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六盘水市外国语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2-09-11 浏览次数:2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 1. (2021高一上·顺德期中) 北京周口店的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
    A . 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 B . 会种植庄稼 C . 已经饲养家畜 D .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 2. 中国是文明古国,那时候的古中国人用打磨结合的方式制造做工具,并且大量使用陶器,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这个时候的古中国人处于(    ) 
    A . 旧石器时代 B . 新石器时代 C . 奴隶社会 D . 封建社会
  • 3. 古有神话传说“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主要反映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 . 农业为主的农耕文明 B . 商业、贸易的海洋文明 C . 机械为主的工业文明 D . 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 4.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实际上反映了(    ) 
    A . 新兴地主与奴隶主贵族的斗争 B . 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斗争 C . 周王室与诸侯王之间的斗争 D . 奴隶和平民与奴隶主的斗争
  • 5. (2021高一上·永吉月考) 春秋时期,中原诸侯对南方的楚国从内心里看不起,认为是蛮夷之邦。到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晚期,楚国就不再被视为蛮夷。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
    A . 南方经济赶上北方 B . 诸侯纷争逐渐缓和 C . 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D . 夷夏矛盾基本解决
  • 6.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春秋战国之际,先进生产力的标志是(    ) 
    A .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B . 农业和工商业繁荣 C . 中心城市人口众多 D . 货币流通十分广泛
  • 7. (2021高一上·惠阳期中) 孔子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思想家、教育家。下列观点中,属于孔子学说的有(   )

    ①为政以德    ②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③有教无类    ④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8.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请问它是(    ) 
    A . 百花齐放 B . 新文化运动 C . 百家争鸣 D . 五四运动
  • 9.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 
    A . 贵族垄断了文化教育 B . 出现学术下移的现象 C . 官办学校在逐渐消失 D . 思想控制在日趋加强
  • 10. 古代皇帝诏书中常常出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字样,“皇帝”的称谓最早出现在(    ) 
    A . 夏朝 B . 春秋时期 C . 秦朝 D . 西汉
  • 11. 两汉时期为了选拔人才,皇帝定期下诏要求地方推举“孝廉”之人,由中央考察任用,这项制度开创选官制度的先河,其是(    ) 
    A . 察举制 B . 行省制 C . 军功爵制 D . 井田制
  • 12. (2017高一上·衡阳期中) 有学者说:“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这一制度”是指(    )
    A . 皇帝制度 B . 三公九卿制 C . 御史制度 D . 郡县制度
  • 13.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苦秦”的原因不包括(    ) 
    A . 战乱频繁 B . 徭役繁重 C . 刑罚残酷 D . 赋税沉重
  • 14. 汉初,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主张“顺民之情,与之休息”。其思想来源于(    ) 
    A . 黄老之学 B . 墨家学说 C . 法家学说 D . 儒家学说
  • 15. 汉初统治者“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所采取的措施是(    ) 
    A . 废分封,设郡县 B . 郡国并行制 C . 平定七国之乱 D . 北击匈奴
  • 16. 下图(图示文字为“冀州刺史”印)所示的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出现于(    ) 

     

    A . 秦代 B . 汉代 C . 唐代 D . 宋代
  • 17. 千古帝乡,智慧襄阳。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这个时期被称为(    )
    A . 文景之治 B . 光武中兴 C . 贞观之治 D . 开元盛世
  • 18. “家天下”时代,常将君主姓氏与朝代名称相结合,如李唐、朱明,类似的还有(    ) 
    A . 曹魏 B . 蜀汉 C . 北魏 D . 后周
  • 19. 皇帝是中国传统政治体系的核心角色,但其权柄却也因此常被亲近者侵夺。东汉时期侵夺皇帝权柄的重要角色有(    )

    ①刺史      ②宦官      ③丞相      ④外戚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20.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要历史特征是(    ) 
    A . 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 B . 国家分裂与文化停滞 C . 中外交流与经济发展 D . 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
  • 21. 大运河连接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那么,隋朝大运河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A . 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 . 加强北部边防 C . 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 D . 加剧了隋朝的灭亡
  • 22. 南朝四个朝代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 
    A . 齐宋梁陈 B . 陈齐梁宋 C . 梁宋陈齐 D . 宋齐梁陈
  • 23. 西汉中期至西晋,中原王朝先后允许已经归附的匈奴、鲜卑族内迁到陕北、晋北、幽州北等长城一带,羌、氐族内迁到关中地区聚居。这(    ) 
    A . 加快了中原王朝的衰落 B . 使边患危机更加严重 C . 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D . 推动了北方民族交融
  • 24. (2019高一上·海口期中)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多次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其中两晋时期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    )
    A . 由内地流向边疆 B . 由边疆流向内地 C . 由北方流向南方 D . 由南方流向北方
  • 25. 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段。图中a政权的建立者是( )

     

    A . 匈奴族 B . 鲜卑族 C . 氐族 D . 羌族
  • 26. (2021高一上·普宁期中)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北魏政治、经济发展以及鲜卑族进一步封建化的必然结果,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   )
    A . 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B . 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 C . 生产生活比较稳定 D . 学会汉族的文字和风俗
  • 27. 女皇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正如胡戟先生所说:“武则天去世前后八年里,发生了七次宫廷政变,一度严重动荡的政局也未能阻止开元盛世的到来”。可见,武则天当政时期(    ) 
    A . 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严重挑战 B . 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 C . 国家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D . 为后期安史之乱爆发埋下祸根
  • 28. 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 

     

    A . 汉朝 B . 唐朝 C . 明朝 D . 清朝
  • 29. 隋朝结束了南北分裂,重新统一了中国,但历经二世而亡,非常类似于下列哪个朝代(    ) 
    A . 唐朝 B . 东汉 C . 东晋 D . 秦朝
  • 30. 他统治时期,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虚心纳谏,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他是(    ) 
    A . 汉武帝 B . 唐太宗 C . 唐玄宗 D . 隋炀帝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31题14分,32题12分,33题14分,共40分) 
  • 31. 文献与考古中的商周时代 

     材料一: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表记》 

     材料二:“周人之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 

     —王国维 

     材料三:下图为西周早期青铜文物召卣及铭文拓片,铭文记载了周王将毕地的土地“方五十里”赏赐给召的史实。 

     

    1. (1) 依据材料一,说明殷商在统治思想上有何特点? 
    2. (2) 材料二反映了西周为解决统治阶级内部财产与权力继承问题,而实行了什么制度? 
    3. (3) 根据材料三中铭文,说明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以及有何作用? 
    4. (4)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法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怕老百姓不相信,于是在咸阳市场南门立一根三丈长的大木杆,招募百姓中有能把它搬移到北门的,赏十金。百姓奇怪,没人敢移。又宣布:“能搬移的给五十金。”于是有一个人搬移了木杆,就给了他五十金。

    材料二:新法规定:立了军功的,按功劳大小升爵受赏;为私利争斗的,按情节轻重处以刑罚。努力务农,精耕勤织,因而获得粮食、布帛丰产的,免除本人的徭役或赋税。国君亲属宗族不是立有战功,经过评定,不得列入谱牒。

    材料三:新法实行了一年,秦人到国都投诉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正在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新法。商鞅说:“新法行不通,是由于上面的人先犯法。”将依法惩办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刑,就处罚了太傅公子虔,太师公孙贾被处以墨刑。第二天,秦人都守法了。

    ——以上均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商鞅这一做法的目的。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新法”的内容。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执法的特点。
    4. (4)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商鞅变法的意义。
  • 33. 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围绕“改革促发展”这个中心,开展了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回答相关的问题。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决心迁都,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494年,孝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文武官员和20万大军南下。到达A城时,正值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不愿意继续前进,孝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都在此,随行人员没再反对,于是大功告成。 

     材料二:3个鲜卑姓改的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步六孤 

     
     

     陆 

     
     

     贺赖 

     
     

     贺 

     

     《魏书》记载:“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材料三: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北方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1. (1) 材料一中的“A城”是哪里?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精心安排这一迁都的“计谋”? 
    2. (2) 材料二所示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两项措施? 
    3. (3) 根据材料三以及所学知识,说一说这次改革取得了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