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摸底考...

更新时间:2021-12-09 浏览次数:72 类型:开学考试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
  • 1. (2021高三上·定远开学考) 《荀子•君道》写到:“墙之外,目不见也;理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
    A . 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B . 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C . 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 . 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 2. (2021高三上·定远开学考) 公元前449年,希腊联军打败了波斯帝国的进攻。战争中,雅典海军发挥了重要作用,投入战斗的划船手大多是没钱将自己装备为重装步兵的平民。战后,他们在雅典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得到了加强。这主要说明(   )
    A . 军事活动改变了雅典阶级结构 B . 对外战争促成希腊城邦团结 C . 雅典民主权利受制于个人财力 D . 公共事务增强雅典的凝聚力
  • 3. (2023高三下·定远开学考) 有学者研究后发现,“《权利法案》颁布后还没有严重的削减英王在法律上的权力;法国虽然有了1875年宪法,但总统麦克马洪的野心还能看得见;而《德意志帝国宪法》更是不用说了…...”他的研究能反映出( )
    A . 君主立宪制的弊端日益显 B . 封建君主对资产阶级民主进行了抵制 C . 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之初还不完善 D . 资产阶级宪法不能制约国家元首的权力
  • 4. (2021高三上·定远开学考)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政治上成熟的表现包括(   )

    ①形成了独立自主地解决本国问题的领导核心

    ②实现由与苏联结盟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转变

    ③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④根据主要矛盾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5. (2021高三上·定远开学考) 澳大利亚人莫里循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居住北京20余年(1897—1920)。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忆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他不可能留下的是(   )
    A . 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B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照片 C . 孙中山宣誓就职的照片 D . 与义和团冲突的日记
  • 6. (2021高三上·定远开学考) 1917年5月7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召开,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关于战争问题、土地问题、对临时政府的态度问题等一系列决议,把“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明确为党的中心口号。这次会议(   )
    A . 标志着和平夺权理论的提出 B . 表明与临时政府的决裂 C . 推动了革命向新阶段的转变 D . 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 7. (2021高三上·定远开学考) 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六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构成情况示意图。这一现象反映出(   )

    A . 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历程 B . 我国遵循民族平等的原则 C . 人大取代人民政协的职能 D . 人大代表包括各党派人士
  • 8. (2021高三上·定远开学考) 1950、1953、1958版中国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1975版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两个时期因私护照几乎为零。1980版将19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修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到2005年我国签发的400万本护照中,有80%是因私护照。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中法英文对照的出现是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的结果 B . 修改的内容是为了方便与发展中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C . 护照演变反映了我国外交事业随国内外形势而调整 D . 因私护照的增多推动我国外交向全方位的方向发展
  • 9. (2021高三上·定远开学考)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关于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战后初期,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政治格局取代 B . 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世界政治格局逐渐表现出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趋势 C . 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世界政治大国、中国振兴,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 . 两极格局解体后,多极化趋势得到了加强,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 10. (2021高二上·宜春开学考) 某课题组在探究“古代商业发展”的过程中,整理了下列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
    A . 汉代城市设有专供贸易的“市”,且有专职官员管理 B . 唐代“市”中出现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的柜坊 C . 宋代益州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 . 明清时期,全国著名的商帮是徽商和粤商
  • 11. (2021高三上·定远开学考) 工业革命初期,英国工厂中大量使用童工;19世纪40年代,英国国会通过法律限制在工业劳动中使用童工;1881年规定5至10岁的儿童必须接受强制教育,之后,儿童不再是劳动力市场中的一员。该现象反映的实质(   )
    A . 资本家为榨取利润采取的不同手段 B . 生产技术进步对劳动者的要求更高 C . 英国法律对儿童受教育权利的保护 D . 英国《权利法案》基本原则的体现
  • 12. (2021高三上·定远开学考) 民国时期,有学者认为,“在发展过程中,为着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他看来(    )
    A . 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 B .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 C . 民族独立以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为前提 D . 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
  • 13. (2021高三上·定远开学考)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1958年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 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 .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 .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 . 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 14. (2021高三上·定远开学考) 19世纪,欧洲公众一般都对科学抱有敬畏之心,认为科学高不可攀。19世纪末电影放映机发明后,科学开始走进人们生活。报刊杂志用大量篇幅介绍科学知识,许多科学书籍成了畅销书,科学发现成了知识界和政界的热门话题。这一变化表明(   )
    A . 科技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 B . 科学发现引发社会变革 C . 科学知识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 D . 科学理论逐渐被庸俗化
  • 15. (2021高三上·定远开学考) 1931年美国处于“过剩危机”时,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那些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是( )
    A . 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 . 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 . 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 D . 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 16. (2021高三上·定远开学考) 口号一般文字简短,表达明快,并具有宣传鼓动性。下列关于苏联(俄)不同时期的口号或政策言论,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落后者是要挨打的”
    ②“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

    ③“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
    ④“粮食税就是想这种粮食政策的过渡”

    A . ②③④① B . ③②④① C . ④①③② D . ②③①④
  • 17. (2021高三上·定远开学考) 下表为《经济全球化大事年表(部分)》。下列项中,对该表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大事年表

    1947年

    关贸总协定建立

    1989年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

    1991年

    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92年

    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1994年

    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1995年

    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1999年

    欧元正式问世

    2001年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A . 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形式多样 B . 世贸组织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然归宿 C .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事件 D .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
  • 18. (2021高三上·定远开学考) 明末清初,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实学兴起,追求匡时济世、通经致用。晚清实学以曾国藩为代表,主张在固守圣人之道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技术,建立近代工业。这反映了实学(   )
    A . 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和等级,是社会变革的产物 B . 迎合统治者用思想统一来巩固政治统一的需求 C . 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新儒学 D . 摈弃“空谈”,强调“经世致用”,并与时俱进
  • 19. (2021高三上·定远开学考)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解释为对教会某些弊病做出的反应,其中包括教皇的放荡生活、出售宗教场所、不受教会法律约束的特许和豁免等,但他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这段话的核心意思是(   )
    A . 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只是文艺复兴的表象 B . 表达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运动同样有深刻的社会原因 C . 强调教会的腐败和无耻是宗教改革运动的借口 D . 阐明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运动在人文主义精神上的传承关系
  • 20. (2021高三上·定远开学考) 16世纪的哥白尼革命动摇了“上帝创世说”的根基,17世纪牛顿力学为人们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奠定了基础,18世纪工业革命的出现和19世纪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彻底将上帝从神坛上拉回地面,据此可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A . 近代科学产生后影响较深远 B .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无止境的 C . 科学与宗教的斗争曲折反复 D . 科学技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
  • 21. (2021高三上·定远开学考) 1921年《北京大学日刊》刊登一则启事,称“上年三月间便发起了这一个研究会”,其研究方法为:搜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德、英、法、日、中文各种图书;编译、刊印相关论文。1922年再次发表启事,称“本会上两星期因开滦矿工罢工之事,曾发出通告,募捐援助”。这说明该研究会(   )

    ①体现了十月革命后进步知识分子改造社会的热情

    ②关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宣传,积极支持工人运动

    ③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全新革命政党的领导

    ④指导无产阶级投身革命运动,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2. (2021高一下·莆田期中) 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一致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B . 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 C . 都是20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 D . 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产物
  • 23. (2021高三上·定远开学考) 20世纪50年代,教育部对高等院校进行调整,裁撤、合并了一些大学及人文学科,大量增设了工科专业;20世纪70年代恢复高考制度;20世纪90年代先后提出高等教育发展的“211工程”“985工程”计划;2016年教育部又提出建设“双一流”大学。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政治因素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B . 新时期教育改革是为了应对国际经济竞争的挑战 C . 高校改革主要是为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发展的需要 D . 高校改革主要是为了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
  • 24. (2021高三上·定远开学考) 伴随着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20世纪以来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有关人们这一时期精神生活场景的描述,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 八十年代末,苏联和东欧国家的青少年通过网络观看西方国家的影视剧 B . 三十年代大危机时,卓别林喜剧系列电影将沮丧的人们聚拢到了电影院 C . 出生于1953年的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曾经是英国披头士乐队的忠实粉丝 D . 2008年后,中国边远地区和农村广大群众可以在家观看春节联欢晚会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25. (2021高三上·定远开学考) 材料一:五四运动……成为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

    ——摘编自《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二: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1. (1) 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为什么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
    2. (2) 依据材料二,分析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
  • 26. (2021高三上·定远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武帝时期推行盐铁官营,对于食盐的生产,实行“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即由国家统一招募煮盐的户主,盐户负担煮盐费用,官府只提供煮盐的“牢盆”,政府收购和销售煮成的盐。设立“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对地方盐业生产和流通进行指导和监督,完全杜绝私人售卖的可能性。

    ——摘编自王玉《盐铁官营政策分析》

    材料二:明朝,北部军事频繁,军队急需粮饷,政府“召商输粮而与之盐”,“如此则转输之费省,而军储之用充矣”。此后,盐利巨大,私盐贩卖更加猖獗。“清之盐法,大率因明制而损益之”,顺治时对井盐的生产,允许自由开凿,康熙则公开承认百姓自由开凿的盐井为其私产,但盐业生产者所生产的食盐必须卖给清政府特许的商人。

    ——摘编自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等

    材料三:建国初期,人民政府接管盐场之后,针对场盐壅积、生产瘫痪的问题,各盐务机关以公盐带头赶运、限期催促商运等方式打开销路。对盐场生产,按“劳资两利”的原则,扶持成本低、产量高、质量好的盐滩、井灶恢复生产,在此基础上实行统购包销,提高收购价格,调动盐商的生产积极性。对资本、人员较多及生产设备较好,生产规模较大的私人资本主义制盐企业,在资方提出公私合营的申请后,经政府批准加入公股;对分散、生产规模较小的盐场,先联营,创造条件,再实行公私合营。“一五”期间,共完成盐业基本建设投资8000万元,投资20个项目。1957年产盐827.6万吨,实现盐税收入63100万元。在这期间,盐化工产品也有较大增长,氯化钾产量5846吨,溴素产量286.6吨。

    ——摘编自程龙刚《新中国盐业生产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到明清盐业政策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50年代新中国盐业改革的特征和意义。
  • 27. (2021高三上·定远开学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家始终是以变体的家长制形态出现的,也就是“家天下”的变体。当时由于小农经济无法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国家的权力机构往往并不深入到乡村社会,而是止于县政;在乡村社会通过“家国同构”的社会组织,利用乡村自治组织力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对“家”的认同自然而然地延伸为对“国家”的认同。因此,治国和治家的规则是通用的,“三纲五常”既界定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又规范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而专制皇权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因而往往借助乡村社会内生的伦理教化来实现在乡村的统治,而不仅仅是借助“横暴的权力”。

    ——摘编自任剑萍《对中国古代“家国同构”之探析》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介绍外国历史地理著作的问世,打开了国人瞭望世界的窗口,初步产生了真实而朦胧的世界观念,同时摒弃了“天朝大国”的守旧意识。从 19世纪7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战后,西方近代国家观念多渠道传播输导到中国,都是以西方近代国家理念为坐标,宣扬了西方近代国家的议会制度、三权分立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无形中构成对君权至上的天朝意识的挑战。在维新人士中,严复比较系统地把西方近代政治学说译介给国人,用进化观念观察社会和国家问题。梁启超热情传播卢梭的天赋人权论、孟德斯坞的三权分立说等理论。孙中山也主张,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民国,“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摘编自李华兴《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统治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近代中国国家观形成的历史因素。
  • 28. (2021高三上·定远开学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53年日本被美国人迫使打开国门之后,内外交困的幕府为自救自强,自1854年至1867年接连推行了安政、文久、庆应等三次改革,即幕末改革。从日本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全过程来看,幕末改革迈出先期探索的第一步,为明治维新提供了政策思路、工厂设施和人才梯队。在此基础上,明治维新得以全面展开。维新期间,前十年的欧化改革,决定性地将日本引向资本主义道路……以天皇亲政并介入改革为标志的后十年改革,维新官僚及时纠正失误,全面调整近代化政策,走出困境并最终使资本主义在日本扎下根。

    ——宋成有《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的改革调整》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