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 | 每公石平均价格(公分银) | 每公斤银所能购得之米(公石) |
14世纪后半期 | 17.19 | 58.17 |
15世纪前半期 | 10.84 | 92.22 |
15世纪后半期 | 16.35 | 61.16 |
16世纪前半期 | 20.19 | 49.52 |
16世纪后半期 | 23.00 | 43.48 |
17世纪前半期 | 32.19 | 31.07 |
平均 | 18.00 | 52.91 |
时间 |
会议名称 |
1950年9月25日—10月2日 |
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 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 |
1956年4月30日—5月10日 |
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 |
1959年10月25日—11月8日 |
全国群英会 |
1960年6月1日—11日 |
全国文教群英会 |
材料一
汉代砖石画像
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馀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唐·白居易《朱陈村》(节选)
材料三
唐制:凡民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受田之制,丁及男年十八以上者,人一顷,其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老及笃疾、废疾者,人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当户者(户主)增二十亩,皆以二十亩为永业,其余为口分。
——《新唐书·食货志》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并简要说明其研判史料的价值。
材料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与近代以来英国民主政治对比表
古代雅典 |
近代以来的英国 |
|
主要民 主原则 |
人民主权;权力制约;直接民主;轮流坐庄…… |
人民主权;分权制衡;代议制;少数服从多数和保护少数;政党政治…… |
主要组 织机构 |
公民大会;(四)五百人会议;十将军委员会;陪审法庭…… |
国家元首(国王);议会(上院和下院);内阁;司法系统…… |
以“古代雅典民主与近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比较”为主题,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论证充分。)
大学的兴起和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
材料一
8世纪开始,欧洲社会生产力就开始回升,财富的增长和贸易活动的开展人们对罗马法的兴趣提升,尤其是商业发达的意大利北部城市。人们对法学的狂热,直接导致了一些大学的产生。11至13世纪,基督教经院哲学内部发生的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反映的正是关系微妙的教权和王权之争。进入13世纪,受惠于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阿拉伯文化倒流回欧洲,代表正在兴起的市民阶层的阿维洛伊哲学与代表正统的基督教神学的阿奎那哲学开展了激烈论争。这些富有时代意义的哲学论争对大学生十分有吸引力,因而与这种论争有关的科目,如逻辑学处于十分受宠的地位。
——摘编自许晓平《西方大学起源的社会背景》
材料二
中国人民大学(以下简称“人大”)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着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的大学。1950年10月3日,在人大的开学典礼上,刘少奇明确指出:“人民的国家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是以为工农服务为目的的。我们国家的教育也应该是为这一目的而服务的。”其本科8个系主要为经济系、经济计划系、财政信用借贷系、贸易系、合作社系、工厂管理系等。在中国的高校中,人大是最早聘请苏联专家且聘请数量最多的学校:至1950年4月,到人大进行援助的苏联专家共有36人。1950年11月,经党中央批准,中共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党组,实行党组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保证了中共对高校的领导。
——摘编自刘颖《建国初期中共新建高校的特点及其影响——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中心的考察》
材料:
董仲舒认为,变法使秦民“贪戾、好利、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而司马迁在《史记》中却说: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引司马迁的记载,将“秦民大悦”“家给人足”统统删掉,大概他认为这是溢美之词,有悖史实。其他如王安石与朱真也是肯定与否定两种看法。
新中国教科书完全一边倒的正面评价始于1956年,其视角主要在于实现了中央集权,结束了贵族政治,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2014年6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俊伟在《商鞅变法:不为人关注的另一面》中指出:商鞅变法建立了以官僚体系为依托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变法把秦国打造成了一个军国主义国家。为了支持战争,他采取弱民、夺民、愚民的措施,大力加强君主和政府的权力……这样的变法缺乏人文主义关怀,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商鞭把礼乐、孝梯、诚信、仁义、非兵、羞战等视为危害国家的“武害”,执意铲除。连坐使居民相互监督,降低了人文道德水准。
——摘编自任世江《通过商鞅变法让学生接触思辩》
材料
上甘岭战役中美双方出动兵力达10万之多,进行了一场震撼世界的大较量,且成为朝鲜战争的定局之战。上甘岭战役从一开战就异常激烈。美军在大量火炮、坦克、飞机的掩护下,以排至营的兵力采取多路多波次进行连续不断的冲击,轮番进攻。志愿军参战部队坚决贯彻“坚守阵地,寸土必争”的作战原则,团结战斗,顽强拼搏,与敌反复争夺,激战终日,阵地失而复得,昼失夜复,坚守7天7夜,毙伤敌7000余人。涌现出用胸膛堵枪眼的黄继光、用身体连通电话线的牛保才、用身体抵住爆破筒的龙世昌、与敌同归于尽的孙子明等战斗英雄。上甘岭战役打出了“上甘岭精神”。在这不到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联合国军”先后投入3个多师6万余人、300余门火炮、近200辆坦克3000余架次飞机。志愿军不畏强敌,打退“联合国军”营以上冲击25次,营以下冲击653次,击落击伤飞机274架,毙伤敌2.5万人,击毁击伤大口径火炮61门、坦克14辆,牢牢守住了阵地。
美国前参联会议主席布菜德雷曾说:“用这种方法20年也打不到鸭绿江。”这是美国不得不同意在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停战协定签字的一个重要原因。可以说,志愿军在上甘岭同美军的较量,基本确定了朝鲜战争的走向,加速了朝鲜停战谈判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刘波《上甘岭战役的战略复盘》
材料
王宠惠大事年表
1881年 |
生于香港荷里活道75号道济会堂 |
1900年 |
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获得中国第一张大学毕业文凭 |
1902年 |
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立大学,期间和孙中山讨论“五权宪法” |
1907年 |
赴欧洲留学,并将《德国民法典》译为英文 |
1911年 |
膺任第一任南京临时政府外交总长 |
1913年 |
受聘复旦大学副校长,先后出版《宪法刍议》、《比较宪法》等书 |
1921年 |
赴华盛顿出席九国会议,严斥日本“二十一条”无理 |
1930年 |
膺选为海牙国际常设法庭的正式法官 |
1946年 |
代表中国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对联合国完章的制定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并担任联合国宪章中文版的润色和审定工作 |
1958年 |
在台病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