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秦皇岛市宏远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2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 1. (2020高一上·秦皇岛期末) 周宣王在位时,对鲁国的君位继承横加干涉,出兵鲁国,最终废长立幼,引起其它诸侯的集体不快。经此事件后,周天子声望大减,诸侯多有违抗王命之举。这说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
    A . 体现家国一体   B .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 . 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D .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 2. (2020高一上·秦皇岛期末) 孟子将人民、社稷和君主排定了位次。人民排在第一位,社稷排在第二位,而一国之君则排在最后一位。这一排名(    )
    A . 是当时社会的真实体现 B . 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C . 说明孟子反对君主制度 D . 反映了社会民主化倾向
  • 3. (2024高一上·杭州月考) 《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前往戍边为大雨所阻,按法律应斩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秦简,按照竹简记载,陈胜、吴广因为大雨而延期,根本不会被斩首。由此可见( )
    A . 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接近真相 B . 历史研究需要通过多方采证 C . 考古是认知历史的唯一有效途径 D . 历史真相不可能真正被认知
  • 4. (2024高一下·献县开学考) 秦简《语书》说,如果官员对其辖内吏民的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察觉而失职,将被免职,称之为“不胜任”。这从侧面反映出秦朝(    )
    A . 社会秩序比较稳定 B . 地方官员失职现象十分严重 C . 已经确立官僚政治 D . 地方官员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
  • 5. (2020高一上·秦皇岛期末) “早期汉代统治者基本上延续了秦代的政府制度,但汉高祖作了对中央集权统治来说引人注目也可能是必要的一个退步。”这一“退步”是指(    )
    A . 郡国并行 B . 师法黄老 C . 设置刺史 D . 颁推恩令
  • 6. (2021高一上·凌源月考) 东晋时期,琅邪王氏家族位高权重,与皇室势均力敌。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材料主要说明东晋门阀政治(    )
    A . 取代皇权政治 B . 是对皇权政治的有益补充 C . 确保政权稳固 D . 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皇权
  • 7. (2020高一上·秦皇岛期末) 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之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 B . 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C . 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 D . 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 8. (2020高一上·秦皇岛期末) 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由此判断正确的是(    )

    A . 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 B . 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 C . 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 D . 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
  • 9. (2020高一上·秦皇岛期末) 面对百年战乱造成的满目疮痍的社会现状,北宋初期的统治者为了尽快医治创伤,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制定“偃武修文”政策。这一政策( )
    A . 体现对社会管理的放松 B . 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 . 促进了文教科技的发展 D . 推动了主流思想的革新
  • 10. (2023高一上·合江月考) 明朝中期,皇帝因阁权过盛,重用吏部以对内阁进行制衡,吏部尚书成为事实上的外廷之长。与此同时,为防范吏部权重,皇帝又以擢升吏部侍郎入阁来加强内阁对吏部要务的参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内阁逐步成为法定行政中枢 B . 阁部制衡成为强化君权的手段 C . 吏部已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D . 内阁与六部形成分权制衡机制
  • 11. (2022高一下·汕头期中) 雍正时期的朝廷规定,军机大臣昼夜轮替值班,随时以供召对,军机章京必须每日凌晨五点当值,确保当日谕旨当日发出。这反映出军机处( )
    A . 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 促进了清朝统治吏治清明 C . 提高了中枢机关行政效率 D . 强化了皇帝对官员的控制
  • 12. (2020高一上·秦皇岛期末) “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影响。”这强调的是(       )
    A . 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 . 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碰撞与交融 C . 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 . 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发展过程
  • 13. (2020高一上·秦皇岛期末) 新文化运动期间,钱玄同提出了“废孔学、废汉文、灭道教”等过激主张,陈独秀对此虽表理解但并不予支持,并公开声明:“像钱先生这种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本志同人多半是不大赞成的。”这反映出当时陈独秀
    A . 继续维护儒家学说统治地位 B . 理性批判中国传统文化 C .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改造社会 D . 有选择地吸收西方文明
  • 14. (2020高一上·秦皇岛期末) 在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后,日本代表牧野伸显担忧:“世人不察,以为在巴黎之中国委员,为血气所驱使,为功名所激发,致有此等行动。……余深信此种感情早已浸润于中国一般国民,酝酿已数年之久。”由上述信息可知五四运动( )
    A . 表明中国民族主义思潮日益觉醒 B . 具有深刻的政治经济根源 C . 中国代表出于个人立场拒签合约 D . 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 15. (2020高一上·秦皇岛期末) 中国共产党在某历史时期提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上述主张有利于(   )
    A . 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 . 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C .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 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 16. (2020高一上·秦皇岛期末) 有专家指出,“这是国民党比什么都害怕的事,它知道这是共产党唯一的秘密武器……它比任何新式武器都能更有效地给当前的蒋政权以致命的打击,因为它使主要由农民组成的国民党军的士气日渐低落。”该学者研究的是(   )
    A . 土地革命 B . 减租减息政策 C . 土地改革 D . 刘邓挺进大别山
  • 17. (2020高一上·秦皇岛期末)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逐步建立了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建立该体制主要基于( )
    A . 人民生活亟需改善的现实状况 B . 社会主义公有制日益发展 C . 中苏进行友好交往的客观要求 D . 物资匮乏和经济基础薄弱
  • 18. (2020高一上·秦皇岛期末) 1987年台湾地区热门电影电视主要有《跨过海峡》、《返乡探亲》和《落叶归根,海外返乡行》等。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 .   台湾当局两岸政策松动 B . 海峡两岸军事对峙局面结束 C . 大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D . “一国两制”成为两岸共识
  • 19. (2020高一上·秦皇岛期末) 邓小平理论是一场以“实事求是”为精神实质的思想解放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旨在打破精神桎梏,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指导思想的总汇,它改革纯“公有制”的生产关系融入“私有制”,从高度集中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旨在( )
    A . 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 B . 开启和推动对外开放 C . 巩固和维护革命成果 D . 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
  • 20. (2020高一上·秦皇岛期末) 习近平主席在某国际组织上提出: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着力发展务实合作;加强人文交流和民间交往。这反映了新时期的中国(   )
    A . 打破了美国长期遏制中国的局面 B . 开始步入国际舞台体现大国担当 C . 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 . 积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二、 非选择题 (本题共4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0分,第24题12分,共50分。)
  • 21. (2020高一上·秦皇岛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1. (1) 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2. (2) 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 22. (2020高一上·秦皇岛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农业技术、粮食产量等方面,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对有限,但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则是比较突出的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烟草、花生等也大致于同时引进。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材料二:中国的南方人习惯于吃稻米,北方人则以粟、麦为主,采用新的粮食果腹,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被迫的过程。中国人采用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原产稻、粟、麦等粮食的不足;而美洲粮食作物在进入18世纪之后的快速推广,也正是因为中国人口在成倍增长。玉米、番薯等作物的传播路径,与当时的移民路向大体一致,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的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逐渐推进。美洲作物的传入与推广,对于提高粮食产量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们虽然也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但总体上始终处于补充的地位,人们仍然以稻、麦等为主要粮食。

    ——摘编自楼宇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农作物种植的特点及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明清时期农作物种植状况产生的影响。
  • 23. (2020高一上·秦皇岛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 (1)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有怎样的积极作用?
    2. (2) 材料二体现了政治建设中的什么原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有何重大意义?
    3. (3) 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革命。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明原因。
  • 24. (2020高一上·秦皇岛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在这样一种“新颖”的外交格局中,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

    材料二:在尼克松访华前不久,1971年10月15日,中国就加入了联合国,这表明了追求和解引起的反响。美国赞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反对任何国家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的态度,即使不是消除,至少也是限制了苏联进攻中国的可能性……中美和解使北京得以购买美国的飞机、科学仪器等中国现代化所急需的东西。学者、记者、运动员、科学家和官员的交流,方便了观念和知识的相互流动,改变了22年互不往来的状态。

    ——以上材料均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 (1) 据材料一,说明尼克松政府主动改善与中国关系的主要原因。
    2. (2)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