽为质於周。”这一现象表明(     )

    A . 宗法制度趋向瓦解 B . 礼乐制度得以强化 C . 血缘纽带已被打破 D . 分封制度遭到挑战
  • 3. (2017高一上·长春期中) 秦统一六国后,“(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此外,六国富豪被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 . 巩固分封制 B . 增强地方权力 C . 加强中央集权 D . 打破世袭特权
  • 4. (2016高三上·吉林模拟)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及唐代制度时说,在地方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在朝廷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这两种制度”分别是指(     ) 

    A . 分封制和郡县制 B . 郡县制和三省六部制 C . 科举制和郡县制 D . 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 5. (2016高三上·吉林模拟) 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如果被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

    A . 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 . 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C . 便于对权力的约束权 D . 君主有效地控制了臣属
  • 6. (2016高三上·吉林模拟) 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又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该学者理解的“回潮”对应的历史时期大约是(     )

    A . 秦汉 B . 隋唐 C . 魏晋南北朝 D . 明清
  • 7. (2016高三上·吉林模拟)

    读“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 皇权从秦到清一直在不断强化 B . 隋唐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皇权 C . 明朝废丞相,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 D . 清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 8. (2016·黄浦模拟) “梭伦把他指定的法律公布在16块白色的牌子上,并公之于众,让所有公民与官员向宙斯发誓遵守这些法律。并为他的立法做了百年不许改变的规定。”该事件(     )

    A . 标志着罗马成文法正式诞生 B . 适应了民主制发展的要求 C . 确立了城邦的民主政治制度 D . 构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 9. (2016高三上·吉林模拟) 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

    A . 生活习俗改变 B . 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C . 官府鼓励经商 D . 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 10. (2017高三下·瑞安月考)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有这样的条款“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在这里,《十二铜表法》(     )

    A . 保护了平民的合法权利 B . 表明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 C . 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 . 强调法律的公平与程序
  • 11. (2016高一上·宜春期中) 1621年,英国下议院的一个委员会来觐见国王詹姆士一世时,他无奈地对侍从吩咐道:“你们摆好十二把交椅吧,我要接待十二位国王!”这反映了此时的英国(     )

    A .  君主立宪制已经建立 B . 议会对国王形成了制约 C . 国王与议会的矛盾完全激化 D . 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 12. (2017高一下·武汉期中) 一位政治家在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时,曾指出:“毫无疑问,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美的大厦。”其意在肯定宪法(    )

    A . 条文与体系的完备性 B . 所蕴含的原则与精神 C . 各项内容具有前瞻性 D . 实践不受时代而调整
  • 13. (2016高三上·吉林模拟)

    下图是19世纪后期某国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此时该国(     )


    A . 军队在帝国占据重要地位 B . 帝国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 C . 联邦议会有权力罢免首相 D . 首相有权力组成责任内阁
  • 14. (2016高三上·吉林模拟) 1875年法国制宪会议讨论宪法草案时各派争执不休,共和派议员瓦隆提出一项修正案:“为了选举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一个国民议会,选举以绝对多数进行,总统任期7年,可以连选连任。”该修正案以353:352票获得通过,以迂回的方式肯定了共和制度。这反映了(     )

    A .  共和政体是妥协的产物 B . 各派别间有斗争有合作 C . 共和派内部的团结合作 D . 共和制度最终得以巩固
  • 15. (2016高三上·吉林模拟) 鸦片战争后,清廷和战不决,英人驱船攻向炮台,守将关天培英勇殉职,英舰进攻岸台,带领着鸦片船尾随而至,一些民间小船协助贩运。粤兵名为迎敌,也同时伺机护贩,藉得好处。此一情景,史家最可能用怎样的总结性文字来描述?(     )

    A . 忠勇之军,撤溃已尽;利之所在,对敌如戏 B . 忠勇之军,撤溃已尽;民气所在,虽败犹荣 C . 将领愚昧,不足御敌;利之所在,对敌如戏 D . 将领骄堕,不足御敌;民气所在,虽败犹荣
  • 16. (2017高一上·湖南期中)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当时(     )

    A .  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 . 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重 C .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D . 强国御侮成为思潮
  • 17. (2016高三上·吉林模拟) 费正清在《导论·近代中国历史的透视》中这样评价辛亥革命:“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它的方式本身(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就是反中央集权的。”由此可知,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     )

    A . 结束专制统治 B . 易引发军阀割据 C . 强化中央集权 D . 实现民族独立
  • 18. (2017高一上·瓦房店月考) 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     )

    A . 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 B . 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 C . 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 D . 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 19. (2016高三上·吉林模拟) 尽管他衣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于‘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美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     )

    A . 民族主义者 B . 专制主义者 C . 自由主义者 D . 布尔什维克主义者
  • 20. (2020高三下·天津月考) 1939年1月2日,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提出:“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其中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方的游击战争;没有同处于敌后的友军之配合,也不能得到这样大的成绩。”毛泽东旨在说明(     )

    A .  国共两党在抗战期间始终密切合作 B . 敌后战场已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C . 百团大战取得最终胜利的主要原因 D . 国民党军队在两个战场的重要贡献
  • 21. (2016高三上·吉林模拟)

    下图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几次重大军事行动。这几次军事行动(     )

    A . 迫使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B . 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C . 表明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在全国取胜 D . 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 22. (2021高一上·兴庆月考) 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里的武器是指(     )

    A . 暴力革命 B . 代议制民主 C . 先进的生产力 D . 科学社会主义
  • 23. (2017高二上·台州月考) 1872年,马克思提出:“工人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也许还可以加上荷兰,——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这些国家(     )

    A .  工人阶级力量强大 B . 无产阶级政党成熟 C . 代议制政治比较完善 D . 工业革命进展迅猛
  • 24. (2016高三上·吉林模拟) 巴黎公社规定:免除1870年10月到1871年4月的房租;取消面包房工人的夜班制;禁止当铺拍卖过期的典当品,凡在20法郎以下的典当品,无祭件退还原主。这表明公社(     )

    A . 打碎了一些原先的国家机器 B . 措施触及了资本主义私有制 C . 实行了保护人民利益的措施 D . 获得了农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 25. (2016高三上·吉林模拟) 俄罗斯社会科学家米诺夫写到:“(继续)战争注定会使俄国国内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因为受教育阶层已经失去了对民众的控制,……因此,社会主义者把人民吸引到自己这边来,并推翻了现存政府。”对该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 . “战争”是指克里米亚战争 B . “新的民主制度”指社会主义制度 C . “受教育阶层”指无产阶级 D . “现存政府”指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二、非选择题
  • 26. (2016高三上·吉林模拟) 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材料二    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

    ——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

    材料三    公元前3世纪左右,平民在法律上已取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开始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到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授予一般臣民以公民权。帝国初期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平等”,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古希腊多葛学派进一步提出自然法体现人的理性的观点。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和后来的法学家们继承并系统论述、论证自然法学说。

    ——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2. (2) 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

  • 27. (2016高三上·吉林模拟) 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

    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

    材料二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

    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带来的危害。

    2. (2) 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

  • 28. (2016高三上·吉林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作为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发端于十三世纪,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1832年议会改革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断的政治权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世界历史》

    材料二 

    文献一:(1912年1月2日)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文献二:(1912年3月11日)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四条   临时大总统得参议院同意,有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之权。

    第五条    临时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兼任免文武官员,但制定官制、官规,及任命国务员及外交专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

    第十八条   行政各部设部长一人为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办理各部事务。

    第三十四条    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

    第三十五条  临时大总统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

    第四十三条   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四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是民国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后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取代)

    材料三 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权建立初期,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首开了因人立法之风。因人立法反映出很大的封建人治主义色彩。因为法随人变,就造成了人的意志高于法的意志。

    ——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议会在政治地位和权力分配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影响这一变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2. (2) 比较材料二中两则文献内容的差异。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