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揭阳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阶段...

更新时间:2021-05-17 浏览次数:84 类型:月考试卷
一、 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 1. 如图的考古发现,为距今六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佐证他们生活在( )

    A . 旧石器时代 B . 新石器时代 C . 青铜时代 D . 铁器时代
  • 2. (2021高一上·合肥月考) 居民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出现在( )
    A . 仰韶文化时期 B . 大汶口文化时期 C . 河姆渡文化时期 D . 龙山文化时期
  • 3. (2023高一上·中牟月考) 《三字经》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其中“夏传子,家天下”这句话反映的是(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分封制 D . 礼乐制
  • 4. (2020高一上·揭阳月考) 如图反映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是( )

    A .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B . 嫡长子继承制 C . 西周分封诸侯的对象是同姓亲族 D . 社会等级森严
  • 5. (2020高一上·揭阳月考) 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因社会发展较先进而自称为“华夏”,进入战国之后,周边各族也逐渐融入华夏族。这一过程反映了( )
    A . 生产力水平不断进步 B . 中外交流渐趋频繁 C . “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形成 D . 少数民族南迁
  • 6. (2020高一上·汕头月考) 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判定商代(    )

    A . 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 . 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C .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 . 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 7. (2023高一上·中牟月考) 周代礼乐制度中,“礼”讲究差异,“乐”则讲究和同。“乐”的功能就是使君臣之间、父子之间显得“和合”,增加凝聚力、亲和力。这反映出周代“乐”的主要目的是( )
    A . 稳定统治秩序 B . 体现贵贱有序 C . 调节人们情绪 D . 凝聚家族亲情
  • 8. (2022·泸县模拟) 孔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曰:“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当时的儒者( )
    A . 适应社会转型之努力 B . 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C . 重构礼乐纲常的愿望 D . 不受重用的愤懑之情
  • 9. (2020高一上·揭阳月考) 荀子曾亲历秦国并记载说,秦国百姓质朴,“甚畏有司”,“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奸邪)”,士大夫“不比周,不朋党”,朝廷“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荀子的记述表明当时的秦国( )
    A . 倡导以仁义礼制治天下 B . 吸收了道家治国思想 C . 重视运用法律治理国家 D . 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 10. (2022高二下·安塞期末) 战国后期,诸子思潮激荡,交互影响。例如墨者习儒者之学,老庄、申韩学术颇有互通之处……调和折衷之思潮逐渐成熟。吕氏春秋之编纂可视为先秦思潮发展的结局。这种思想局面折射出(   )
    A . 思想复杂、流派林立 B . 相互学习、思潮趋一 C . 经济转型、走向统一 D . 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 11. (2023高一上·期中) 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
    A . 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B . 地方设郡县最先在秦朝推行 C . 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 D . 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
  • 12. (2020高一上·揭阳月考) 下面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中枢机构示意图。这种中枢结构始于( )

    A . 秦朝 B . 西汉 C . 唐朝 D . 北宋
  • 13. (2020高一上·汕头月考) 《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一主张后来发展为(    )
    A . 察举制 B . 推恩令 C . 郡县制 D . 封国制
  • 14. (2020高一上·揭阳月考) 商鞅变法提出: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即强制大家庭分家独立生活,这一主张( )
    A . 促进了人口的发展 B . 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 . 促进了社会局面的稳定 D . 阻碍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 15. (2020高一上·揭阳月考) 秦朝的国家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 )
    A . 使君权遭到了一定程度弱化 B . 说明政治民主的观念开始萌发 C . 使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 . 有利于减少专制决策失误
  • 16. (2023高三上·普宁月考) 秦朝的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表明当时( )
    A . 权责分明 B . 唯才是用 C . 家国一体 D . 官员繁多
  • 17. (2020高一上·沧县期中) 历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但两种手段的相似之处是( )
    A . 历史背景 B . 最终目的 C . 指导思想 D . 实施效果
  • 18. (2020高一上·揭阳月考)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只要家庭里有一人做到两千石的官,他当一郡太守,便有权察举。他若连做了几郡的太守,他便是足迹满天下,各地方经过他察举的,便是他的门生故吏。”这种情况应该发生在( )
    A . 秦朝 B . 汉朝 C . 西周 D . 商朝
  • 19. (2021高一上·定远月考) 秦汉文化气势恢弘,居世界先进行列,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果,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 国力强盛,经济发达 B . 吸取了各族的优秀文化 C . 国家政府高度重视 D . 先秦文化基础雄厚
  • 20. (2020高一上·揭阳月考) 《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27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 政府管制粮食买卖 B . 政府实行抑商政策 C . 政府对市严格管理 D . 汉代关税的数额非常高
二、判断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三、材料解析题(31题10分,32题15分,共25分)
  • 31. (2021高一上·龙江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袁行霈、严文明等编《中华文明史》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重大意义。
  • 32. (2020高一上·揭阳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左传》

    材料二   县大约于春秋中叶在楚国产生,当时楚灭掉其北部若干小国,将其改置为县,设县尹、县公进行统治。县尹、县公虽用贵族担任,但却非世袭之职,国君可随时对其任免调遣。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也是秦始皇最具历史意义的创制……?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其历史意义无论如何估价,都不嫌过分。以后中华帝国历史上虽然出现过封建体制的反动——逆潮流而动,但都没有好下场。

    ——樊树志《国史概要》

    1. (1) 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及其实施的目的。
    2. (2)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在用人方式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的具体措施,并举一例说明秦以后“封建体制的反动”都“没有好下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