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物质的构成 | B.元素之最 |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直接构成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氧元素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元素 |
C.化学史实 | D.化学实验中的先后 |
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拉瓦锡主持测定了铟相对原子质量新值 | 给固体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可燃性气体燃烧:先验纯后点燃 |
资料:①浓氨水极易挥发,产生一般难闻的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②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③氨气易溶于水形成氨水,无色酚酞试液遇到氨水会变成红色。
①与图1方案相比,该方案的优点是;
②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图2的现象是;
③图2、图3对比,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Ⅰ.将空气液化后再汽化,液态空气汽化时首先分离出氮气。则沸点:N2O2(选填“>”或“=”或“<”)。
Ⅱ.利用分子筛吸附氮气和氧气能力的差异将二者进行分离。在吸附塔中,通过加压与减压的交替循环,可以使分子筛重复使用,部分过程的示意图如图。
①分子筛中发生的变化是(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中含有稀有气体
B.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C.分子筛对氮气的吸附能力与吸附塔内气体压强有关
(实验步骤)
实验1:按图1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2:按图2所示装置,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利用铁锈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1中,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是,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中,若发现进入装置中的水少于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
A.红磷量不足 B.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太慢 C.装置漏气
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1、实验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3、图4所示。依据图3、图4信息,实验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由此可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用法测定结果误差较小。
在开始200s内压强增大,增大的原因是。
冰箱中常用的是“气调保鲜”。在空气分离后,进入冰箱保鲜室内的气体是(填“富氧空气”或“富氮空气”)。
(实验一)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
查阅资料:①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②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2)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3)如下:
步骤Ⅰ:;
步骤Ⅱ:按照图4装入药品;
步骤Ⅲ:加热右侧支管,用带火星的木条在导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
步骤Ⅳ:冷却后,将装置倾斜,使左侧支管中的药品进入右侧支管,再加热右侧支管,用带火星的木条在导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
实验方案如下:
Ⅰ.用MnO2、CuO、Fe2O3、Cr2O3四种催化剂分别与海藻酸钠溶液混合,滴入氯化钙溶液制成含等质量催化剂、大小相同的海藻酸钠微球备用。
Ⅱ.取30粒含有MnO2海藻酸钠微球,采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改用其他三种微球,分别重复上述实验,得到锥形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如图4。
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数应相同的原因是控制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