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太原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10-23 浏览次数:10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 1. (2020高三上·太原期中) 据《国语·鲁语上》记述,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据此可知,夏、商、周三族(   )
    A . 都起源于黄帝族系 B .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 . 已有族群认同意识 D . 祭祀程序基本相同
  • 2. (2023高一上·灵山月考) 周人起于关中,而崤关以东的华北平原及山东半岛,在商代已是文明发达区域。较落后的周人为控制先进的东方的土地与人民,只好大力推行分封制。这说明分封制(   )
    A . 有利于巩固统治 B . 落后于时代潮流 C . 以井田制为基础. D . 植根于血缘关系
  • 3. (2020高三上·太原期中) 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商人的身份得以确认,并取得了与士、农、工同等的社会地位,其所从事的商业贸易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社会经济生活重要组成部分。这可以说明当时(   )
    A . 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 . 商业是富国强兵的基础 C . 农业生产发展非常缓慢 D . 抑商政策尚未成为共识
  • 4. 萧何原为沛县主吏掾(掾,副职官员的通称),后来升为泗水卒史。曹参原为沛狱掾。任敖为狱吏,周昌及其兄弟周荷也是泗水主史。刘邦反秦队伍中骨干分子的出身特点折射出(   )
    A . 刘邦的号召力强大 B . 秦朝统治秩序的瓦解 C . 反秦主力源自楚地 D . 郡县制存在制度缺陷
  • 5. (2020高三上·太原期中) 在中国早期历史上,“这些生产单位(官营手工业)的规模都很大,可以进行内部的精细分工,统治者又以政治权力组织了技术力量……有系统地不断培训技术工人。这种种后果都透过各种方式逐渐扩散民间”。由此可见,在当时的经济领域,官营手工业(   )
    A . 垄断了优秀的工匠 B . 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C . 面向市场进行生产 D . 是经济发展的先导
  • 6. (2020高三上·太原期中) 江晓原在《关于四大发明的争议和思考》中指出:古代中文的活字印刷,排字工人必须是一个认识几万个汉字的人,但是西文的排版工人甚至可以是一个不识字的人,因为它一共只有几十个符号。这可以说明(   )
    A . 中国汉字的优越性 B . 活字印刷术推广艰难 C . 传统科技不易转型 D . 四大发明有较大争议
  • 7. (2020高三上·太原期中) 据《宋史·向敏中传》《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大臣薛居正子薛惟吉之嫠妇(注:寡妇)柴氏,将携资再嫁,土大夫向敏中、张齐贤都争着求娶,互相闹得不可开交。这反映出北宋时期(   )
    A . 世家大族衰落影响妇女地位 B . 三教合流改变人们择偶行为 C .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社会观念 D . 政府重文轻武激化官员矛盾
  • 8. (2020高三上·太原期中) 关于元代的“四等人制”,学术界有下列观点

    主要观点

    来源

    逮蒙兀儿忽必烈汗灭宋,两贡九州始尽沦胡俗。于时大别人类为四等,曰蒙兀人,曰色目人,曰汉人,曰南人。

    【清】屠寄《蒙兀儿史记·忽必烈汗本纪》

    元代之政治情态……第一最著者,为其政治上之显分阶级,一切地位不平等。元代依种类分为四种:一蒙古、二色目、三汉人、四南人。

    钱穆《国史大纲》

    将元代人口划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并规定其差别待遇的“四等人制”,从未见诸任何元代官方文件。

    刘晓《元代司法审判中种族因素的影响》

    “四等人”概念不宜绝对化或夸大理解,也可称为“四种人""“四类人”“四圈人”。四个集团彼此的界限不完全清楚,与其说他们是元朝统治集团划分的,不如说是客观存在或是自然形成的。

    张帆《元代真有四等人制吗?》

    据此可推知(   )

    A . 元代客观上存在族群差异 B . “四等人制”按照民族划分 C . 当代学者的研究更加可信 D . 民族歧视导致了元朝灭亡
  • 9. (2020高三上·太原期中) 下图为元代著名画家王冕的《墨梅图》。它可以表明中国传统绘画(   )

    A . 注重细节的写实风格 B . 借鉴吸收了外来风格 C . 将多种艺术融于一体 D . 注意定点透视的技巧
  • 10. (2020高三上·太原期中)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朝廷下令“敢有私下诸落互市者,必置之重法”。隆庆元年(1567年),福建巡抚涂泽民上疏请开放海禁,准贩东西二洋,朝廷允准。这一变化说明(   )
    A . 明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B . 政府适时调整外贸政策 C . 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D . 地方官员决定政策调整
  • 11. (2020高三上·太原期中) 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用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人复三倍”,由此,谭晓成功致富。这一现象表明当时的农村(   )
    A . 出现新型经营方式 B . 小农经济逐渐瓦解 C . 人地矛盾日益尖锐 D . 不同产业和谐发展
  • 12. (2022高二上·周至期中) 李贽在民间讲学时,别的先生只收男孩,他偏偏要男女收在一起;别人都要求孩子走路要轻,说话莫大声,而李贽偏要他们蹦蹦跳跳翻跟斗,大声读书震天吼。这反映了李贽(   )
    A . 关注儿童天性 B . 注重因材施教 C . 反对传统教条 D . 强调经世致用
  • 13. (2020高三上·太原期中) 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部分内容。对于这本书,徐光启说:“此书为用至广……窃意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即又以为习之晚也。”这表明徐光启(   )
    A . 否定中国传统数学成就 B . 预感到近代中国的落后 C . 高估了西学东渐的作用 D . 注意到中国科技的滞后
  • 14. (2021高一上·东莞) 从图1到图2反映了西藏与内地关系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   )

    A . 经济发展水平上 B . 宗教信仰方面 C . 风俗习惯领域 D . 政治关系层次
  • 15. (2020高三上·太原期中) 康熙三十年(1691年),古北口总兵请示修葺已毁长城之事,康熙帝回复:“守国之道,唯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据此可知,康熙帝不修长城的理由是(   )
    A . 清朝边境非常安全 B . 清初民族关系融洽 C . 得民心者自得天下 D . 避免加重百姓负担
  • 16. (2020高三上·太原期中) 下表为中国、西欧社会经济发展部分数据比较表(整理自《世界经济千年史》)

    时间

    占世界GDP份额(世界=100)

    人均GDP (1990年国际元)

    中国

    西欧

    中国

    西欧

    1500年

    25

    17.9

    600

    774

    1600年

    29.2

    19.9

    600

    894

    1820年

    32.9

    23.6

    600

    1232

    据此可知(   )

    A . 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总量不断下滑 B . 明清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迟滞 C . 工业革命后西欧社会经济发展迅猛 D . 人口不断增长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
  • 17. (2020高三上·太原期中) 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对即将离任的各级官员进行强制性稽查,任何有意愿的公民可以对公职人员就任何一项罪行发起指控。主持审查的人员也受该制度的约束。此外,还设立了“审计员”一职,主要检查公职人员(通常为经手过公款的人)的财务账目。据此可知,雅典实行强制稽查制度(   )
    A . 利于巩固民主政治 B . 意在保障言论自由 C . 杜绝了官员的腐败 D . 体现法律体系完备
  • 18. (2020高三上·太原期中) 罗马建国初期,对私人权利的保护实行“自力救济”原则,允许受害人对加害人进行“同态复仇”。到玛尔库斯皇帝时则规定,凡债权人自行夺取债权的,即使未采取强暴胁迫的方法,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即“公力救济”原则。这一转变(   )
    A .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要求 B . 体现了对平民利益的保护 C . 推动司法审判制度的完善 D . 有利于缓解矛盾巩固统治
  • 19. (2020高三上·太原期中) 但丁在《神曲》中说:“你再不用期望我的言语或手势;你的意志已经自由、正直和健全,不照它的指示行动是一种错误;我现在给你加上冠冕来自作主宰。”这反映了文艺复兴(   )
    A . 导致极端个人主义泛滥 B . 实质是古典文学的新生 C . 冲击了封建教会的权威 D . 闪耀着科学理性的光芒
  • 20. (2020高三上·太原期中) 下表所示为15.16世纪以来以美洲为中心的物种交流情况

    流向

    物种

    从美洲传出

    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南瓜、火鸡、羊驼、番鸭、美洲鸵等

    传入美洲

    小麦、大麦、水稻、苹果、葡萄、甜橙、柠檬、黄瓜、甜瓜、豌豆、甘蔗、牛、驴、骡、马、猪、羊、鸡等

    据此可知,当时(   )

    A . 美洲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B . 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C . 新航路开辟推动美洲发展 D . 物种交流刺激人口增长
  • 21. (2024高一下·花山期中) 17世纪,哲人们、科学家们想用科学来验证上帝,要用“科学的方法”驱散世俗对宗教的怀疑,尽管没有找到答案,但是在反复“论证”的过程中却为思想解放理性解放开了路。由此可推知,这一“论证”过程(   )
    A . 彻底摧毁了封建神学思想 B . 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C . 助推人们独立思维的形成 D . 确立了理性的绝对权威
  • 22. (2020高三上·太原期中) 关于启蒙运动的诉求,一位推动者这样说:“我希望看到最后一个国王被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给绞死。”这可以佐证启蒙运动(   )
    A . 宣扬天赋人权思想 B . 反对一切外在权威 C . 以理性主义为指导 D . 旨在推翻专制统治
  • 23. (2020高三上·太原期中) 美国建国之父们为使国家的“权力结构”配置合理又运转正常,需要解决好三个层次的关系:一是国家和国民的关系,二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三是中央内部行政、司法和立法部门的关系。这三个关系的解决原则依次是(   )
    A . 人民主权、联邦制、分权制衡 B . 间接民主、联邦制、分权制衡 C . 人民主权、共和制、三权分立 D . 社会契约、共和制、三权分立
  • 24. (2024高二下·广东期中) 到了18世纪末,之前还高呼国家必须出面保护的英国棉纺织品制造商,开始转变态度,成为棉纱和棉布自由贸易的支持者。这一变化(   )
    A . 受到重商主义的影响 B . 体现世界市场的发展 C . 源于技术领域的革新 D . 导致自由主义的产生
  • 25. (2020高三上·太原期中) 19世纪初期,英国社会逐渐对贫困问题形成共识,认为贫困的根源在于个人,如果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努力勤奋工作就不会出现贫困,市场会自动调节一切社会关系至最佳状态。反对政府的济贫,即使救济,也必须建立在自助基础上。这反映了工业革命后的英国(   )
    A . 基本摆脱贫困问题 B . 奉行经济自由主义 C . 社会救济体系完善 D . 形成勤劳刻苦风气
  • 26. (2020高三上·太原期中) 19世纪,英国出现“新大学运动”,即在英国首都和地方城市诞生了一批高等院校,这些新式大学以功利主义为导向,取消教派限制,提供职业教育与科学教育,力图面向全社会培养实用人才。这说明“新大学运动”(   )
    A . 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水平 B . 摆脱了宗教神学束缚 C . 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标 D . 得益于英国工业革命
  • 27. (2020高三上·太原期中) 1832年英国《贫民卫报》登载了《一个工人的来信》,表达了其对英国议会改革的看法:在世界上所有已提出的法案或是阴谋(除此别无适当的说法)之中,这是最骗人和最阴险的。这个工人的态度表明(   )
    A . 英国的民主政治还有待完善 B . 英国议会改革背离民主方向 C . 欧洲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 . 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 28. (2020高三上·太原期中) 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受到了极大的压迫和不公的待遇,马克思和恩格斯怀着对工人阶级的悲惨境况的悲悯与关怀,将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诉求,展现在《共产党宣言》当中。这反映了《共产党宣言》(   )
    A . 在实践中不断走向成熟 B . 蕴含着人文主义思想 C . 是工人阶级斗争的指南 D . 阐明了社会发展趋势
  • 29. (2020高三上·太原期中) 在法国政治派别斗争格外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呈现出残缺、矛盾、可修改、不稳定的缺陷,却成了宪法的护身符,人们有了对宪法作出重新解释的余地。最终这部宪法维护了法国共和政体的连续和相对稳定。这部宪法体现了(   )
    A . 共和政体是大势所趋 B . 政治妥协的智慧 C . 法国大革命的不彻底 D . 理性精神的渗透
  • 30. (2020高三上·太原期中) 1881年11月17日德皇威廉一世发表的《黄金诏书》宣称:“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进行过火行为的镇压,而且同时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这反映了德国(   )
    A . 工人的政治地位得以提高 B . 福利制度逐渐发展完善 C . 工业革命后社会问题凸显 D . 政体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75分。
  • 31. (2020高三上·太原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合众)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嫡长子)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得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从材料中任意提取三条信息,并逐条分析其对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史料价值。

  • 32. (2020高三上·太原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二里头时代(约距今3800~3500年)的二里头都邑,就是当时的中央之邦;二里头文化所处的洛阳盆地乃至中原地区,就是最早的“中国”。……二里头文化与后来的商周文明一道,构成了华夏早期文明的主流,确立了以礼乐文化为根本的华夏文明的基本特质。

    ——许宏《最早的中国》

    材料二:至北宋时期,石介对当时“中国”一词的概念进行了总结性的界定……在地理上,“中国”是指以“九州”为主的传统意义上的汉族聚居之地,大体上就是指长城以南的黄河流域和长江、珠江流域,即所谓“天地之中”,并不包括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中国”之人主要是知“礼乐”、服“衣冠”从事种植农业的汉族,少数民族也不在其中。

    ——郑炜、崔明德《辽金时期民族关系思想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材料三:经郝经的阐发,元人的“中国观”完备形成,其要点是:“中国”的疆域,是元统治地区加上南宋统治的江南;“中国”的人民是汉人和少数民族两大部分,“中国”的文化是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两大系统;“中国”主权的行使者可以是汉人政权,也可以是“行中国之道”的少数民族政权。

    ——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国观”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中国观”变化的原因。
    3. (3) 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国观”变化的认识
  • 33. (2020高三上·太原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古希腊神话史诗《奥德赛》和中国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是两部歌颂英雄的名篇。两部作品塑造了大量形态、风情各异的女性形象——女神、女妖。

    《奥德赛》:女神与人同形同性,拥有人类向往的智慧、知识,亦有人的喜怒哀乐、嫉妒等七情六欲。女神道德的缺陷和不完美反而造就了个性的丰满,除去神的外衣,他们就是世俗烟火的女人。这种人神之间自由宽松的相处之道和氛围催生了西方文化中关注人性、敢于反叛的文化传统,给希腊哲学和民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西游记》:相比古希腊女神的世俗化,东方女神不食人间烟火,是高尚的道德楷模、圣洁完美的典范。她们与绯闻绝缘,博爱慈悲,勇于奉献,克制私欲,救民于水火。《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主要引路神是观音菩萨,是儒道佛三位一体的代表,既有佛道的超自然法力,又有儒家的忠孝、良善意识。

    ——摘编自汤琼《从女神、女妖形象分析、比较古希腊和儒释道文化女性观差异》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神魔小说中女神形象的不同。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神魔小说中女神形象不同的原因。
  • 34. (2020高三上·太原期中) 人类自开始生产活动以来,就出现了因接触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有害因素而发生的疾病。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全世界的生产方法和工作关系……更快的生产速度,更长的劳动时间,有限和封闭的空间,为日益增加的劳动大军带来了新的疾病。工人劳动状况持续恶劣,职业病及传染病流行。19世纪后期大规模的采矿、冶炼、煤化学工业的生产等导致工人出现了急性苯胺染料中毒、煤焦油引起癌等问题。从20世纪开始,欧美发达国家出现了多种急、慢性化学中毒和职业性肿瘤等新问题。

    自19世纪起,职业性危害受到西方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国开始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进行职业性病伤的防治。英国改革家和医生计算、度量和证明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对英国工人生命的影响,承认折磨着工业人口的职业病具有广泛性。欧洲社会主义运动认为工人健康的恶化证实了工业资本主义造成了难以接受的社会代价。为了保护自身的生存权利,工人也广泛组织起来进行斗争,促使一些国家建立职业安全卫生以及劳动保险的法规,开展防治职业病的服务与研究。各国政府通过实行有限的社会和健康保险计划对工业化的影响作出反应,旨在解决由于工作相关的残废、疾病或死亡而造成的新式依赖。进入20世纪,德国和英国立法规定,必须为死亡者家庭提供基金以及为残废和患病工人提供照顾。美国各州开始通过工人赔偿法。在二战前的几十年里,政治家、劳工、经理、保险公司代表、医生和律师都提出了国家新工业的工作场所的职责和危险问题,涉及的问题范围广泛,囊括了从责任的认定到资助受害雇员等一系列问题。

    ——摘编自[美]理查德·W·布利特等著《20世纪全球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西方职业病形势严峻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职业病防治的特点。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职业病防治与工业文明的关系。
  • 35. (2020高三上·太原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汉·佚名《桓灵时童谣》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杜甫《忆昔(节选)》

    材料三: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任意提取一个细节,指出与它相关的重大历史现象,并评述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细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评述要准确全面。)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