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17-10-21 浏览次数:1044 类型:开学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广东新语》:“澄海山中有輋户……其人耕无犁,锄率以刀,治土种五谷,曰刀耕,燔林土使灰入土,土暖而蛇虫死,以为肥,曰火耨。”与材料中信息不符的是(    )
    A . 以家庭为单位 B . 精耕细作 C . 刀耕火种 D . 生产方式落后
  • 2. 下列文献中,最能从根本上决定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
    A .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B . “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 C . “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 D . “恶金以铸锄夷斤欘,试诸壤土”
  • 3. 我国封建社会存在着国有土地、地主土地和自耕农土地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一直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

    ②农民土地所有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基础之一

    ③封建土地所有制是重农抑商思想的经济基础

    ④随着封建社会的结束,上述土地所有制在中国立即消失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②③④
  • 4. 美国学者施坚雅对中国古代城市史和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史进行了研究,认为从8世纪后半期至南宋时期,发生了“中世纪城市革命”。下面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 . 官市组织衰落,终至瓦解 B . 坊市分隔制度消灭,可在城内或四郊各处进行买卖交易 C . 出现具有重要经济职能的大批集镇 D . 商帮捐资,建设会馆
  • 5. 四位同学对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 官营手工业在相当长时期占据战手工业生产的主流 B . 官营手工业使手工的发展比较有序,但也限制了手工业者的自由 C . 相对私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的发展趋势日益萎缩 D . 古代官营手工业发达,大量产品投放市场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要
  • 6. 明中期以后,政府开始在江南地区大规模加派丝织品,尤以嘉靖、万历年间为甚。由于派织数量远远超出官营作坊的生产能力,各地方织染局为了完成任务,便纷纷实行“机户领织”制度。这是一种通过中间包揽人,利用民间机户生产的“加工定货”的生产形式。上述材料反映明朝时期(    )
    A . 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B . 政府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 . 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 D .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7. 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越来越多的农民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它是封建社会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下列对土地兼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必然产物 B . 是封建经济衰退的表现 C . 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D . 导致了严重的统治危机
  • 8. (2016高一下·沈阳期末) 据统计,在清代,1400个小城镇中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约一半是府或省治所在地,较大的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材料体现了(   )

    A . 清代商品经济发达,市镇兴盛 B . 市、镇成为朝廷维护统治的政治中心 C . 清朝政府对商业发展高度重视 D . 政府利用政治手段来提高城市化水平
  • 9. 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 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

    A .   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 . 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 . 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 . 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 10. 19世纪末,晋商创造了“身股”概念,即财东允许掌柜(经理人)等重要伙计以人力充顶股份,并参与分红。二战后,西方国家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也推行了类似制度。这种制度(    )
    A . 实现了西方国家对企业经营的干预 B . 赋予员工参与企业决策的平等地位 C . 有助于调动广大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D . 刺激了西方国家证券市场高度繁荣
  • 11. 15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的价格达1至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14克,在威尼斯达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这反映了(    )
    A . 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要道被阻断 B . 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因素 C . 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大量香料 D . 价格革命导致欧洲商品价格的暴涨
  • 12. “由于海外贸易的需要,西欧本身的资本流通、贸易种类和数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商业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改变,市场交易越来越成为社会中人们获得日常生活物品的手段,近代的货币与信贷体系纷纷建立与流行起来。”上述现象直接反映了(        )

    A . 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 B . 商业结构和组织方式发生变化 C . 商贸中心转移至地中海沿岸 D . 商品输出成为贸易的主要方式
  • 13.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英国,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景象: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则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主要反映了(    )
    A . 火车成为陆上主要的交通工具 B . 铁路运输导致了封建制度的废除 C . 铁路运输消除了社会不平等现象 D . 工业革命冲击了传统的社会关系
  • 14. 从16世纪初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欧洲各国进行的国际贸易由输出、交换或生产、获利组成。下表三组“商品”在甲、乙、丙三地流动。请判断甲、乙、丙分别是当时的哪三个地区(  )

    组别

    商品内容

    盐、火器、五金、酒、布匹

    糖、烟草、玉米

    奴隶

    A . 欧洲、美洲、非洲 B . 亚洲、美洲、非洲 C . 亚洲、美洲、欧洲 D . 欧洲、亚洲、非洲
  • 15. 早期的工业家经常将他们的“工厂”建在相对遥远的山区,在那里奔腾的河流可以使水轮持续地转动,而且可以很容易地建造廉价的工人住房。这说明(    )
    A . 山区地区最适宜建设工厂 B . 山区的劳动力资源廉价 C . 生产动力制约着工业发展 D . 城市管理排斥工厂建设
  • 16. 历史学家汤因此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    )
    A . 手工工场生产形式 B .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 . 机器大工业生产 D . 城市化生活方式
  • 17. (2017高二上·武邑开学考) 1889年,为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在法国巴黎举行了第三届世博会。在这次会展中可能看到的最新科技成果是(    )
    A . 斯蒂芬森驾驶的“火箭号”蒸汽机车 B . 富尔顿进行试航的新轮船 C . 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 D . 卡尔•本茨发明的汽车
  • 18. (2017高二上·武邑开学考)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A . 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 . 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 . 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 . 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9. (2017高二上·武邑开学考) 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照这样下去,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上述材料反映出(    )
    A . 民用企业起到了一定的分洋利作用 B .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 C . 19世纪末外商企业逐渐退出了中国 D . 李鸿章是民族资产阶級杰出代表
  • 20. (2017高二上·武邑开学考)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    )
    A . 淞沪铁路 B . 唐胥铁路 C . 京张铁路 D . 京汉铁路
  • 21. (2017高二上·新津开学考) 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    )

    A . A—B段 B . D—E段 C . C—D段 D . B—C段
  • 22. 表格反映出(    )

    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数

    江苏(含上海)

    直隶(含京津)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奉天

    湖北

    陕西

    黑龙江

    广西

    甘肃

    其他地区

    135

    45

    42

    33

    31

    20

    19

    19

    3

    3

    1

    1

    0

    一一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A . 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B . 民族工业规模小、企业少 C . 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D . 民族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
  • 23. (2016高三上·西宁期中) 1870年,31岁的美国人洛克菲勒把两座炼油厂和石油输出商行合并,创建了美孚石油公司。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6家炼油厂。这体现了(    )

    A .   第二次工业革命广泛开展 B . 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规模发生变化 C . 美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D . 石油工业成为主导产业
  • 24. 列宁在《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发出号召:“……共产党员和同情分子应当更加鞭策自己,从休息时间内抽出一小时,也就是把自己的工作日延长一小时,将这些时间集中起来,在星期六这天进行一次六小时的体力劳动,以便立即创造出实际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文中省略号部分的内容应该是(    )
    A . “鉴于国内外形势的严重,为了对阶级敌人取得优势” B . “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实现苏联工农业的现代化” C . “为了支援国际反法西斯,早日实现世界的和平安定” D . “迫于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解决普遍的物资匮乏问题”
  • 25. (2017高一下·菏泽期中) 有学者对罗斯福的经济理论进行了这样的概括:“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对上述材料中关键词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应当保留”指保持资本主义

    ②“经济的营运”指市场经济

    ③“改进和补充”指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④“改进和补充”开创了经济营运的新模式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6.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A . 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 . 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 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 . 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 27. 195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下列有关过渡时期及其目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通过“一五”计划实现总路线的各项任务 B . 完成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 . 在经济建设目标上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D . 过渡时期是指1949年至1956年
  • 28.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关贸总协定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它们的相同作用不包括(    )
    A . 一定时期内维护了美国霸主地位 B . 稳定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秩序 C . 促进世界经济向制度化方向发展 D . 消除了世界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 29. (2017高一下·嘉峪关期末) 1973年秋,中共安徽省委决定,把集体无法播种的土地借给社员种麦、种菜。在借地的基础上,有些地方实行包产到组,有的搞了包产到户。这(    )
    A . 表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 . 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C . 改变了农村的人民公社体制 D . 系统纠正了农村的左倾错误
  • 30. 荀况在《荀子·议兵》中写到:“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反映荀子的思想主张是(    )
    A . 主张“以德服人” B . 主张“性恶论” C . 主张“施仁政于民” D . 主张“性善论”
  • 31. 下列当今世界几个代表性的区域经济组织中,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和自主自愿的原则、单边行动和集体行动相结合的区域性经济组织是(    )
    A . 欧盟 B . 亚太经合组织 C .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 东盟
  • 32.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
    A . 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 . 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 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 33.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辑。……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该材料思想的核心来源于(    )
    A . 道家 B . 儒家 C . 法家 D . 墨家
  • 34. (2017高二下·曲靖期中)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

    A . 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 . 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 . 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 . 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 35. 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    )
    A . 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B . 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C . 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D . 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 36. 先秦时某位思想家说:“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A . 孔子 B . 墨子 C . 孟子 D . 韩非子
  • 37. 孔子主张“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朱熹主张“居敬察醒”,二者的共通之处是(    )
    A . 强调法治 B . 强调德行修养 C . 重视教育 D . 人性本善
  • 38.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A . 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 . 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 . 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 . 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 39. “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韩非子在此强调的是(    )
    A . 人性恶前提下的君臣之道 B . 推行改革变法的重重阻碍 C . 加强中央集权的艰难过程 D . 贵族政治体制的多种弊端
  • 40. 汉代儒学家认为“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这一观点(    )
    A . 体现了君主专制源于原始宗教权威 B . 继承了汉以前传统文化的精髓 C . 说明了儒家以探讨天人关系为目的 D . 迎合了汉武帝强化君权的需要
二、<b >非选择题</b>
  •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材料二:3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春”。一天晚上,村民严金昌与当地18位村民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契约说:“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改革模式后来得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高度认可,随之获得中央政府的肯定,并被推向全国。

    ——2008-10-15《中国国土资源报》

    1. (1) 材料一威尔斯态度发生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提到的“改革模式”是指什么?“分田到户”带来了什么积极作用?
  • 42. 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史实回答问题。

    材料一: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这三十年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节奏,毎一步都没落空。

    1. (1) 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科技进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是怎样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全球化潮流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