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新洲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1-11-19 浏览次数:82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2022高一上·乌苏月考) 历史悠久的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若寻找这一文化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东周
  • 2. (2024高一上·绵阳月考) 某学者指出,公元前四千年中国存在的区域文化带有内蒙古长城带、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太湖长江三角洲文化、大坌坑文化等,这些文化彼此相互作用。这表明(   )
    A . 不同文明的交融互动最终促成了国家的形成 B . 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格局 C . 地理的复杂性与分层性奠定中华文明的基础 D . 中华文明由黄河流域向周边逐渐扩展
  • 3. (2021高一上·灵山月考) 三代有卜、巫、史等,他们即使神权的掌握者,又是重要的国家官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
    A . 按照血缘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 B . 形成内外相辅的政治体制 C . 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D . 国家和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 4. (2021高一上·东方月考) 《史记》记载,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这一现象源于(   )
    A . 宗法分封制崩溃 B . 长期战乱生产破坏 C . 贫富分化的加剧 D . 诸侯国封建化改革
  • 5. (2022高二上·哈尔滨开学考) 有人把春秋战国各种思想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拥有无限同情心与爱心的礼仪派”。下列正确对应描述的是 (    )
    A . 儒、道、墨、法 B . 墨、儒、法、道 C . 法、儒、道、墨 D . 道、法、墨、儒
  • 6. (2021高一上·灵山月考) 李白在《古风》中赞叹道:“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这个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    )
    A . 建立了皇帝制度 B . 实现了祖国统一 C . 实行三公九卿制 D . 修筑了万里长城
  • 7. (2021高一上·灵山月考)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之事迹“失在于政,不在于制”。这表明他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 废除分封 B . “焚书坑儒” C . 农民起义 D . 统治者的暴政
  • 8. (2021高一上·灵山月考) 由以下司马迁对历史细节的记载可知,汉初 (    )

    A . 延续了西周的礼乐等级制度 B . 思想大一统趋势开始出现 C . 西汉政权面临内忧外患局面 D . 地方势力削弱了中央王朝
  • 9. (2021高一上·灵山月考) 西汉文帝曾立下遗嘱《薄葬诏》:“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薄葬之风盛行一时;而汉武帝以后的贵族墓葬中往往包括错金银器、车马器、布帛衣衫等随葬品,这一变化表明西汉( )
    A . 理学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B . 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C . 伦理道德观念深入人心 D . 君主专制遭到严重打击
  • 10. (2021高一上·灵山月考) 汉代,张骞通西域后,很多人向政府上书,请求“使外国”“开外国道”。“宜西北万里,富昌长乐”成为一时流行的祝词。材料说明(    )
    A . 大一统局面进一步巩固 B . 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C . 社会热潮关联大政方针 D . 思想文化控制有所放松
  • 11. (2021高一上·灵山月考) 约成书于公元1世纪中叶的《九章算术》内容为:第一章“方出”、第二章“粟米”、第三章“哀分”(按等级分配物资或摊派税收的比例问题)第四章“商功”(各种形状体积的计算方法)第六章“均输”(以各种标准计算各地的赋税和分派工役等)等。这反映出《九章算术》(   )
    A . 系统总结魏晋时期的数学成就 B . 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 C . 形成中国完整的数学理论体系 D . 体现了统治阶层的实际需要
  • 12. 《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   )
    A . 封建统治者重农抑商政策 B .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C .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D . 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
  • 13. 东晋时期,司马皇族与世家大族(如琅琊王氏)建立起“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关系,“共”天下是这一时期的主流,“争”天下只是个别的特殊现象,且为整个门阀集团所不容。强大的门阀势力,成为支撑这个政权的重要柱石。这表明当时(   )
    A . 门阀政治削弱了中央集权 B . 皇权与族权实现了相互制衡 C . 选官制度影响着政治的发展 D . 门阀政治的建立具有合理性
  • 14. (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 西晋永嘉年间,匈奴人刘曜攻破洛阳,杀死贵族、官僚、庶民三万余人,洛阳变成一片瓦砾,从此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上述历史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
    A . 大大削弱了豪族势力,推动了社会发展 B . 造成北方人大批南迁,促进江南开发 C . 结束了北方门阀制度,社会趋于安定 D . 豪族趁机扩充实力,形成军阀混战
  • 15. (2024高三上·丰南月考) 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
    A . 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 B . 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 C . 经济重心南移产生重大影响 D . 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
  • 16. (2021高一上·灵山月考) 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这一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
    A .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B . 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C . 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斗争 D . 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 17. (2023高二下·福州期末) 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这一转变(   )
    A . 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 B . 完成了实物税向货币税的过渡 C .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 18. (2022高一下·潮阳期中)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

    A . 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 . 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 . 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 . 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 19. (2021高一上·灵山月考) 魏晋名士有一种不同于流俗、甚至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言谈举止。以陶渊明、王羲之以及竹林七贤等为代表的魏晋名士,以狂放不羁、率真洒脱而著称于世,形成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魏晋风流”。造成这种文化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 门阀士族特立独行,思想活跃 B . 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发展 C . 魏晋时期佛道盛行,援老入儒 D . 魏晋以来国家分裂,社会动荡
  • 20. (2022高二下·德州月考) 婆罗门曲为天竺佛教舞曲,后从西域、中亚诸国传入唐朝,经凉州(甘肃武威)都督杨敬述改制、加工,传入长安后又经唐玄宗修改、润色,更名“霓裳羽衣舞”,风靡一时。这反映了(   )
    A . 民族交融助推文化趋同 B . 三教合一促进文化繁荣 C . 丝绸之路成就盛唐气象 D . 文化交融推动艺术创新
  • 21. (2024高二下·临漳期末) 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
    A . 加强中央对地方有效控制 B . 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 C .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兼顾 D . 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
  • 22. (2021高一上·灵山月考) 《元史·释老传》记载:“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民犷而好斗,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下列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A . 元代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B . 元代对蒙古地区实行了有效的行政管理 C . 元代对西藏地区采取特殊统治政策 D . 元代对周边少数民族实行封建化政策
  • 23. (2021高一上·灵山月考) 与汉唐相比,宋元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①经济重心移至江南地区   ②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纸币

    ③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   ④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4. (2021高一上·灵山月考) 南宋时期,著名的外贸海港广州、泉州遍布多种名窑,已不仅是瓷器的集散地,更是窑群林立的瓷器生产中心。据此可知当时(    )
    A . 沿海地区瓷业发展远远超过内陆 B . 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海外贸易 C . 海外贸易刺激沿海瓷业迅速发展 D . 瓷器成为海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 25. (2021高一上·灵山月考) 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下列关于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 中原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B . 唐代“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彻底南移 C . 经济重心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D .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 26. (2021高一上·灵山月考) 绍兴二十六年,起居舍人凌景夏说:“切见临安府自累经兵火以后,户口所存,裁十二三,而西北人以驻跸之地,辐辏骈集,数倍土著,今之富室大贾,往往而是。”材料反映了(   )
    A . 南迁人口推动了临安经济发展 B . 临安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 C . 临安遭到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 D . 临安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
  • 27. (2021高一上·灵山月考) 有学者认为:宋代经济已超越了封闭的自然经济,它蕴涵着现代工商业的文明因子,其经济发展的未来模式就是近现代开放的市场经济。下列各项,不能印证这一看法的是(   )
    A . 城市商业不再受官府的监控 B . 海外贸易得到迅速发展 C . 按地域结成的商帮开始出现 D . 诞生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28. (2021高一上·灵山月考) 北宋初年,朝廷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以三年为期,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出戍迈远条件恶劣地区的军兵,以半年为期轮换,将领并不随之调动,朝廷临时任命成军统兵将官。这些做法(   )
    A . 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 B . 杜绝了地方动乱发生 C . 旨在提升军队战斗力 D . 增强了官兵的凝聚力
  • 29. (2021高一上·灵山月考) 宋朝时期推行的任官回避制度,是在前代的基础上逐渐完善起来的。《宋史》载:“性不许官本贯州县及邻境”。该制度旨在 (    )
    A . 瓦解血缘宗法体系 B . 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C . 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D . 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 30. (2022高一上·汤原期中) 魏晋南北朝出现了许多诫子文书,如曹操《诫子植》、嵇康《家诫》、颜延之《家诰》等,最典型者当属诸葛亮的《诫子书》。一般的庶族家庭也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由此可以推知,魏晋南北朝时期(   )
    A .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开始形成 B . 世族文化影响扩大 C . 宗法制度社会基础得到巩固 D . 印刷技术快速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共两大题,总分40分)
  • 31. (2021高一上·灵山月考) 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蕴含了许多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顺帝阳嘉元年考试经术笺奏,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唐代科举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允许自由报考,当时的取士原则兼顾着士子的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若仅就规则而言,尚不周严。为杜绝舞弊,自宋真宗朝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誊录”,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实行初考、复考、详定三级评定制度。在宋代,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赵宋统治者鼓励敞开言路,士大夫们在处理各类国家事务之际亦敢于负责而直抒己见。

    ——摘编自哀行需《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唐代朝廷经常派遣监察官员或特使巡行各地,在视察地方政治的同时,监督校核官员课绩。宋代地方监司既管监察,又掌考课。宋代中央监察部门以整肃吏治为己任,也时常过问官员的善恶、能否。宋廷考察地方官吏时并不专一倚重地方监司,而经常是通过监司、御史台各自系统独立检举、相互核查。

    ——摘编自邓小南《课绩·资格·考察——唐宋文官考核制度侧谈》

    1. (1) 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察举制的选官原则,简述东汉察举制的发展表现。
    2. (2) 据材料二,归纳唐宋时期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并分析该制度的进步性。
    3. (3) 据材料三,概括唐宋时期官员考察制度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用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 32. (2021高一上·灵山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两宋时期,信用券被广泛应用,富裕商人率先使

    用印制的纸币,极大地便利了商品的交换。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借债人则在纸条上用食指和中指画押。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半利。

    ——摘编自《新全球史》

    材料二   黄仁宇先生曾经说:“中国历史中主要的朝代,每个不同,而尤以赵宋为显著。”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代商人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2. (2)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的“显著”的新变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