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1950年~1956年全国图书出版统计表
[种数:种;印数:万册(张);印张数:千印张]
年份 | 种数 | 印数 | 印张数 | |
合计 | 其中:新出 | |||
1950 | 12153 | 7049 | 27463 | 590988 |
1951 | 18300 | 13725 | 70330 | 1262586 |
1952 | 13692 | 7940 | 78566 | 1698351 |
1953 | 17819 | 9925 | 75421 | 2134347 |
1954 | 17760 | 10685 | 93913 | 2509035 |
1955 | 21071 | 13187 | 107914 | 2798277 |
1956 | 28773 | 18804 | 178437 | 4316681 |
——据彭俊玲、曾辉《从版本图书看中国五十年代的图书出版业》
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图书出版发展的总体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
柏拉图认为各个阶层对待财富的态度应该不同。在理想国中,统治阶级即国王和护卫者“除了绝对的必需品之外”不得有任何财产,而对被统治阶级来说,却并不要求其放弃私人财产。他的理由是“统治阶级如果嗜好金钱与财产,他们必将腐败。而生产阶级成员就其本性而言必然有此嗜好,将不会急于篡夺统治者的位置,因为这会妨碍他们积累财富”。被统治阶级的责任和价值就在于供应统治阶级以生活资料,使这些人专心治国,这样才能达致城邦的最大善。
与柏拉图类似,孔子对各个阶层财富观的具体要求是不同的。就国君而言,孔子认为应该只“言义而不言利,为人君,止于仁。”国君乃天下财富的最高所有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国君的利就是义。就各级官吏而言,孔子主张不仅言义,而且言利。因为,“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官吏需要依靠俸禄来养家糊口。然而,官吏求“利”必须合乎道义,即君子“仕则不稼”、“不尽利以遗民。”就一般的平民而言,孔子主张求利、致富,但同时又要为他人着想,“富而好礼,富而好仁。”
依据材料概括柏拉图和孔子的财富分配观异同。依据所学说明其成因。
材料一:…,坏井田,开阡,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差亡度:底人之富者界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请回答:
材料
英国著名的研究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院士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在上古和中古时代,中国科学技术一直保持一个让西方望尘莫及的发展水平,中国科学发现和发明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古代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应的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在欧洲中世纪漫长的黑暗时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许多成就逐渐被介绍到西欧,为西欧人所接受,并对这些科学技术予以深化、改进、发展,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发明,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摘编自王珂《浅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对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符合史实,阐述清晰。)
材料
下表为知网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部分论文检索目录,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认识、理解。
关键词 |
论文目录索引 |
儒家思想 |
《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秦汉时期儒学的衰落与复兴》《论儒家思想的变迁及对我国法制建设的影响》《汉代儒学与民间信仰融合共生的文化形态》 |
诸子百家 |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综说》《秦亡法家思想不可承受之责的探析》《先秦法家与依法治国》 |
文化融合 |
《论中国古代的德法共治》《先秦儒家、法家、道家君道论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整个古代中国或某一历史时期的儒学发展,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