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宗法制下大宗与小宗关系呈绝对性
②形成“天子—诸侯—大夫—士”这样的等
③“天下”不包括有朝贡关系的域外国家
④天下的政治秩序与宗法的家族秩序同构
① | 同治十一年《申报》载:“上海各租界内,街道整齐,廊檐洁净。一切秽物亵衣,无许暴露。尘土拉杂,无许堆积。” “居民王阿呆等10余人,违反工部局关于挑粪过街必须加盖桶盖的规定……经巡捕劝阻不听,各被拘留一天。” |
② | 租界均有电灯,英界尤多如星罗棋布然,晚间照耀,无异白昼,颇便行人。 |
③ | “租界内警察之权,管辖道路之权,及其余界内一切施政事宜,悉归日本领事官管理。” |
④ | “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礼堂所备证书,由证明人宣读、介绍人、证婚人、男女宾代表皆有颂词,亦有由主婚人宣读训词,来宾唱文明结婚歌者” |
①租界的市政管理规范,呈现出法制化的特点
②租界成为近代物质文明的传播地
③租界是列强在华的侵略据点,严重侵犯了我国的国家主权
④租界传播了新的社会习俗
①近代工矿企业的创办 ②外贸的扩大和洋行的增多
③外国商业势力的入侵 ④中国近代报刊业拉开序幕
①是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合作的典范 ②体现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继续抗击日军
③在华北地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气焰 ④与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时间大致相同
①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
②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③内阁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④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
此著作( )
年代 | 1950 | 1960 | 1970 | 1973 |
与日本的贸易 | +2.4 | +2.0 | -15.9 | -19.4 |
与西欧国家的贸易 | +2.0 | +10.7 | -5.8 | -17.8 |
①第十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接纳一批新成员国
②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③日本通过《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合作法案》
④欧洲联盟防务一体化计划正式启动
材料一:雍正把个人忠诚置于一切官僚体系之上,重赏效忠于他的那些人。他的习惯做法是:挑选聪明而野心勃勃的官员,通过向其询问其他官员的情况来考核他们。如果他们通过考验,雍正就会迅速提拔他们,让他们负责中国特别敏感的行政区域。也是在雍正统治时期,朝廷往日的非正式耳目体系、机关,变成了政府常设机构。和他父皇一样,雍正也非常依赖仅供他阅读的密折。
——【美】魏斐德《中华帝国的衰落》
材料二:如果把历史轨迹简化为一条曲线,则康熙二十四年的自主“四口通商”(即广东澳门、福建厦门、浙江宁波和江苏松江),与鸦片战争之后的被迫“五口通商”,可以看做是这条曲线的两个波峰,在这两个波峰之间,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凹陷线。史家一般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当作这条凹陷线的“拐点”,拐入某个无法预计的弯道甚至死角。
——摘编自邓文初《中华帝国的拐点:从开放海禁到一口通商》
材料一:制宪会议代表麦迪逊认为:“1787年制宪会议的与会者担负着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以无比纯正的动机,彻底的献身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全心全意投入会议工作,以实现人民所寄托的伟大目标,即设计并提出一套完整的宪法体系,补充原有宪法的不足之处……”
——摘编自戴维·惠特尼《美国总统列传》
美国历史学家查尔斯·比尔德认为:美国宪法制定的动机是取决于制宪者各自所寻求的经济利益,其制定过程明显反映出是不同利益集团互相角逐的过程,而宪法之制定便是此种角逐的结果。
——摘编自查尔斯·比尔德《美国宪法的经济观》
材料二:瓦隆巧妙地提出了一项宪法修正案:“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7年,连选后连任。”1875年1月30日,该议案在议会以353票对352票,即以一票之差获得通过。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而在温和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它还需要大力改造。
——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
材料一: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立即颁布政令,指出“富强之策,全籍铁路交通,拯宜从速兴筑”。不久,孙中山辞去了临时大总统的职务,又提出了修建铁路的规划和构想,表示要“专心致志于铁路之建筑”,认为“凡立国铁道愈多,其国必强而富”。1912年9月,孙中山专程去八达岭和张家口考察詹天佑设计并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并邀请詹天佑担任他的技术助手。
——《探寻孙中山的“铁路梦”》
材料二:在1924年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下令筹办军校。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演说中指出:“我们的革命事业就是救国救民。”“革命军是救国救民的军人,诸君都是将来革命的骨干,都担负着救国救民的责任。”至于讲当时的环境,那时黄埔同学,白天读书,晚上还要放步哨,担任黄埔警戒的责任,来保卫黄埔。整个求学的期间,一方面要上课,一方面还要去打仗。
——根据《孙中山全集》和张治中《黄埔精神与国民革命》整理
材料三:毛泽东对于三民主义的一些看法:①1925年10月,我们的伟大领袖孙中山先生应乎中国被外力、军阀、买办、地主阶级重重压迫的客观环境,为我们定下了革命的三民主义。我们的伟大领袖虽死,革命的三民主义不死。 ②1945年4月 ,孙先生的这种三民主义,和我党在现阶段上的纲领,只是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东西,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东西。我党的新民主主义纲领,比之孙先生的,当然要完备得多。
材料一:我们不能说,没有美第奇家族就没有意大利文艺复兴,但没有美第奇家族,意大利文艺复兴肯定不是今天我们所看到和理解的面貌。 美第奇家族奖掖文化,搜集大批图书及手稿,藏在被称为柏拉图学园的别墅中,并对公众开放;网罗米开朗琪罗等著名艺术家,资助他们的艺术创作。在美第奇家族的帮助和鼓励下,佛罗伦萨成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诗歌、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均有突出成就,历史、哲学、政治理论等的研究也居于意大利各邦前列。
——顾学文《如果没有他们,意大利文艺复兴肯定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面貌》
材料二:(他)在教堂建筑领域里最著名的成就,是设计建造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穹顶始建于1420年,但直到他死后的1467年才竣工。穹顶是佛罗伦萨大教堂——15世纪之前开始建造的哥特式建筑——结构的最后元素。穹顶——一种完完全全的古典形式——来与它中世纪的主体基础相协调。更令人气馁的是工程学的问题:自古以来从未有人建造过如此巨大的穹顶。
——【美】玛格丽特·L·金《欧洲文艺复兴》
材料三: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由教廷总建筑师贝尔尼尼设计。广场以1586年竖立的方尖碑为中心。梯形广场的地面向教堂逐渐升高,当教皇在教堂前为信徒们祈福时,全场都能看到他。在椭圆形广场的中央可以比较好地看到大教堂的穹顶,它向人们指示了一个观赏大教堂的最佳位置,多少弥补了一点因大教堂前面增加了一段巴西利卡、人们在一定距离内看不到完整的大穹顶的缺憾。贝尔尼尼说,两侧柱廊像教皇张开的双臂,时刻准备欢迎和拥抱来自各地朝觐者。
——摘编自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