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乐至高中高2022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

更新时间:2022-05-24 浏览次数:48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 1. (2021高三上·四川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文化的文学境界,蕴藏着中华民族思想、人生的根柢,从时间维度而言,不外楚辞、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而其发轫者,非《诗经》莫属。这是华夏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华文化生长的一个重要根源。

    我在《追逐生命的火焰—梅尔诗的一种文本解读》中写道:以“诗”为“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述。”以生命的萌动开篇,是人类历史总结的大智慧。   只要人类还存在,只要生命还在延续,诗歌之花就一定灿烂。诗人从宇宙洪荒与自然景观的混沌中窥见了生命的秘密,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融合中窥见了生命的真谛。

    诗的目的何在?众说纷纭,而其中“诗言志”“兴观群怨”“不学诗,无以言”,有广泛的基础。进一步,则如孔子教导子贡的,“告诸往而知来者”。一“往”一“来”,倒也是诗的精神之精妙内涵所在。诚圣人言也。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是要解决思想、精神、价值等问题。

    这个标准和坐标在哪里呢?庄子宣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空间、时间、周边的一切,都是可取可用的。而从诗歌“风、雅、颂”“赋、   比、兴”看来,理解“文史、文哲、文政”一体化的文化底蕴,深入“做人”与“做文”的深刻思辨,通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体悟,似可理会“诗心”之所依。

    在中华文化体系里,儒家侧重于解决人与人的问题,道家侧重于解决人与自身的问题,  而佛家则侧重于解决人与内心的问题。“三家”皆博大精深,自有其说,浩浩荡荡,数千年不绝。对于诗歌创作、诗歌作品,动观之,一时代有一时代之诗学;静观之,翠竹黄花,清池皓月,诗性盎然。溯源至极,恐怕诗人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可以成为延展性最强的一个答案。

    疑问总是存在,争辩也不可能停歇。“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追问始终  牵扯着人们的思绪。喧嚣之后终将走向何处?诗人杜甫断言:“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   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山水的力量是最强大的,融入其中,即使沧   海桑田,其支撑内核也将明亮不坠,正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人李发模说,与山水交友不累,与草木谈心最真。这是“诗意的微笑”。“那山水与  我们有缘”,这是一种归宿。诗在山水间,让我们行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选自李裴《诗在山水间》,《光明日报》2018年11月13日16版)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 . 中华民族思想、人生的根基,通过楚辞、汉赋一直到明清小说等文学样式寄寓在中国文化的文学境界中。 B . 中华文化生长的唯一根源就是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内容有“风、雅、颂”,手法是“赋、比、兴”。 C . 诗歌之花植根于人类的存在和生命的延续,抒写生命的萌动是人类历史总结的智慧,诗人眼光更是犀利。 D . 通过体悟时空及周边一切来理解文化底蕴,思辨“做人”与“做文”之理,似可理会“诗心”之所依。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诗经》是中华文化的发端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对诗的精神内涵问题的剖析阐释。 B . 文章主体部分从三个维度展开论证,大量援引经典诗文来佐证论点,论据有力,极富有说服力。 C . 对于诗的精神内质,文章首先交代中华文化的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水到渠成地亮明观点。 D . 作者认为与山水草木交友谈心,这是一种“诗意的微笑”,也是诗人同山水的缘分和一种归宿。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于诗的社会功能的认知虽然有所不同,但它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观点大致得到人们的认同。 B . 孔子认为《诗经》的精神内涵是“思想纯正”,它的根本是要解决人的思想、精神和价值等问题。 C . 儒道释三家以人为本,虽阐释角度不同,但都博大精深、相互融合摄取,各成体系,各具特点。 D . 对于诗歌创作和作品,虽然每个时代作诗论诗的学问截然不同,但以山水入诗的内核是不变的。
  • 2. (2021高三上·四川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中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当推张謇于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这亦是中国公共博物馆的滥觞。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重视博物馆建设,更为重视挖掘、发挥文物的现实价值及其教化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在新时代,要让文物、遗产、古籍活起来,博物馆担当着怎样的重要使命,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一是以物教人。“物”是一切博物馆的基础存在,是博物馆的本质内容,也是历史、文化存在的载体。物的搜集、甄别、筛选、保存、陈列都有其基本的规范及内在,既是一项系统的专业工程,也是一项体现审美价值的艺术工程,还是一项需要大批热爱博物馆事业者敬业奉献的工程。张謇当年为办博物苑,“謇家所有,具已纳入”,不仅将自己全部收藏奉献出来,而且随时随地留心,或征集或索求或购买,以不断丰富馆藏。以物教人,就是要将物的形态真实、准确、合理地展现出来,让人们在观物、识物、赏物的过程中,既能观看其形态特征,也能感受其本质属性,还能体会其生命性。在此过程中,让观众由物及物,由物及理,由物及人,并从中获得知识,体会美感,陶冶性情。

    二是以史育人。“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物的背后有着其特有的历史和故事。要将这些历史和故事尽可能真实地挖掘出来、准确清晰地描摹出来、形象生动地讲述出来,既需要知识水平,也需要智慧能力,还需要付出艰辛劳动。要尽可能还原历史真实,在不违背真实的前提下,将故事讲得生动形象。博物馆本身亦具有存史功能。张謇当年通过上书、游说等方式呼吁国家办博物馆,认为公共博物馆功能之一就是存史以公诸天下,以物存证,以史服人。他认为“中国世称文明最古之国,作为文明古国,其政治与风俗的沿革、器具器物的制作、自然物品的收集与保存等等,当然值得“魁儒硕彦研求讨论”“上可以保存国学,下可以嘉惠士林”。同时,存物存史,让学校师生及社会大众获取知识,“盖有图书馆、博物院,以为学校之后盾,使承学之彦,有所参考,有所实验,得以综合古今,搜讨而研论之耳”“地方人民知识之增进,亦必先有实观之处所”。张謇当年的博物馆思想对今天仍有重要启迪意义。

    三是以文化人。“文”指的是文化,文物背后有历史有故事,历史故事背后蕴含着文化。以文化人是指由“物”“史”所体现出的文化来引导人、熏陶人、感化人,使人们的心灵、思想得到浸润和滋养。文化既客观存在,又抽象无形。以文化人,博物馆的这个功能和职责在今天越来越受到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通考察时说,要把南通博物苑和张謇故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体现了活化馆藏文物和历史遗存的重要性。文化蕴含于文物之中,人们在观物、品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受到感染,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既带给人精神的愉悦和享受,也能领略并感知文化遗产的精髓和力量。

    物、史、文三者处于不同的层面。物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基础;史是能够领略、感知的,是物与文化的桥梁纽带;而文化则是无影无形的,当然,它虽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是可意会的。史借助于物得以表达,而文化又附着于物的形体、史的内涵之中。物所展陈的程度、史被挖掘的水平,这二者对文化的揭示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王敦琴《新时代公共博物馆的重要使命》)

    材料二:

        线上展览并非新鲜事,这次人气大涨,当然与人群憋在家里只“云游”有关,但线上展览本身的升级亦不可忽视。比如,线上展览与多家媒体、视频网站进行合作,充分利用这些平台的技术力量和用户基础,扩大影响力。故宫博物院的直播,就联合了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腾讯新闻等媒体和平台。相较于早前只有静物图片和简单多媒体内容的展览,在新技术的加持下,这次的线上展览可谓已升级为2.0版,更加契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比如,青少年好奇心强,动手意愿强烈,一些线上展览就在这方面下功夫。进入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数字多宝阁”,选择一款文物,观众可得到文物的高清图像和尺寸的全部数据,还有3D动画详细展现文物制作的每一个步骤,有的展览还能让观众参与其中,亲自设计制作个性化的文物。这些设计突破了实物展览的局限,可以使青少年获得更好的欣赏体验,也使他们的参与感得到满足。

    线上展2.0还丰富了展品的教育意义。经常去博物馆的人都知道,由于布展限制,很多藏品的介绍都是只言片语,对普通观众来说,难以深入了解藏品的更多信息。借助海量的数据资源,如今的线上展览突破了这一限制。观众点开一件展品,就是点开了一个历史截面,展品的文化背景、历史故事乃至时代风云,都会呈现在眼前,这无疑赋予了展品广阔的生命力,

    同时也很好地满足了青少年的求知欲,内中蕴含的教育价值不可低估。早前,更有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海外博物馆上线拼多多直播,让观众一天观遍多座国内外的顶尖博物馆,感受人类文明的不同魅力。

    (摘编自高毅哲《线上展览助博物馆发挥育人作用》)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时期的博物馆承担着让文物、遗产、古籍活起来的重要使命,如何发掘、发挥它们的现实价值和教化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B . 博物馆中文物展现是一项具有规范性和专业性的工作,只有做到真实、准确、合理,才能让观众从中获得知识,体会美感,陶冶性情。 C . 张謇认为博物馆的存物存史功能可以惠及知识分子阶层及普通民众,为学校教育做补充,这一思想放在当下亦未过时。 D . 技术的加持让疫情期间的“云展览”突破了实物展的局限,受众得以拥有更好的欣赏体验,从而进一步增加了“云展览”的人气。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如果要观众真正欣赏到其背后的价值,既离不开博物馆从业人员的奉献精神,也需要观众自身具备一定的素养。 B . 将南通博物苑和张謇故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即赋予馆藏文物和历史遗存以新的文化意义,让民众在参观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 C . 博物馆承担着物、史、文三个不同层面的使命,物是基础,史是桥梁,文是精髓和力量。文使人们的思想得到滋养,无疑是三者中最重要的。 D . 只有充分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满足他们的参与感和求知欲,博物馆才能更好地实现其教育价值,发挥其育人作用。
    3. (3) 结合材料谈谈线上展览如何助力博物馆更好地实现其历史使命。
  • 3. (2021高三上·四川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于无声处

    刘建超拍黄瓜,炸花生米,两只酒杯,一瓶老酒。窗外,天色已暗。陆浩静静地坐在桌子一端。门铃响了,陆浩的妻子急匆匆打开门,门外的薛明西装革履,拉着一只推杆箱。薛明走进屋,熟练地换上拖鞋。

    女人望着薛明,满脸焦急欲言又止,回头望了陆浩一眼,默默地退到一边。陆浩举手示意,薛明坐在陆浩的对面。薛明看看桌子上的摆设,哈,老三样。为我送行也用不着这么隆重吧。

    陆浩打开酒,将两只酒杯斟满。陆浩端起杯,来吧,为我们的友情,干一杯。薛明没有动,话语中带着调侃,我们还有友情?

    薛明好似无意脱下外套,卷起衣袖,左臂上一扎长的伤疤在灯光下格外狰狞显眼。陆浩端酒杯的手微微颤抖,又缓缓放下。两人四目以对,默默无语,遥远的岁月瞬间就被扯回到眼前。

    陆浩和薛明从小在一起长大,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上初中,看了桃园三结义,两个人也学着要拜兄弟。陆浩从家里带了拍黄瓜、炸花生米,薛明偷了老爸的一瓶老酒,两个人对天发誓,生不同天死要同日。结果,两人喝得酩酊大醉,被家长结结实实地揍了一顿。

    高中毕业,两人相约报名参军。南疆战事正紧,当兵就意味着上前线。两个人又坐在一起,拍黄瓜,炸花生米,一瓶老酒。两个人约定,当兵不怕死,怕死不当兵,如若上战场,要杀敌立功。

    三个月的集训后,部队开赴前线。两个人都写了请战书,有莫名的紧张和兴奋。在丛林穿插行动中,与一股敌军相遇。薛明被敌军的火力压着抬不起头,陆浩用火箭筒打掉敌军的机枪火力点,也暴露了自己的位置。几只手雷呼啸而来,薛明扑在陆浩身上,薛明被炸断的左臂就护在陆浩的头顶。

    战事结束,薛明退伍回到老街,陆浩考上军校。陆浩从部队转业到纪检委时,薛明已是老街明星企业的老总了。

    回到地方,两人更近了,一个是政府官员,一个是企业老总,依然是兄弟一般。薛明住的房子越来越宽大,日用越来越高档,但只要两人约在一起,就是拍黄瓜,炸花生米,老酒。陆浩经常就着花生米,喝着老酒,提醒薛明,现在是位高权重,要洁身自好。薛明挽起袖子说,放心吧,咱是经过生死考验的。

    陆浩的女儿宜宜考上大学,薛明送了二十万元现金。陆浩态度坚决地退了回去,薛明脸色难看。两人来往逐渐减少,一起品“老三样”的机会也不多了。

    陆浩说,兄弟的友情永远也不会忘记,即便不是你这条伤疤的提醒,我也会记着我欠你一条命。

    你完全可以还上这份友情,你完全可以置之不理,让我今天一飞了之。我没有拦你。

    可你在我动身之际,约我来品老三样,我就知道走不掉了。你若走了,逃了,对百姓不公平。

    薛明声音高了,对我就公平吗?我好歹也是立过功负过伤的吧?退伍回来没有几年我就下岗了,企业倒闭了。我和几个弟兄白手起家,把一个小厂搞活做大,成了集团公司,养活了几千人。我经历了多少坎,遭了多大难,我求过你吗?你当了纪委书记,我求你为我疏通打理过一件事吗?

    你有了成就,就应该凌驾于法律之上,就应该中饱私囊了?屋外响起警笛声,陆浩有些意外,抬头看着薛明。

    薛明苦笑,进你家门前,我就知道走不了了,我报的警。从你的家里被带走,也算我们有个了结。这个箱子里是我这些年拿的、要的、贪的所有证据,交给你了,也算是我自首了。屋外响了敲门声。

    薛明端起酒喝干,真是好酒啊。陆浩,照顾好我的老婆孩子,他们是干净的。放心吧,我会像对待自己的妻儿一样。

    这我相信。假如生活可以重新开始,该有多好啊。不管多久,我都会备着老三样等你。

    薛明站起身,穿好外套。对陆浩的妻子说,嫂子,宜宜没事,我只是屏蔽了她的手机信号,公司人带着在山里玩呢。

    女人嘤婴地哭出了声。

    警笛远去,屋里又静了下来。陆浩端起酒,一饮而尽。斟满,又干,泪水在脸上爬行。陆浩把自己灌醉了。

    窗外,华灯初放。

    文本二:

    我以为,开掘深层次的生活内涵,聚焦特定环境中的人物个性,凸现其人格魅力,是刘建超作品的一大亮点。小小说在有限的篇幅里,极难写得大气磅礴,头角峥嵘。尤其塑造时代人物,不易把握的,其实也是一个“度”数。稍一过,便概念化了。然而支撑小小说文体,却非得有此文字筋骨才行。如果小小说只能写生活浪花、人物素描和幽默讽刺之类的小品,无形中就缺乏了文学作品应有的厚重感和使命感,那么,小小说文体和专事小小说写作的作家们,还能从真正意义上“立”起来吗?刘建超的小小说创作秉承现实主义的传统写作道路,在直面人生的同时,有着苦心孤诣的艺术追求。在成千上万的小小说写作者中,精心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其作品构思缜密,多有神来之笔,体现着难能可贵的开拓精神。

    (选自杨晓敏《刘建超小小说印象》)

    1. (1)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结构安排富有特色,前半部分插叙陆浩和薛明交往的历史,避免平铺直叙,使结构富于变化;后半部分以人物对话为主,突出矛盾冲突,使叙事更加集中。 B . 文章对次要人物陆浩妻子着墨很少,但她的动作神态有效地调动了气氛,引起读者对情节以外故事的联想,丰富文章内容,衬托主要人物。 C . 面对薛明“我们还有友情”的调侃和见证情感的伤疤,陆浩端酒杯的手微微颤抖,事后他还把自己灌醉了,可见他内心矛盾,立场选择艰难。 D . 文章细节描写恰到好处,如开篇“薛明走进屋,熟练地换上拖鞋”,暗示两家关系非同一般;环境描写亦颇显匠心,如“天色已暗”“华灯初放”前后照应。
    2. (2) 文本一的标题“于无声处”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3. (3) 结合文本二中杨晓敏对刘建超作品的印象对小说《于无声处》进行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 4. (2021高三上·四川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陆贾者,楚人也。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箕倨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

    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曰:“我孰与皇帝贤?”陆生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始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间,譬若汉一郡,王何乃比于汉!”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赐陆生中装直千金,他送亦千金。陆生卒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贾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 B . 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 C . 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 D . 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高祖,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朝廷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商朝。 B . 箕倨,即“箕踞”,两足向前伸展,形如畚箕的坐姿,是一种很不礼貌的坐姿。 C . 剖符,将符节一剖两开,君臣各持一半,可以指封官拜爵,而这里指朝廷征调兵将。 D . 北面,即面北,古代帝王临朝坐北朝南,臣子面北拜见君主。这里指尉佗应向高祖称臣。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陆贾能言善辩,深得赏识。陆贾本是楚国人,曾以太中大夫的身份追随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常出使游说各路诸侯。 B . 陆贾洞察人心,机警敏锐。陆贾代表刘邦,挟战胜项羽之威而来。尉佗知道自己无力对抗汉朝但不甘臣服,这一切被陆贾一眼看穿。 C . 陆贾晓以情理,明以大义。面对尉佗的不礼貌,陆贾提醒他是中原出身,斥责他忘本而失仪,指出南越和汉朝的实力悬殊,迫使尉佗改颜谢罪。 D . 陆贾巧妙迎合,言语周全。“王似贤也”这一回答,既满足了尉的虚荣之心,又不会让萧何等人日后心生不快。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②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

  • 5. (2021高三上·四川月考) 阅读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浣溪沙姜夔

    丙辰岁不尽五日 , 吴松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①姜夔:南宋词人、音乐家。宇尧章,号白石道人。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一生布衣,   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②丙辰岁不尽五日: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③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家杭州已近。④亚:接近。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长空彤云密布,大雁因要穿越浓云飞往南方而紧张胆怯,不肯啼叫,营造了紧张压抑的氛围。 B . “春浦渐生迎棹绿”写河水涨绿,渐生春意,轻拍桨櫓,与上片对照鲜明,颇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妙。 C . “小梅应长亚门枝”用虚笔写离家已久的词人,遥想家中的情景:自家门前的小梅,新枝生长,几乎与门齐高了。 D . 此词着眼于怯雁、画船、春绿、小梅等物,欲露不露;其显著的艺术特色是以哀景写哀情、虚实结合、以淡语写浓情。
    2. (2) 本词写漂泊在外的词人还家过年,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词人心情的变化过程。
  • 6. (2021高三上·四川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古人常用龟壳、蓍草来占卜预测吉凶,《氓》之中“”就是这种情况的体现;卦象吉利,就叫作“”。
    2. (2) 天寒更觉衣被薄,故而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的相似体会。
    3. (3) 《荀子•劝学》中曾形象地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韩愈则在《师说》中将这种认识直接表述为“”。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2021高三上·四川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走进石景林,景区内石峰如林,随处可见的是各种      的石头,在绿树的掩映下,在湖水的环绕间,山石或连绵成丛,或孤峰挺立;在大自然的作用下,这些石头以千奇百怪的造型,为      的游客呈现精彩、书写神奇。徜徉其间,只见湖泊、石峰、幽洞、峭壁、曲径、小溪、藤蔓、芳草组成各种奇观异景,令人眼花缭乱。

    石景林的岩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看不到数百米厅堂式的大溶润,也见不到      的钟乳石、石笋。这里的溶洞通常都不算太大,一般宽只有几米,长 10 多米。溶洞有“几多”,即天窗多、出口多、一线天多,敲之咚咚响的乐石多。( ),大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石景林地处南亚热带,地表水及地下水丰富,景区内的水池因而常年不竭,特别在雨季,在水面之上可见一度座大小峰显现,整个石林像假山在巨型池塘中,倒影点点于水中,美不胜收。

    节假日期间,       的壮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相聚在石景林内,以歌会友,摆台 打擂,绣球抛飞,为游客打造出浓郁的壮族风情文化盛实。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奇形怪状慕名而来琳琅满目能歌善舞 B . 奇光异彩慕名而来纷繁芜杂能歌善舞 C . 奇形怪状蜂拥而来琳琅满目载歌载舞 D . 奇光异彩蜂拥而来纷繁芜杂载歌载舞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人在洞中穿梭仿佛进了迷宫,是洞道断续延伸方向多变的缘故 B . 由于断续延伸方向多变的洞道,人在洞中穿梭仿佛进了迷宫 C . 因为洞道断续延伸方向多变的缘故,在洞中穿梭的人如进了迷宫一般 D . 由于洞道断续延伸方向多变,人在洞中穿梭如进了迷宫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在水面之上可见一座座大小峰浮现,整个石林像假山在巨型池塘中,倒影点点于水 B . 可见一座座大小峰浮现在水面之上,整个石林如同巨型池塘中的假山,水中倒影点点 C . 可见一座大小峰出现在水面之上,整个石林像假山在巨型池塘中,倒影点点于水中 D . 可见水面上一座座大小峰展现着,整个石林如同巨型池塘中的假山,水中倒影点
  • 8.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句子的语序,做到句式协调一致、整齐对称。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一颗光辉夺目的巨钻,在古代文学的“国度”里,她是一块园圃,盛开着芬芳绚丽的花朵;她好像一位千娇百媚的美人,舞动着身体;她又像是跳跃着千啼百啭音符的乐章;她也像是记录世间万物悲欢的巨著。这些足以使她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绝美的艺术享受。

  • 9. (2021高三上·四川月考) 仿写。结合所给语境,在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语义连贯的排比句。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  ,  ;  ,你却给了我银白的世界。

四、作文(60分)
  • 10. (2021高三上·四川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缺乏责任意识的人,就像一块贫瘠的土地,在它单薄的石层下潜藏着被侵蚀的危机,永远无法成为最坚固的岛屿之基,更无法与其他岛屿共同形成广阔的大陆。承担好自己的职责,就像亲自用手去滚动社会大机器中的一个齿轮,让这个精妙机器的驱进更加稳健、更富活力。四川凉山灭火的勇士们,食不暇饱便打起十二分精神前往火场,只为保护民众的生命安全;列车员妈妈刘钟,在出勤的日子里每天只能与儿子在站台上见面三分钟,只愿通过微小力量保障一辆火车的日常运行。把自己的本分做好做精,就是一个人的责任感最朴实的呈现,也是伟大人格与崇高品质的彰显。

    冷静而犀利地观察风云变化,只愿不负心底的赤子情怀,以铁肩担责,解家国烦忧。家国责任意识是民族使命感的核心,是每一位中华儿女融入骨血的精神,是维护一个国家和社会稳中求进的重要依托。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看到外界的威胁和中国武器落后的状况,寝不安席,苦心钻研,一颗氢弹打响了心系家国的责任之炮,震古烁今;守岛卫士王继才深知开山岛的重要战略地位,默默守岛三十余年,受尽严霜烈日却从不退缩,海浪的轰鸣颂尽了他一生的家国责任之诗,触动民心。正是这些人担起的点滴责任,让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步伐越来越稳固,越来越坚定。

    历史上纸上谈兵之人不知凡几,而真正敢于披上铠甲冲在前线的人却屈指可数。担负责任不只是一句铿锵的口号,更不是稍作想象就能成就的,它需要你克服常人所不能抵挡的诱惑,它需要你以实际行动去努力诠释。如果当初南丁格尔没有深入战地为濒死伤员提供医疗护理,没有坚持践行病人至上的信仰,“南丁格尔誓言”又怎会永远响彻在从事护理之人的心扉?若樊锦诗只是庸庸碌碌地呆坐敦煌研究院,没有真正用心用行去思考和保护敦煌石窟的未来,“我躺下是敦煌,醒来还是敦煌”这句简单的陈述又怎会触动无数人的心灵?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绝知责任要躬行。牵动社会的伟大事业,需要的永远是行动而不是嘴巴。

    要求:综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