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形成了独立自主地解决本国问题的领导核心
②实现由与苏联结盟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转变
③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④根据主要矛盾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①“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落后者是要挨打的”
②“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
③“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
④“粮食税就是想这种粮食政策的过渡”
大事年表 |
|
1947年 |
关贸总协定建立 |
1989年 |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 |
1991年 |
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
1992年 |
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
1994年 |
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
1995年 |
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
1999年 |
欧元正式问世 |
2001年 |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①体现了十月革命后进步知识分子改造社会的热情
②关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宣传,积极支持工人运动
③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全新革命政党的领导
④指导无产阶级投身革命运动,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摘编自《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二: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一:汉武帝时期推行盐铁官营,对于食盐的生产,实行“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即由国家统一招募煮盐的户主,盐户负担煮盐费用,官府只提供煮盐的“牢盆”,政府收购和销售煮成的盐。设立“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对地方盐业生产和流通进行指导和监督,完全杜绝私人售卖的可能性。
——摘编自王玉《盐铁官营政策分析》
材料二:明朝,北部军事频繁,军队急需粮饷,政府“召商输粮而与之盐”,“如此则转输之费省,而军储之用充矣”。此后,盐利巨大,私盐贩卖更加猖獗。“清之盐法,大率因明制而损益之”,顺治时对井盐的生产,允许自由开凿,康熙则公开承认百姓自由开凿的盐井为其私产,但盐业生产者所生产的食盐必须卖给清政府特许的商人。
——摘编自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等
材料三:建国初期,人民政府接管盐场之后,针对场盐壅积、生产瘫痪的问题,各盐务机关以公盐带头赶运、限期催促商运等方式打开销路。对盐场生产,按“劳资两利”的原则,扶持成本低、产量高、质量好的盐滩、井灶恢复生产,在此基础上实行统购包销,提高收购价格,调动盐商的生产积极性。对资本、人员较多及生产设备较好,生产规模较大的私人资本主义制盐企业,在资方提出公私合营的申请后,经政府批准加入公股;对分散、生产规模较小的盐场,先联营,创造条件,再实行公私合营。“一五”期间,共完成盐业基本建设投资8000万元,投资20个项目。1957年产盐827.6万吨,实现盐税收入63100万元。在这期间,盐化工产品也有较大增长,氯化钾产量5846吨,溴素产量286.6吨。
——摘编自程龙刚《新中国盐业生产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家始终是以变体的家长制形态出现的,也就是“家天下”的变体。当时由于小农经济无法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国家的权力机构往往并不深入到乡村社会,而是止于县政;在乡村社会通过“家国同构”的社会组织,利用乡村自治组织力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对“家”的认同自然而然地延伸为对“国家”的认同。因此,治国和治家的规则是通用的,“三纲五常”既界定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又规范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而专制皇权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因而往往借助乡村社会内生的伦理教化来实现在乡村的统治,而不仅仅是借助“横暴的权力”。
——摘编自任剑萍《对中国古代“家国同构”之探析》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介绍外国历史地理著作的问世,打开了国人瞭望世界的窗口,初步产生了真实而朦胧的世界观念,同时摒弃了“天朝大国”的守旧意识。从 19世纪7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战后,西方近代国家观念多渠道传播输导到中国,都是以西方近代国家理念为坐标,宣扬了西方近代国家的议会制度、三权分立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无形中构成对君权至上的天朝意识的挑战。在维新人士中,严复比较系统地把西方近代政治学说译介给国人,用进化观念观察社会和国家问题。梁启超热情传播卢梭的天赋人权论、孟德斯坞的三权分立说等理论。孙中山也主张,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民国,“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摘编自李华兴《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
请回答:
材料:1853年日本被美国人迫使打开国门之后,内外交困的幕府为自救自强,自1854年至1867年接连推行了安政、文久、庆应等三次改革,即幕末改革。从日本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全过程来看,幕末改革迈出先期探索的第一步,为明治维新提供了政策思路、工厂设施和人才梯队。在此基础上,明治维新得以全面展开。维新期间,前十年的欧化改革,决定性地将日本引向资本主义道路……以天皇亲政并介入改革为标志的后十年改革,维新官僚及时纠正失误,全面调整近代化政策,走出困境并最终使资本主义在日本扎下根。
——宋成有《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的改革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