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戊反应能产生一种气体。且该气体还能与丁反应生成沉淀。则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
A | 铁 | 硝酸银 | 碳酸钙 | 氢氧化钡 | 稀盐酸 |
B | 硝酸银 | 铁 | 稀盐酸 | 氢氧化钡 | 碳酸钙 |
C | 硝酸银 | 铁 | 碳酸钙 | 氢氧化钡 | 稀盐酸 |
D | 铁 | 氢氧化钡 | 碳酸钙 | 硝酸银 | 稀盐酸 |
序号 | 物质 | 杂质 | 可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 |
甲 | CaCO3 | KCl | ①加适量水,搅拌,过滤;②加过量稀H2SO4 , 微热,过滤;③溶解后加适量KOH溶液,过滤;④溶解后加过量Na2CO3 , 过滤,蒸发;⑤加热(或高温灼烧) |
乙 | NaCl | CaCl2 | |
丙 | Na2SO4 | CuSO4 | |
丁 | Cu | CuO |
溶质 | CH3COONa | NaHCO3 | Na2CO3 | NaClO | NaCN |
pH | 7.8 | 8.6 | 11.3 | 10.2 | 11.1 |
表中数据揭示出复分解反应的一条规律,即碱性较强的物质发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碱性弱的物质.依照该规律,请你判断下列反应不能成立的是( )
B反应生成D的物质有(填序号)。
①2类 ②3类 ③4类 ④5类
Ⅰ.称取7克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白色沉淀4.3克和无色溶液.
Ⅱ.Ⅰ中所得4.3克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产生,测得剩余白色沉淀质量为2.33克.
Ⅲ.把Ⅰ中所得滤液分成两份,第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既没有产生气泡,也没有产生沉淀,第二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没有产生沉淀.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建立猜想】①氢氧化钡过量 ②盐酸过量 ③ 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设计】
步骤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得出猜想①错误。
步骤二:继续探究
实验方案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Ⅰ |
重新取样,滴加少量AgNO3溶液 |
白色沉淀 |
猜想②正确 |
Ⅱ |
重新取样,滴加足量Na2CO3溶液 |
________ |
猜想②正确 |
白色沉淀 |
猜想③正确 |
A.紫色石蕊试液
B.二氧化碳
C.镁条
观察对象 | 现象 |
①干燥的普通铁丝 | 没有明显变化 |
②潮湿的普通铁丝 | 较多红褐色锈斑 |
③潮湿的纯铁丝 | 没有明显变化 |
步骤1: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将干燥的O2从导管a通入U形管(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如图所示);待 U 形管内充满 O2 后,在导管 b 处连接一活塞推至底部的注射器,收集 20mLO2后在导管a 处连接乳胶管并用止水夹夹紧,如图乙所示。
步骤 2:一段时间后,观察 U 形管内的铁丝,其现象如表所示。
①小明的实验:取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30mL,用温度计测出其温度为13℃,然后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固体,一段时间后再用温度计测出溶液温度为22℃.由此,小明同学得出“NaOH与稀硫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
②小天的实验: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等固定装置省略)。
向烧瓶内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观察到红墨水在实验过程中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由此,小天同学得出“NaOH与稀硫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请回答:
实验设计:查阅资料,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五水硫酸铜。
将7.2g PLA样品充分燃烧,为分别吸收燃烧产物并通过清晰可见的现象检验吸收是否完全,以上实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A→ (填写装置的字母序号)。
分析与结论:①实验中选择纯净的氧气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②装置E的作用是;
③正确连接装置后,确认气密性良好。充分燃烧7.2g PLA样品,测得相关实验数据见下表(已知燃烧产物被完全吸收,灰烬质量忽略不计)。
装置 | B | C | D | E |
实验前质量(g) | 160 | 150 | 150 | 100 |
实验后质量(g) | 163.6 | 150 | 163.2 | 100 |
通过分析与计算,该PLA样品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最简整数比为。
实验组别 |
一 |
二 |
三 |
四 |
稀盐酸质量(g)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混合物质量(g) |
3.0 |
6.0 |
9.0 |
12.0 |
所得溶液质量(g) |
101.9 |
103.8 |
105.0 |
a |
剩余固体质量(g) |
0 |
0 |
m |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