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防城港市港口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

更新时间:2021-02-23 浏览次数:148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二、填空题
  • 21. (2020九上·港口期中)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符号或名称,注意格式规范。
    1. (1) 2个氧分子
    2. (2) NH4+的名称是
    3. (3) 3个铜原子
    4. (4) 4个碳酸根离子
    5. (5) 5H2O
    6. (6) 标出K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
  • 22. (2020九上·港口期中) 如图A、B分别是镁元素、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C、D、E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表格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H

    He

    N

    Al

    1. (1) C,D,E中与A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是;属于阴离子的微粒是;(填序号)
    2. (2) B与元素周期表中(填①或②或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3. (3) D微粒的符号为
    4. (4) 元素②的原子核外有个电子层。
  • 23. (2020九上·港口期中) 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 (1) 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 (2) 从微观角度:用“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氧原子。

      ①用“ ”可表示的微粒是(填名称)。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图3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填标号)。

    3. (3) 从变化角度:

      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

    4. (4) 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是_______(填标号)。
      A . 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B . 大力植树造林,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C .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 24. (2020九上·港口期中) 某同学在学习中建构了“氮及其化合物的价、类关系图”。

    1. (1) 图中A点对应的物质为大气污染物之一,写出其对应的化学式:
    2. (2) 写出图中B点对应的物质名称:,它对应的物质类别是:。写出它的一点用途
    3. (3) 浓氨水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氨气(NH3),标出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 25. (2020九上·港口期中) 某同学利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 (1) 用图1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若该实验没有达到试验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
    2. (2) 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3. (3) 图1实验代替课本实验图2的优点是。(答一点即可)
    4. (4) 已知金属镁在空气中燃烧,可分别与氧气与氮气反应,都生成固体物质,该实验中的红磷(填“能”获“不能”)用镁来代替。
  • 26. (2020九上·港口期中) 某生产化肥碳酸氢铵的名牌如图所示

    1. (1) 碳酸氢铵中含有种元素。(直接写出答案)
    2. (2) 碳酸氢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同上)
    3. (3) 碳酸氢铵中氢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同上)
    4. (4) “氮含量全球最高(20%以上)”这则广告是否真实?(写出计算过程)
三、实验题
  • 27. (2020九上·港口期中) 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五氧化二磷能污染空气,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 (1) 在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课堂上,老师用甲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红磷(填“燃烧”或“不燃烧”) , 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2. (2) 小明同学设计了乙、丙两个对比实验,完成了探究过程。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的事实是(填序号);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

    3. (3) 结合老师与小明设计的实验,小强设计了实验装置丁。与老师设计的实验相比,小明与小强的实验都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能
    4. (4) 冬日里的一天,某学校五楼学生寝室中一名同学违规使用电褥子,因短路引发棉被着火。就此事件请你回答:

      ①从物质燃烧条件上看,棉被是

      ②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大声呼救,导致火势迅速扩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28. (2020九上·港口期中) 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 (1) 写出仪器的名称:①,②
    2. (2) 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A装置还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基本反应类型为
    3. (3) 若用B装置来制取氧气,实验时,先在锥形瓶中添加二氧化锰,再从长颈漏斗添加过氧化氢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装置B中反应很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选序号).

      ①控制液体的加入速度     ②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      ③加热反应物

    4. (4) 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装置,若使用装置E收集氨气,则气体应从(填“c”或“d”)通入.
  • 29. (2020九上·港口期中) A、B……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八种物质,有下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紫黑色的固体,B是氧化物,E和F的组成元素相同,G是一种黑色固体单质,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试推断:

    1. (1) 写出物质A的名称:;写出物质F的化学式:
    2. (2) 写出反应③的文字表达式:
    3. (3) 物质B在反应②中的作用是:
    4. (4) 写出D物质的一点用途:
  • 30. (2020九上·港口期中) 某兴趣小组在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中,有如下实验设计方案,

     

    1. (1) 该方案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编号

      温度

      催化剂

      氯酸钾、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生成1升氧气所需时间/s

      实验Ⅰ

      400℃

      MnO2

      1∶1

      153

      实验Ⅱ

      400℃

      MnO2

      2∶1

      240

      小林在实验时,联想到了渔民用过氧化钙(CaO2)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提出猜想Ⅱ。

      (猜想Ⅱ)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可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

      实验主要过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加入过氧化钙和水后,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在导管口几乎收集不到气体。该装置放置到第二天,集气瓶中只收集到极少量气体,振荡试管后仍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

      实验结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2. (2) (分析与反思)

      过氧化钙与水反应虽然没有快速收集到大量氧气,但由此实验现象,小林认为渔民用过氧化钙做增氧剂的主要原因是

    3. (3) 小林希望对此实验进行改进,使该反应加快,请你帮他提出合理化建议
    4. (4) 同学们对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生成物猜想如下:①氢氧化钙和氧气②碳酸钙和氧气,你认为猜想(填序号)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