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纪年》 | 益即位后启杀益而夺得君位。 |
《中国历代帝王》 | 益继位后有些部族并没有臣服益,而拥护启并对益的部族展开战争最后启胜而夺得权位。 |
《上古时代》白寿彝 | 禹死后本应由伯益做部落联盟的首领,可是由于夏部落的强大他们借助禹的余威,共推禹子启为王。 |
选项 | 材料 | 结论 |
A | 禹死后,其子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 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建立 |
B | 安阳、济南分别出土过商朝青铜铲、青铜镰刀 | 商朝广泛使用青铜农具 |
C | 甘肃灵台的春秋早期墓中出土了人工冶炼的铁剑 | 春秋时期,我国已能够生产铁器 |
D | 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王拒绝。熊通“乃自立,为(楚)武王” | 分封制度消亡 |
①奖励耕织 ②奖励军功 ③实行什伍连坐 ④推行郡县制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拒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索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煅(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诗经·周颂·我将》
材料三
材料一
春秋战国之际,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关系上的大动荡和大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政治结构上的宗法“礼治”逐渐松弛和瓦解,从而使“士”阶层从宗法制度的羁绊下解放出来,进而为“百家争鸣”的兴起创造了基本的前提条件。
——摘编自周继旨《论先秦的“百家争鸣”与“士”阶层的解放》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个学派,人们总称为诸子百家。各派各家都著书立说,议论政治,即相互影响,又互相批判,在思想战线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参加争鸣的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百家争鸣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及文化发展起促进作用。
——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