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 |
NaOH |
Na2CO3 |
NaCl |
20 |
109g |
21.8g |
36.0g |
30 |
119g |
39.7g |
36.3g |
20℃时,向下列 3 只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 30g 三种固体,充分溶解。
A红色:Cu2O B黑色:Cu2S C绿色:
自热火锅、自热米饭发热包的主要成分是:焙烧硅藻土、铁粉、铝粉、焦炭粉、活性炭、生石灰、盐、氢化钙(CaH2)等。往发热包中加水,放热原理主要包括生石灰与水反应快速放热、原电池(金属粉、碳粉、盐)反应持续放热、金属发生氧化反应和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放热。硅藻土孔隙较大,可起到缓冲反应的作用,为发热包的安全性提供保障,氢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用来吸收渗入包装内的微量水分,防止氧化钙逐渐失效。
表为不同发热剂(均为30g)对不同食物加热效果表(加热时间为5min),图为自热米饭在不同测温点的温度变化曲线。
试剂种类 |
理论放热量/kJ |
矿泉水(250g) |
八宝粥(250g) |
||
△T/℃ |
吸热量/kJ |
△T/℃ |
吸热量/kJ |
||
H2O(30g)+MgCl2 |
43.48 |
25 |
26.17 |
22 |
20.14 |
H2O(30g)+Al2(SO4)3 |
45.53 |
26 |
27.21 |
23 |
21.06 |
H2O(30 g)+ AlCl3 |
73.29 |
38 |
39.77 |
32 |
29.31 |
注:△T=加热后食物温度一加热前温度 |
使用加热包加热时应该注意:发热包中反应较为复杂,会产生一定量的氢气和一氧化碳;加热过程中,要将自热锅盖上的透气孔打开;发热包里不能改加热水;不能在汽车等密闭、狭小环境中使用,使用时避免明火;使用后的发热包按有害垃圾分类处置。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A动车上可以多人同时制作不同口味的自热火锅
B为快速使自热火锅升温,应密封锅盖上的透气孔
C自热米饭“自热”后保温时间极短,“自热”后需立即食用
D等质量的MgCl2和AlCl3作发热剂为相同食物加热时,AlCl3“发热”效果更好
已知:SiO2难溶于水和常见的酸;“沉镁”过程中有Mg(OH)2生成。
序号 | 目的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探究金属活动性 | A:放入铁片; B:放入铜片; 向A、B处加入 | A中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B中无明显变化 | 金属活动性:铁>铜 |
B | 验证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 A、B分别加入等量红磷, 用酒精灯在A底部加热 | A中红磷燃烧; B中红磷无明显变化 |
|
C | 探究分子的性质 | A: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B:滴入几滴浓氨水; 并塞紧橡胶塞 |
| 分子在不断运动 |
D | 比较 | A:加入5mL水; B:加入5mL酒精; 再向其中各加入一小粒碘 | A中固体几乎不溶解;B中固体溶解形成红棕色溶液 | 相同条件下,碘在酒精中的溶解能力比在水中强 |
(实验目的)验证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并探究水蒸气的温室效应。
(查阅资料)硅胶和浓硫酸均具有吸水性,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实验设计)用太阳灯模拟日光,对气体进行照射,利用温度传感器采集瓶内气体温度数据。
(实验准备)利用如图装置收集气体。
编号 |
1 |
2 |
3 |
4 |
实验装置 |
|
|
|
|
(进行实验)甲同学利用编号为1、3、4的实验装置,收集三瓶气体进行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曲线序号与上述装置编号一致);乙同学利用编号为1、2、4的实验装置,收集三瓶气体进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解释与结论)
通过分析,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均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利用编号进行实验也可以。
A开发利用新能源 B植树造林
C二氧化碳循环利用 D禁止使用化石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