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乌苏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6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22高一上·乌苏月考) 1965年,研究人员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挖掘到两颗古人类门齿化石。经地磁仪器测定,其生活代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的发现可以实证(   )
    A . 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 B . 远古人类起源于中国 C . 中国有170万年的文明史 D . 云南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2. (2023高一上·五华月考) 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特点包括(   )

    ①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尤其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②分布广泛,并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以中原为核心的方向发展

    ③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神权色彩浓厚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 (2023高一上·雅安开学考) 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项目获准列入此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拥有复杂的水利系统、成熟的稻作生产、统一的文化信仰、礼仪建筑和分化的社会阶层等,呈现了一个文明古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世界。据此可以推测当时(   )
    A . 中华文明起源多元化特点 B . 禅让制是权力传承的主要方式 C . 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D . 黄河流域聚落形态的典型代表
  • 4. (2024高一上·湛江月考) 春秋时期,中原各诸侯国将周边的楚、越等国视为“戎狄”或“蛮夷”,经过长期的交往,到了战国以后,这些原本的“蛮夷”也被视为华夏的一部分。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 . 民族交融开始出现 B .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形成 C . 兼并战争十分频繁 D . 华夏认同观念的逐步发展
  • 5. (2024高一上·广元月考) 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材料

    结论

    A

    禹死后,其子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建立

    B

    安阳、济南分别出土过商朝青铜铲、青铜镰刀

    商朝广泛使用青铜农具

    C

    甘肃灵台的春秋早期墓中出土了人工冶炼的铁剑

    春秋时期,我国已能够生产铁器

    D

    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王拒绝。熊通“乃自立,为(楚)武王”

    分封制度消亡

    A . A B . B C . C D . D
  • 6. (2022·福州模拟) 泰安大汶口墓地有4个墓群,代表4个父系家族。墓群之间存在一定差别,较富有的墓群随葬品平均数量要高出相对较差墓群的数倍。这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   )
    A . 王位世袭 B . 铁犁牛耕 C . 地主阶级 D . 财产私有
  • 7. (2022高一上·乌苏月考) 古代中国,政治权力由“传贤”到“传子”的转变,标志着(   )
    A . 分封制初具雏形 B . 宗法制的基本形成 C . 王位世袭制的确立 D . 政治体制严重倒退
  • 8. (2023高一上·期中) 文献中的“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周代《诗经》中,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作为出土文物,西周的何尊铭文中也有“宅兹中国”一词。这说明传统典籍(   )
    A . 能够完整反映历史真实 B . 可与考古发现相印证 C . 是研究历史的唯一依据 D . 比出土文物更有价值
  • 9. (2024高二上·钦州月考) 西周建立后,为稳固和扩大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史称“封邦建国”。当时周王分封诸侯主要是基于(    )
    A . 血缘亲疏 B . 军功大小 C . 财产多寡 D . 才能高低
  • 10. (2022高一上·乌苏月考) 虽然西周后期有不少册封典礼,但是封赏的财物仅限于服饰、弓箭及仪仗等,以示荣宠而已,不再有周初封邦建国时赏赐大量山川土田和劳力那样的宏大气魄,并且西周后期彝铭所载派员聚敛财物的情况绝少见于西周前期和中期。这一现象表明西周后期(   )
    A . 血缘政治趋于崩溃 B . 土地私有制已确立 C . 王室势力日益衰微 D . 集权体制遭到削弱
  • 11. (2023高一上·中牟月考)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几个具有明显特征的货币体系及其对应的流通区域:黄河中游诸国流通“布币”,东方齐国流通“刀币”,南方楚国流通蚁鼻钱。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
    A . 中原各国经济相对发达 B . 货币流通推动城市发展 C . 商品经济得到一定发展 D . 实物交换已经逐步消失
  • 12. (2022高一上·乌苏月考) 历史悠久的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若寻找这一文化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东周
  • 13. (2024高一上·路北月考) 有人说:“商鞅治秦,一夜之间,草根与贵族的界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视同仁的公平竞争。平民有可能成为达官显贵,达官显贵则有可能跌落为平民。”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
    A . 重农抑商 B . 奖励军功 C . 推行县制 D . 奖励耕织
  • 14. (2022高一上·乌苏月考) 战国时期某重要学派针对当时的战乱动荡局面,反对“大攻小,强执弱”的兼并战争,又反对“强凌弱、众暴寡、富辱贫、贵傲贱”的阶级压迫,主张人人“兼相爱、交相利”。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 . 孟子 B . 韩非子 C . 庄子 D . 墨子
  • 15. (2024高一上·成华月考) 殷商王朝对于相对偏远的方国和部族,只要他们臣服,就允许其自治管理;而西周实行“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一变化体现了(   )
    A . 周王对地方统治有所加强 B . 商内外服制度得到沿袭 C . 地缘政治向血缘政治演变 D . 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
  • 16. (2022高一上·义乌月考) 春秋时期,天子行祭祀之礼,撤祭时唱《雍》。《论语》记载,鲁国权贵三家大夫在撤祭时,也唱《雍》。孔子评论说,他们怎么可以在自家堂上行此大礼?据此可知,孔子主张(   )
    A . 推行仁政 B . 简化祭礼 C . 维护周礼 D . 隆礼重法
  • 17. (2022高一上·乌苏月考) 有人在评价秦朝确立的某一政治制度时说:(它)保持了与远古神祇圣哲强烈联想的称呼,恰当地象征了一个人的成就。该制度是(   )
    A . 禅让制 B . 三公九卿制 C . 皇帝制度 D . 郡县制
  • 18. (2022高一上·义乌月考) 王国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与材料中的“立子立嫡之制”和“封建子弟之制”分别对应的是(   )
    A . 宗法制和郡县制 B . 宗法制和分封制 C . 分封制和宗法制 D . 官僚政治和贵族政治
  • 19. (2024高一上·大庆月考) 春秋时期,吴、越、楚、秦被视为蛮夷之国。《史记》认为这些蛮夷之国的诸侯王与黄帝有着血缘关系,都是黄帝的后代。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    ) 
    A . 诸侯纷争激烈 B . 华夷观念有别 C . 习俗礼仪各异 D . 华夏同源共祖
  • 20. (2022高一下·舟山月考) 中国春秋时期有一位思想家认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他是

    (   )

    A . 老子 B . 孔子 C . 孟子 D . 荀子
  • 21. (2022高一上·乌苏月考)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大发展时期。推动这一时期社会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A . 诸侯间的战乱纷争 B . 铁农具牛耕的使用 C . 民族间的交流交融 D . 思想领域的争鸣
  • 22. (2024高一上·海淀期中) 秦统一后,采取了“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等措施。这些措施(   )
    A . 推动了法律的完善 B .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 C . 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D . 阻碍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 23. (2024高一上·湛江月考) 秦统一之后,秦始皇多次到各地巡视,并且用刻石方式宣扬自己的显赫业绩。然而在他一次出巡途中,就发生了行刺事件。后来,又有人在陨石上刻下“始皇帝死而地分”的标语。这说明秦朝(   )
    A . 政治业绩显著 B . 下层民众铤而走险 C . 统治危机严重 D . 郡县制度引发不满
  • 24. (2022高一上·丽江期末) 西汉学者刘向曾说:“田氏代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这一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 分封制的弊端 B . 民族间的矛盾 C . 生产力的提高 D . 统治者的变法
  • 25. (2022高一上·乌苏月考) 下表为秦国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客局”统计表(部分)
    时期 客部 客部的家乡 客卿的贡献
    秦孝公 商鞅 卫国 推动秦国富国强兵
    秦昭王 范滩 魏国 提出“运交近攻”策略
    秦王嬴政 李斯 楚国 上书谏止了秦“逐客”之举
    秦王嬴政 王翦 魏国 领兵清灭楚国

    据此可知,秦统治者(   )

    A . 合纵连横 B . 广纳贤才 C . 为政以德 D . 重文轻武
  • 26. (2022高一上·乌苏月考)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令丞相李斯等对文字进行整理。“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制定出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通用于公文法令。其意在(   )
    A . 巩固国家统一 B . 确立秦文核心地位 C . 加强思想控制 D .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 27. (2022高一上·沈阳月考) 钱穆先生在《秦汉史》中说到:“秦朝政治措施之重要者,当首推废封建而行郡县。然封建之废,实不始于秦,自春秋以来,西周封建旧制,固已日在崩坏之中,封建制渐崩坏,即郡县制渐推行,二者相因,本属一事,考之《左传》,晋人早有县制”。由此可知(   )
    A . 秦代之后分封退出历史舞台 B . 秦郡县制度推行有其历史基础 C . 作者意在完全否定分封制度 D . 秦朝开始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度
  • 28. (2022高一上·乌苏月考) 《舆地志》记载:“秦始皇并天下,分置三十六郡,各领县。”使郡县制成为定制,并以郡辖县。秦始皇的做法(   )
    A . 推动了全国统一完成 B . 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 C . 消除了地方割据基础 D . 导致了阶级矛盾激化
  • 29. (2024高一上·湛江月考) 秦朝时始设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由丞相领衔上奏,最后由皇帝裁决施行。朝议制度的设立(   )
    A . 确保了秦朝的长治久安 B . 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C . 确保了皇帝的专制独裁 D .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30. (2022高一上·乌苏月考) 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
    A . 皇帝制 B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C . 郡县制 D . 三公九卿制
二、材料题
  • 31. (2022高一上·乌苏月考) 材料:秦灭六国后,嬴政“使得天下豪富于成阳”,一次就迁徙十二万”。这样既便于控制他们、防止他们成为六国分裂协力的支持力量,又加强了首都的繁荣。在北面修筑万里长城防御胡人、匈奴等少数游牧民族的侵袭,两次由内地移民几万户前往开垦,在南方井渠移民,设郡管辖,而对商人,则将他们迁离此地,以限制他们发展,如魏国的冶铁大商人孔民被建到南阳(今属河南),赵国“用铁治富”的卓氏被迁还到蜀地临邛(今四川邛崃)。甚至征发商人和“治狱吏不直者"、“诸尝逋亡人”、“赘婿“等一起远征和戍守边地。

    ——摘编自朋奎相、陈流(中国古化改革史论》

    1. (1) 根据材料,概括嬴政巩固统治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嬴政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