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33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2023高三下·定远开学考) 考古发掘表明,良渚古城四面城墙上各有2个水城门,城内由二纵二横相交的水路组成近似“井”字形路网,把宫殿区与墓葬区围合在中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已经形成规范的“井”字形道路网,宫城位于“井”字形道路网的中部,这种样式的道路网后来成为古代都邑道路的规制。这说明(   )
    A . 古代城市起源于良渚文明 B . 礼制思想影响古代都邑建造 C . 古代路网均为“井”字形 D . 早期城市建设初显国家特征
  • 2. (2023高三下·定远开学考) 明初,政府在西北边境一些地方设茶马司,以茶叶换藏马;在东北边境设互市市场,以布匹、粮食换蒙古族毛皮、牛马、木材。明末,女真族兴起,明政府在开原、抚顺设互市市场,交换女真族人参、马匹、东珠、貂皮。这表明明朝(    )
    A . 北方贸易比南方发达 B . 对外贸易比对内贸易发达 C . 推动少数民族地区贸易发展 D . 边境放弃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 3. (2023高三下·定远开学考) 英国《泰晤士报》声明:“由于这次爆发了军事行动,现有的各种条约就此作废了,我们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安排我们同中华帝国的关系了。广州最近发生的事变警告我们,应当坚持要求取得1842年条约规定的自由进入这个国家以及进入对我们开放的那几个口岸的权利。”该声明内容实施的后果是(    )
    A . 外国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B . 清朝近代政治改革运动兴起 C .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 . 中国半殖民地社会最终形成
  • 4. (2023高三下·定远开学考) 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革命道路的探索历程

    事件

    道路

    内涵

    《天朝田亩制度》

    旧式农民革命道路

    农民阶级希冀建立绝对平均主义社会的道路

    戊戌变法

    日本式的道路

    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改良走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道路

    辛亥革命

    美国式的道路

    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革命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道路

    南昌起义

    俄国式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走中心城市革命的道路

    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自己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根据上表结合所学知识,由此可知(    )

    A . 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利于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B . 民族矛盾的激化是革命道路得以发展的共性前提 C . 革命道路的探索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攀升过程 D . 所有的革命道路均大大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5. (2023高三下·定远开学考) 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该战役(   )
    A . 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 B . 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 . 已成为进行抗战的主要力量 D . 配合了国民党太原会战的进行
  • 6. (2023·和平模拟) 中共中央在1954年对一份报告的批示中指出,对于科技人才,必须合理地使用他们以发挥其专长,必须使他们有可能集中精力和时间于科学研究工作;应当解决他们在科学研究工作中缺乏必要的设备、经费和助手的困难和其他困难。这一批示(   )
    A . 为社会主义改造指明了方向 B . 加快了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的步伐 C . 旨在纠正工作中的右倾错误 D . 助推了大规模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 7. (2023高三下·定远开学考) 2015年,习近平在联合国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他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据此可知(    )
    A . 人类命运共同体基于两极格局发展需要 B .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大国共同愿望 C .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承担大国责任 D . 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深刻影响国际关系
  • 8. (2023高一下·定远月考) 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属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圣像画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眼睛的画法是最为突出之处;俄罗斯的国徽,也渊源于拜占庭文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 俄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影响 B . 俄罗斯的兴起晚于拜占庭 C . 拜占庭融合与创新的文明 D . 拜占庭与俄罗斯具有相同的历史传统
  • 9. (2023高三下·定远开学考) 有学者研究后发现,“《权利法案》颁布后还没有严重的削减英王在法律上的权力;法国虽然有了1875年宪法,但总统麦克马洪的野心还能看得见;而《德意志帝国宪法》更是不用说了…...”他的研究能反映出( )
    A . 君主立宪制的弊端日益显 B . 封建君主对资产阶级民主进行了抵制 C . 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之初还不完善 D . 资产阶级宪法不能制约国家元首的权力
  • 10. (2023高三下·定远开学考)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个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一一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小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这表明(   )
    A . 世界普遍确立工业文明主导地位 B . 工业文明推广实质是各国之间相互借鉴 C . 变通工具变革成为文明演进关键 D . 世界市场逐步发展推动工业文明的扩展
  • 11. (2023高三下·定远开学考)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传统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在逆境中成长起来,民族意识产生并不断加强。这一时期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即“亚洲的觉醒”时期。“亚洲的觉醒”意指(   )
    A .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 . 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民族民主革命 C . 亚洲各国民族革命取得胜利 D . 亚洲各国选择了暴力斗争的道路
  • 12. (2023高三下·定远开学考)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1917年俄国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里写道:“他们(布尔什维克)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起新制度的框架。”这一论述(    )
    A . 成为俄国新制度建立的依据 B . 揭示了俄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C . 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 D . 进一步巩固了工农革命联盟
  • 13. (2023高三下·定远开学考)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下列关于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战后初期,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政治格局取代 B . 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世界政治格局逐渐表现出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趋势 C . 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世界政治大国、中国振兴,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 . 两极格局解体后,多极化趋势得到了加强,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 14. (2023高三下·定远开学考) 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时代主题。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时代的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在这样的时代中(    )
    A . 世界不会再有动荡不安的局势 B . 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冲突趋向缓和 C . 发达国家主宰着当今世界一切事务 D . 发展中国家完全处于不利地位
  • 15. (2023高二下·张掖月考)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这一规定(    )
    A . 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 批判了国民党消极抗战的政策 C . 推进了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 D . 改变了国统区固有的政治体制
  • 16. (2023高三下·定远开学考) 汉武帝时,除京师附近的七郡外,正式将全国划为十三个州部,每个州部由中央派遣长官一人,专门负责巡察该州境内的吏政等,其中十一个州部以《尚书•禹贡》和《周礼•职方》中的传说州名来命名,如冀州、青州、扬州等。这反映出(   )
    A . 地方行政体制发生异变 B . 社会治理重视继承创新 C . 君主专制加强倾向明显 D . 州部郡国力量有所削弱
  • 17. (2024高二上·玉林月考) 英国曾于1855年、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主持文官考选,文官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1883年的《美国文官法》也规定: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力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由此可知,当时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相同目的是(   )
    A . 保证公共权力运行的稳定 B . 完善欧美国家的政党政治 C . 杜绝官员权力滥用与腐败 D . 彰显选拔公正与社会公平
  • 18. (2024高二上·汉寿开学考) 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    )
    A . 推动了立宪政体的发展完善  B . 限制了责任内阁的权力  C . 利于保证政府施政的独立性  D . 有效遏制了腐败的产生
  • 19. (2023高三下·定远开学考) 《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9条规定,“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该法令说明古罗马(   )
    A . 利用法律调解公民之间纠纷 B . 通过法律维护公民私有财产 C . 用法律的形式维护市容市貌 D . 法律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 20. (2023高三下·定远开学考) 1928 年后,苏联逐步淡化意识形态的门户之见,主动与西方改善关系。据统计,1931年,美国出口机器设备中的50%出售给苏联,英国机器出口中的70%出售给苏联。1931年全世界机器出口总量的30%销往苏联,次年则高达50%。这表明当时(    )
    A . 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工业化发展 B . 经济危机缓和了美苏之间的矛盾 C . 苏联推行实用主义的外交政策 D . 苏联已经基本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 21. (2023高三下·定远开学考) 1984年,全国人大在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法》时,原来的草案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而正式通过时则改为“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把其中“的民族”三字删掉旨在( )
    A . 准确界定民族区域自治的主体 B . 扩大民族区域自治适用范围 C . 向群众宣讲《民族区域自治法》 D . 突出强调法律用语的精炼化
  • 22. (2023高三下·定远开学考) 195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存在的基本问题是:总体关税水平过高,税率结构不尽合理,税则的商品分类目录不适应对外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交流的需要等。1985年颁布的同名税则对这些方面进行了修改,主要是改变商品分类目录,调整进口税率。1985年税则调整旨在(   )
    A .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 . 维护国家关税自主权 C . 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 D . 促进科学、技术交流
  • 23. (2023高三下·定远开学考) 唐前期,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公元780年,唐朝改行两税法。这一变化表明唐代中期(   )
    A . 赋税改革能够有效缓解土地兼并 B . 土地制度变化影响赋税制度变化 C . 抑制兼并是政府增收的主要途径 D . 赋税制度变化影响土地制度变化
  • 24. (2023高三下·定远开学考) 嘉善同善会是明末清初江南的民间慈善组织。它规定“不孝不悌、赌博健讼、酗酒无赖及年少强壮、游手游食以致赤贫者,一律禁止施济”。这一规定(   )
    A . 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并广泛传播 B . 弥补了政府救济的不足之处 C . 一定程度上具有教化乡里的作用 D . 经政府默许具有法律约束力
  • 25. (2023高三下·定远开学考)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曾这样报道:“失业者的日子并不好过,但是,他们可以设法比一些有工作的穷人拿到更多一点的钱。……工作所得到的钱……需要纳税……而那些从失业教济和补助救济得来的收入却不要纳税。”材料意在强调(   )
    A . 英国税收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 B . 失业救济制度缩小了贫富差距 C . 社会保障制度要兼顾公平公正 D . 福利制度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 26. (2023高三下·定远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以来文化的变迁……反映在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推行“三民主义”,民主、科学观念的普及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文化价值观念的变迁中。总体来看,近代意识形态的显著特征是以革命为中心,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革命文化,特别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材料二: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学兴起到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到宋明理学、明清时期“经世致用”的新儒学的历史文化变迁中,最终形成了“以儒为宗”的中国古代意识形态。……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其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发生了内生性的演变,但却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续性,如崇尚和谐、爱好和平、天人合一、与人为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和连续的。

    ——以上材料均摘自王永贵《文化自信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思想发展以革命意识形态为特征的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 27. (2023高二下·亳州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仲礼《近代上海城市研究(1840—1949年)》等

    材料二: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1. (1)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
    2.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
    3.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 28. (2023高三下·定远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古代中国,“法律是道德化法律,而道德是法律化道德,情理即是道德,情理法融为一体”,这得益于中国特殊的现实状况和环境。尊卑长幼、贵贱亲疏情理观念是与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刑无等级之类的观念虽有偶然提出但站不住脚。古代中国宗法制组织形式,也深深决定着中国人的法就是“家法”,就是情理法。人们也习惯于依据自幼耳濡目染的儒家“礼”“理”“名分”“义”等来评断一个人言行的非法与否罪恶轻重,而不是依据朝廷的法律去评断。此外,在古代中国往往不恰当的强调了政治的作用,把法律当作了政治的附庸,从而使法律失去了其自身的独立性,这也为以情理介入法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摘编自俞世峰《中国法文化中的情理交融现象形成原因分析》

    材料二:1902年清廷下诏修订法律,一些野蛮的条文被除去,从法的理念上认同人的基本权利,满汉不同法也被取消,近现代法律精神逐渐为世人所认同。清廷同时开始了国际法、民法、商法等新法的修订。在法律转型过程中,思想先进的中国人对西方法理表示了浓厚的兴趣,成立中国法学会,发行法学会杂志,设立了法律学堂,专门培养近代法律人才。它也反过来促使中国知识分子对古代中华法系进行思考,最为著名的当属沈家本的《历代刑法考》。在清廷修订律令时,沈家本参考了中华法系中一些合理的东西,使法律转型具有明显的中国特点。法律转型也带来了许多新的东西,物权、质权、法人等新的概念深入了社会生活,过去的书吏、幕友等日渐消失,讼师也被新兴律师所取代,这些变化不可抗拒,又悄悄地改变着民众的生活,改变着社会结构。

    ——摘编自熊英、王刚《近代中国法律转型问题浅论》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法文化的特点及成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清末法律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