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期 | 人口(亿人) | 口粮需求量(亿石) | 粮食总产量(亿石) | 口粮需求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例(%) |
1812年 | 3.67 | 17.9 | 23.4 | 76.5 |
1850年 | 4.36 | 21.2 | 26.2 | 80.9 |
1887年 | 4.36 | 21.2 | 25.6 | 82.8 |
1911年 | 4.50 | 21.9 | 25.6 | 85.5 |
(1)组织并巩固苏维埃中央政府,以此作为号召群众与国民党政权相对抗的一面旗帜; |
(2)使红军强大到在将来依照军事、政治的环境而能够占领一个或几个工业的、行政的中心城市; |
(3)把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斗争浪潮扩大到新的区域去; |
(4)加紧组织和推动城市工人的大规模政治斗争。 |
材料一 英国第一次议会改革后,当中产阶级妇女游行示威要求参权时,大男子主义的政治家们报以冷笑。1867年,地方性政治织“全国妇女参政会”在伦敦成立,很快得到其他大城市妇女界的响应,1869年,议会颁布《城市选举法》,开始投权女性未婚义税人地方选举权,……20世纪初,英国出现了“暴力的妇女运动者”,1912年,妇女暴力参政运动进入热潮,她们涌向伦敦市中心,纵火、打辟玻璃、捣毁商店门面、破坏公共设施,造成巨额损失,多人被捕。一战爆发,政府为动员因民一致抵御外敌,僧机释放了全部因民权斗争而被拘捕的罪犯。1918年,鉴于妇女在战争中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联合政府同意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
——摘自阎照祥《英国持久的议会改革》
材料二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的妇女观,已经初步渗入了近代人权思想。他们主要通过发行报刊、开淡讲会、联结田体、广貼告示等方式,使创设女学堂和不缠足运动波及到维新派以外的阶层,连封建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和开明派也参加进来。这些活动极大地启发了进步妇女,使她们公开喊出了男女平等的口号,提出了男女平等的思想。20世紀初期出现了一个知识妇女群,主要包括教会女学、女子留学和国内各种民立官立女学堂培养出的女知识分子,她们是继男性先进人物之后,提倡女权的主要力量,1898年至1919年,妇女所办的报刊,全国约有40种,大多梟中于上海、北京和长江中下游带以及日本的东京。声势浩大,最终使女权思想的运动达到民国初期以前的最高峰。
——何黎萍《论中国近代女权思想的形成》
当宋朝内外交困之时,迫于形势的危急,宋仁宗对范仲淹等人的改革主张表现出少有的热情,“再赐手诏,又为之开天章阁,召辅臣条对”。当范仲淹等人在他的再三督促下,匆促拿出改革方案,又“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然新政推行后,在反对派的一片反对声中,加之朋党问题触到了宋仁宗最敏感芝处,于是疑心甚重的宋仁宗便对范仲淹等人产生了疑忌,开始由支持改革转向动摇,最终将范仲淹等人逐出朝廷,重新重用守旧的官员,新政也随之宣告失败。
——摘编自漆侠《中国改革史》
——摘编自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富强”一词用法的演变
历史时期 |
内涵与用法 |
明代以前 |
指富足而强盛,或指使富强而强盛。因与儒家社会组织原则相矛盾,时有贬义。 |
明末清初 |
在明末经世思潮中出现正面使用“富强”的例子。 |
19世纪40——60年代 |
常用来描述外国国力强大,开始获得正面意义。 |
19世纪60——80年代 |
许多人主张以“富强”为中国的目标。“富强”的目标包含工商、国防两方面的内容。 |
19世纪90年代 |
使用次数出现高峰,开始包含政治组织方面的内容,如工商、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改革。 |
20世纪初 |
随着反清革命思潮兴起而较少使用,但清政府将其含义进—步拓展,包括立宪、地方自治等内容。 |
1919年后 |
“富强”用来概括清末的维新运动,多具批评性。如“本来士绅阶级不但不肯革命,而且摧残革命,帮助反动势力;名说也要变法维新,要谋富强,而又反对下等社会握权.....” |
——摘自金观涛《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要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