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1月质量检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1-12-29 浏览次数:6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
  • 1. (2021高三上·三门峡月考) 唐代统治者也进行分封,充分利用血缘的凝聚作用巩固统治,然而唐代的分封却不放权,这样受封的贵族就难以在政治上对皇权形成威胁,同时也避开了因权力固化带来的统治集团素质下降的陷阱,可谓一举两得。唐代统治者此举是基于(   )
    A . 强化中央权威的迫切需要 B . 血缘与政治权力相互分离 C . 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D . 巩固贵族政治的客观要求
  • 2. 汉代对土地籍册的管理沿袭秦朝制度,遵循“黔首自实田”办法和汉代规定的“依律自占”等方式,即关于土地面积(顷亩数)、所有人、产量大小等,由土地所有者据实自行申报。这些规定( )
    A . 旨在抑制土地兼并 B . 促进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 C . 维护了土地国有制度 D . 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施行
  • 3.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又说:“万物皆备于我……此心已备万物。自是丰足,不待外铄。人自有良知良能。”据此可知,孟子(   )
    A . 强调人的自身主体地位 B . 肯定儒学的社会教化功能 C . 认为探寻真理需格物致知 D . 对前人典籍持批判的态度
  • 4. 1860年至1862年,江浙一带的地主、富商及官僚纷纷涌向上海租界,上海租界人口由1860年的30万增加到1862年的50万。随着人口的大量涌入,房租、地价开始上升,房租收益可获30%—40%的利润。一些老牌贩卖鸦片的洋务,也兼营房地产。这一现象(   )
    A . 说明租界成为列强资本输出的场所 B . 是政治事件带来的连锁反应 C . 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 D . 意味着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 5. 1931年9月,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提出:“中国求自卫应统制经济。”另一学者张素民也认为:“为纾解民困,为速行工业化计,我国必须实行统制经济。”国民政府于1935年制定了《三年国防计划》。这表明统制经济(   )
    A . 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制度经验 B . 奠定了国家工业化基础 C . 适应了内忧外患的现实国情 D . 抑制了官僚资本的扩张
  • 6. 医史专家范行准在《胡方考》一书中称:“文化本属富有移动性之物,凡事无移动即无进步,中国医学,若非古代中西文化之移动解除,吾恐三百六十五种本草之《神农本草经》,一百一十三方之《伤寒论》,在汉季尚难出世也。”材料在此强调的是(   )
    A . 秦汉时期的中医学取得显著成就 B . 中外交流助推中医学的发展 C . 民族交融是古代医学发展的主因 D . 传统医学体系兼采众家之长
  • 7. 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党派人士在中央政府任职情况》。任职比例变化实质反映出(   )

    届数

    中央政府、国家副主席

    政务院、国务院副总理

    国务院组成部门正职领导

    在政府系统任职比例

    总数

    民主党派人数

    总数

    民主党派人数

    总数

    民主党派人数

    1949年(第一届全国政协)

    5

    2

    4

    3

    32

    13

    39%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

    1

    0

    10

    0

    37

    9

    18.8%

    1959年(第二届全国人大)

    2

    0

    16

    0

    39

    7

    12.3%

    A . 国家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B . 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 C . 民主党派失去了革命性 D . 新型政协制度已经形成
  • 8. 新中国某次会议提出要“向外国的先进管理方法学习。不仅新引进的企业要按人家的先进方法去办,原有企业的改造也要采用先进的方法”,引发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该会议(   )
    A . 成为现代中国发展的转折点 B . 首次正确分析了主要矛盾 C . 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D .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9. 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写道:“只有占农村中人口70%的贫农,才是农民运动的主要力量;没有贫农阶级,决不能完成民主革命。”这说明毛泽东(   )
    A . 认识到依靠农民进行革命的重要性 B . 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C . 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D . 思想上已经倾向于马克思主义
  • 10. 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但雅典的民主,又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不是古代中国式的一人统治,一家之言。材料中“伟大的创举”指(   )
    A . 所有雅典人拥有管理国家的权利 B . 创造了一种集体管理新形式 C . 雅典三权分立与制衡的民主模式 D . 延续古代中国式的管理模式
  • 11. 日本学者宫崎正胜指出17~18世纪“加勒比海的砂糖生产与以自给自足为基础的传统农业不同,是以大量的经济作物的生产、流通、交换为主的新型经济模式。”这种新型经济模式(   )
    A . 广泛采用机器生产与工厂制度 B . 是殖民压迫与世界市场的结合 C . 有利于促进拉美经济持续发展 D . 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技术条件
  • 12. (2021高二上·河南期中) 加尔文在日内瓦推行宗教改革时提出,创造财富不是罪恶,只要在品质上不违反《圣经》,在财富使用上不挥霍浪费,赚钱发财也是替天行道,是上帝恩典的标志。这一理论( )
    A . 提供开辟新航路的宗教动力 B . 破除了天主教会禁欲说教 C . 诱发了社会追求财富的风气 D . 顺应了新型经济发展趋势
  • 13. (2019高二下·广东期末) 探讨苏联解体,首先要分清楚两个概念:一个是苏联国家的解体,一个是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终结。前者是国家层面的问题,后者是社会制度层面的问题。二者不可以混淆。这表明(   )
    A . 国家解体和制度终结无因果关系 B . 研究历史要深入到事物本质 C . 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D . 两极格局的瓦解具有必然性
  • 14.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发达国家内部存在着(社会问题),“这在英国和美国表现得最为前后一致和最剧烈。在1979年到1997年间,实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38%,但是一个中等收入之家的收入只增加了9%.……最富裕的1%家庭的收入增长了140%.”据此判断,这种社会问题是指( )
    A . 社会的不平等不断扩大 B . 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 C . 西方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 . 各国的经济竞争日益加剧
  • 15. 有人说:“19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20世纪的问题是人死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19世纪科学快速发展,20世纪科学面对伦理道德的巨大挑战 B . 19世纪宗教信仰不存在了,20世纪人们因缺少信仰而失去人的本性 C . 19世纪人从神学束缚中解放,20世纪人类陷入信仰和精神危机 D . 19世纪强调人的价值,20世纪人类面临战争、疾病的威胁
二、非选择题(满分55分)
  •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乌有乡消息》是英国作家威廉·莫里斯写于19世纪90年代的一部长篇政治幻想小说。其内容主要描述了主人公与梦想世界人物的对话,表4是部分对话摘录。

    章节

    部  分  对  话  内  容

    第十章

    “伦敦东部现在的情形怎么样了?” “伦敦东边的一些公社每年总要举行一次庄严的盛会,来纪念所谓‘扫除贫困运动’。在这个盛会上,我们的习俗是:在那些一天又一天地长期进行着阶级屠杀的滔天罪行的遗址上,由一些最漂亮的姑娘唱旧日的革命歌曲,并表达那些身临绝境的不平者的呻吟。”

    第十五章

    “我要问的是这么一个问题,就是在劳动没有报酬的情况下,你们怎样鼓励人们去工作?”“劳动没有报酬吗?劳动的报酬就是生活,一切劳动现在都是快乐的。”

    第三十章

    “你们已经摆脱了压迫,多么幸福啊!”“无疑的,这种制度是为全人类建立的;如果你们的国家现在有点落后,它不久就会赶上来的。”

    1. (1) 根据材料,归纳作者创作这部政治幻想小说的主要意图,并简要说明在运用小说研究历史时应注意的问题。
    2. (2) 任选材料中一个章节的对话,指出其折射出的重大历史事件;再根据表中任一章节对话及其相关的历史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 1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21年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征收粮食税的相关法令。其中明确规定粮食税额要视具体情形来定,对于税收之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他们可以运用粮食进行物品的交换。列宁同时指出:“商业正是我们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必须全力抓住的环节’,紧紧‘抓住’这个环节,是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此后,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被取消的大型交易市场得到恢复,成为群众性大规模进行商品周转的场所。在恢复市场的同时,列宁对私人资本主义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并且又结合了俄国当时的具体形势,提出国家资本主义主要包括租让形式、小企业合作形式、国家代购形式以及租借形式。

    ——整编自刘亚琼《列宁新经济政策及其启示》

    材料二:实行新经济政策后国内出现的许多新景象,使不少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产生疑虑和抵制,党内高层对新经济政策的认识也不一致,列宁对这些情绪也不能不顾及,并在客观上对他形成“压力”,加上他脑海里本来就存在社会主义的传统观念,他也惧怕这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带来的变化,会偏离社会主义的方向,这就使他的认识时而出现反复。1922年3月,列宁就出乎意料地宣布“停止退却”。

    ——整编自周尚文《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的历史价值及其局限》

    1. (1) 根据材料一,概况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纵观党的一百年奋斗历程,不同历史阶段形成的精神内涵不同,但实质归一,具有完整的共生特质。中国精神不是单一的某一种精神,而是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不断加强对精神生产和精神指引的领导,逐步建构起的一个具有整体架构的中国精神谱系。

    ——摘编自邹绍清《论中国共产党构筑中国精神谱系的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所体现的中国精神谱系中的一种“共生特质”,并予以阐释。(要求:“共生特质”表述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 19. 下图为1906年锟记书局编写的《绘图女子修身教科书》节选画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提取材料信息,对材料中提到的女性形象加以阐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